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暴跌后市场仍无机会 私募继续喊小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8日 06:2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毛晋楠

  本周A股市场再遭重挫。在美股暴跌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A股连破2800点和2700点两道重要关口,收盘在2688.38点,距离去年8月暴跌时的2639.76点已不足50点。

  在最近两周的访谈中,众多私募持续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并强烈建议降低仓位,保持轻仓。关注本栏的读者,相信很多人都避开了本周的暴跌。不过,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周五收盘后对各大私募的调查显示,看空后市和保持谨慎的私募仍然占据多数,占到了7成,认为后市维持震荡的占1成,看好后市的仅占2成。

  北京格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可兴表示,市场依然处于弱势,因此目前不会大幅度加仓,虽然还是看好银行股,不过只有当市场能再跌到2400点一线甚至更低时才会出手。他还表示,近期继续看好医药股,但认为短期估值偏高。君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表示,他将继续空仓,并建议投资者短期内依然应该谨慎,5月21号期货结算日或许会成为多方反击的时间点,届时,做空机构是否会反手做多将值得关注。

  陕国投创赢1号信托投资经理成健认为,短期内虽然可能出现反弹,但是反弹后还会再次探底,大盘股上涨仍需要时间。

  当然,也有少数私募认为目前的市场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广东新价值投资公司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就是这一派的代表。他表示自己坚持认为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在操作上也会越跌越买。

  而对于市场的进一步看法,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文渊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沈渊文,鑫巢资本研究主管许科和上海私募人士周海军等嘉宾,则详细给《每日经济新闻》的读者进行了分析。

  是否再跌由调控节奏决定

  NBD:5月首周市场继续暴跌,市场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大幅下跌吗?

  迈克·吴:我的好友李大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坚持认为目前仍是牛市行情,而我认为现在是震荡反弹型行情,但我们的基本点一致--不会再跌到1664点了。当前市场的下跌和2008年不同,如果再跌到1800点之下,那就说明当前的经济政策有误,也说明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失败。

  沈渊文:本轮调整开始于大盘蓝筹股的破位下行,现在轮到中小盘股补跌。根据惯例,如果大盘股能有效企稳,后市A股止跌企稳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如果后市政策面不再进一步紧缩,大盘蓝筹股的盈利预期就会保持相对稳定,A股调整的空间也就不大了。

  周海军:指数进一步大跌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但部分个股还会延续下跌趋势,需要注意回避,同时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开始显现,可以重点关注。

  许科:暴跌往往是前期因素积累的一次性释放,之前我们多次强调市场不应使用老眼光看待这次房地产调控,也不应忽视本次调控的全面性,这种全面性意味着流动性的全面收紧。现在海外市场出现波动,国内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央行可谓面临更大的政策选择矛盾:是坚持进一步收紧的政策(加息),还是等等再说。目前央行迟迟不加息造成通胀预期持续走高,这在经济理论中的引申含义就是:政府的调控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换句话说,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跌势)是比较快地在短期内完成还是连绵不绝地进行下去,这是由政府的调控节奏决定的。

  海外市场失去向上动能?

  NBD:美股本周暴跌,很多人讨论新一轮危机会否出现,全球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

  迈克·吴:以我的经验,我认为这应该是"割最后一茬韭菜"的时候了。4月22日百度股价跳空上涨80多美元在728美元开盘交易,明显是股价喷顶走势的开始。自那天之后,百度是不是还能回上700美元并且占稳,我的看法和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相反。而百度是当前美股科技股中成长性最好的之一,它的走弱标志着成长股、龙头股的调整。如果这些依据有效,那么美股调整在三季度末前不会完成。

  沈渊文:持续5个季度的经济复苏正进入周期末端,因此上市公司盈利的高增长难以持续,大部分周期行业的利润峰值已现。美国耐用品新订单环比下降、标普500PE回到危机前水平、资金价格趋升等因素,使美股步入见顶盘整期。考虑到希腊债务危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冲击,海外市场将失去向上的动能。

  周海军:美股连创新高后才出现暴跌,并不能判断新一轮危机已经出现,只能说前期美股可能涨过头,目前只是修复一下而已。

  许科:全球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次高度依靠流动性的无就业/低就业的恢复,资金市场的些许波动就会带来个人、企业甚至主权债务链条的抽紧,这么长的链条恐怕很难避免在某个环节上发生问题。

  治理通胀决心会致股市波动

  NBD:传4月CPI达到2.8%,通胀预期正在增强,当前经济形势是否能支撑目前点位?

  迈克·吴:复合GDP能超过8%,那么有2.8%的CPI上涨也算合情合理。至于A股的点位,我认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支撑。

  沈渊文:经济的波动起伏主要是由资金流动变化引起的,如果进入产业的资金逐渐增加,则经济逐渐活跃,股市就会逐渐上涨;反之经济逐渐衰落,资金就会流出产业,股市就会逐渐下跌。根据银行统计数据看资金流动情况,就可判断股市的价值。

  周海军:PPI的连续快速上涨必定会传导给CPI,CPI的上涨在预期之中。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国内各种政策投鼠忌器,但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是政府的首要目标。

  许科:股市反映的是对未来经济、盈利的预期,而不是当前的形势,股市在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时波动会加大。通胀会走多高、政府治理通胀的决心是否坚定会给股市继续带来波动。通胀方面,个人认为如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走向两位数。

  基本面难明 复苏之路或反复

  NBD:蓝筹股继续杀跌,银行业绩很好,基本面看并不支持下跌,为何会出现如此剧烈的下跌行情?

  迈克·吴:蓝筹不杀跌,就不会恐慌。恐慌不会改变什么,却能为精明的投资者创造机会。我们本周下半周开始再度增持银行股,并从去年7月以来首次建议机构客户重新买入几家我们研究后认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地产股,我非常欢迎基金们对地产行业悲观性地杀跌,那就是风险释放后的价值体现。当前的关键是买什么地产股、买多少仓位。

  沈渊文: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光大、农行待发;欧洲主权债务问题进一步深化,制约我国出口持续回升等一系列因素引发市场对经济环境恶化的担忧。在股指期货及融券的推动下,压力从银行、地产扩散至煤炭、钢铁等大多数周期类板块。

  周海军:本轮下跌主要原因可能正是基本面出了问题,外需不振、地产投资受限、自然灾害不断和本币升值压力等因素让政策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虽然我们坚定看好中国经济,但复苏之路有所反复也很正常。

  许科:银行股这个案例有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地方。中国大多数行业都未曾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大周期,即使经历过也往往由于计划体制残余而被人为平滑了,这种平滑会随着经济体中市场成分的增加而减少,但其过程未必是循序渐进的,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发生。但我们不能低估这种"突然发生"的概率,中国毕竟是一个新兴+转轨+开放型的大国,变数很多,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尤其是周期、盈利模式等)需要有更多的想象力。

  当前市场没有大的板块机会

  NBD:暴跌中依然有不少的热点机会,医药、农业都走出了独立行情,成为了避风港,这两大板块未来是否可以继续参与?

  迈克·吴:很多人说2800点是可以大幅度买入的底线,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坚持认为一旦有效跌破2960点,就是新下降通道的开始。医药和农业有没有可能成为避风港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一旦跌势确立,99%被认为是避风港的股票最后都会沉在避风港里,只有极少数股票能存活。此外,我不看当前的热点,但会看看下一轮谁会成为热点。

  沈渊文:目前市场整体处于下跌的系统性风险释放过程中,暂时不推荐板块,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周海军:大跌行情中最害怕的不是深套,而是深套割肉后追涨强势股又再度股套。而且一般来说,大盘止跌企稳后,这些强势板块也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许科:在调控效果还没见效、调控政策还谈不上完全可预见之前,市场没有大的机会。当然,短期内也会有一些机会。如果判断房价下跌不构成系统性风险,还是倾向于寻找能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在调整初期受到负面影响比较小、并且估值上有安全边际的个股。

  操作和仓位建议

  NBD:暴跌之后,你认为现在的点位是否适合买入?保持多少仓位合适?

  迈克·吴:对中小投资者来说,现在的点位不适合买入,除非你没经历过2008年的熊市;而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现在的点位已逐步体现出合适的机会,只是你的资金量得要有市场的话语权。如果机构投资者有政策支持,能够连续将大资金分配在60个交易日平均买入,而不是集中交易,在我看来就没什么可害怕的。因为你不买,不给中小投资者信心,你就算想炒高了往高里卖,谁来跟你呢?至于仓位,我个人的目前是3成。

  沈渊文:沪深300指数成份公司2010年净利润增速预计会在30%左右,若以2010年业绩计算,加权PE值已不足15倍,处在历史次低位水平,估值水平已进入到具备长期投资的安全边际范围之内。市场急跌、深跌为空仓和轻仓者创造了试探性建仓的机会。

  周海军:我个人认为2650点附近应该会有一定的支撑,当然也要看近期国家政策是否有所变化,我想近期加息在所难免,市场大部分观望者也都在等这只靴子的落地。建议保持三成以下的仓位为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