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确定性预期主导市场情绪 基金谨慎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19:47  新浪财经

  年初多数机构所预期的风格转换未能如期实现,一季度市场在宏观紧缩和政策重压之下,继续维持震荡盘整走势。受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微观政策导向影响,新能源、新技术、区域发展成为一季度重要的投资线索,而受益于此的中小盘股表现强劲,走势明显强于大盘及蓝筹股。因此,积极参与主题投资、中小盘风格为主以及操作灵活的基金成为一季度业绩之王,而大类资产配置和蓝筹风格基金则明显逊色。

  然而,中小盘在持续两个季度的活跃后,估值风险已经很高,而低估值的蓝筹股却迟迟得不到市场认可,股市运行与基本面明显背离。二季度市场将会如何演绎?从一季度报告中透露出基金的看法和市场应对策略值得关注。

  宏观稳定向好 政策面不确定性加大

  宏观面和政策面是基金投资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关系着基金投资策略的方向。而在一季报中,我们看到基金在这两点上的判断一致性最高。体现在宏观基本面上,多数基金看好二季度,认为强劲复苏成为经济主导趋势。政策面上,政策退出、通胀预期、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成为基金一致判断,而对二季度市场运行,多数基金则表现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主要可能集中在加息、房地产政策深入调控(交银、嘉实)、宏观政策退出节奏(华夏、银华)、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可能的政策变化(汇添富)等方面。而对资本市场形成重大不确定的还是房地产政策调控(华商、交银等)。

  基金对政策面不确定的担忧,从未像现在这样集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前宏观和市场的复杂性反映。国内在面临通胀、房价高涨、结构性转型等问题的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国外主权债务危机等因素都为经济复苏弥漫了一层噪音。这些因素可能使得基金在二季度的市场态度、投资操作更趋于谨慎(嘉实、易方达等)。

  结构性投资机会仍存 基金策略殊途同归

  在对二季度市场走势的判断上,多数基金仍然维持震荡盘整的走势,对后市谨慎乐观,同时一致预判结构性机会仍是基金角逐重点(交银、华夏等)。然而,在结构性机会的判断上,基金则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可以分为蓝筹机会型、主题机会型、两手准备以及极端保守。

  第一类基金公司看好大幅下跌后低估值蓝筹,银行、能源等周期性行业的机会(鹏华、易方达等),甚至有一些基金看好2季度会有明显的蓝筹阶段性行情(银华)。其理由一方面是估值说,即估值较低的蓝筹股存在结构性的修复机会(华夏、中邮、大成等);其二是股指期货说,即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关联作用会加大蓝筹股的提前复苏;还有价值投资说,即在中小盘泡沫化之后,蓝筹股的价值将会更突出(博时)。第二类基金经过震荡调整后,政策受益的主题型投资机会仍有机会,所关注的有新能源、新技术产业的高成长股(华商、富国等)。第三类即同时看好这两头的中庸者(景顺、银华、新华、交银等)。另外,还有比较极端典型,其既不看好蓝筹也不看好估值高的中小盘。如嘉实基金旗下嘉实主题,基金明确提出转向保守,逐步增加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配置。还有国投基金也有明显趋于保守。

  综合来看,基金对结构性机会的判断,虽然分布在不同风格、不同行业中,但是,归根到底的投资目的是一样的,即寻找弱势下的超额收益机会。其结构性投资中主要有以下投资主线。(1)新兴产业:电动汽车、LED、LCD、TMT、节能环保、核电等;(上投、大摩)(2)中低端消费品:家电、摩托车、乳品等(景顺);(3)金融创新和文化产业(华夏、信达)等。(4)低估值周期性行业(华夏、博时、大成等)。

  自上而下的选股为主 大类配置趋于弱化

  一季度以来,在无明显趋势性机会时,选股独特和基金对市场的灵活把握成为业绩走向的关键。而在二季度基金在投资思路上都有了一些明显的转变,重要的一点,多数基金对选股的强调明显强于配置。有一季度业绩出色的基金如如华夏大盘提出:继续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挖掘投资机会;大摩领先也写道:“自下而上选股、自上而下综合评判市场,尽量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超额收益机会”。部分错失一季度行情的基金也逐步提高选股,如大成基金提出:“通过自下而上深入的基本面研究挖掘业绩增长超预期的个股将是应对行业高估值风险最有效的手段”等。

  另外,大类资产配置上,除了一向风格独特的基金外,如博时,多数基金倾向弱化。在行业的配置上,多数基金除了开始寻找传统行业之外的配置方向,如新消费模式、创新金融化产业、环保等(华宝、上投等),与选股思路相重合。

  综合来看,二季度基金投资策略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小盘是否仍具有投资价值?一个是蓝筹股是否有机会在二季度逆转?而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主要还是基于政策面的不确定性的判断。而市场风格转向是否会在二季度发生还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基金只能在震荡是市场狭缝生存,寻找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最终结果还需看基金市场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