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募基金业绩不敌专户一对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7日 01:54  东方早报

  今年以来,最牛专户跑赢华夏大盘近10个百分点

  早报记者 肖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售的32只一对多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实现收益3.13%,明显强于公募基金-1.78%的平均收益水平。CFP资料

  “一对多”专户秀榜单显示,业绩分化明显:各大专户最牛的一对多产品汇添富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迄今为止已取得近20%的收益,而还有约10只基金一对多产品同期只录得负收益。

  平均实现收益3.13%

  尽管基金一对多专户收益不能公开信息披露,但各大“一对多”专户持有人(最低门槛100万元)自发上网秀业绩,一份由多家销售渠道搜集整理的基金一对多业绩情况一览表近日曝光。

  根据这份表单的不完全统计,由多家基金公司在银行、券商等不同渠道销售的共32只一对多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实现3.13%的收益,明显强于公募基金-1.78%的平均收益水平。

  其中,汇添富旗下的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今年以来以17.67%的净值增长率居于三十余只一对多产品之首。同样成立于去年9月的广发主题01紧随其后,以17.16%的收益率位列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是嘉实绿色,该产品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15.28%。

  总体来看,在众多基金一对多产品中,以汇添富与广发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业绩最为突出,这两家公司旗下同时有多只产品居于同类前列。

  业绩差距拉大

  另一方面,表单显示,还有10只左右的一对多产品今年以来仍处于净值负增长的状态。例如,北京一家大型合资基金公司的一只一对多产品至今年4月16日收益为-2.70%;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两只一对多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则分别为-2.34%、-2.12%。

  有趣的是,今年以来回报较高的一对多产品多成立于去年9、10月间,而回报最低的若干一对多产品也大都成立于这一时间。同期成立的一对多产品今年以来业绩首尾最多相差20个百分点,基金一对多投资能力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另外,一对多产品与传统公募基金的业绩差距也在逐步拉大。2009年,一对多产品曾因业绩与公募基金相差不大而普遍遭受市场质疑,但进入2010年以来,市场一直处于震荡态势,在这种背景之下,一对多产品仓位灵活、选股至上的优势便显露无遗。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6日,公募基金中今年以来净值增长最快的两只基金为嘉实主题精选和大摩领先优势,分别录得11.87%、11.21%的收益率。这一业绩与一对多产品中的佼佼者——汇添富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相较仍有至少5个百分点的差距。

  一位一对多客户向早报记者指出,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所掌管的华夏策略、华夏大盘两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均在8%左右,“跑赢王亚伟近10个百分点已让我十分满意。”该客户如是表示。

  ◎ 记者观察

  一对多与公募业绩“错位”

  早报记者 肖莉

  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工作人员先后向早报记者反映,基金一对多自去年9月问世以来,在过去的大半年的时间中已初步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公募业务的格局。

  “一些老牌基金公司一对多的投资业绩与它们的公募业绩排名并不相称,至少目前来看,公募产品的业绩对一对多的投资者并不能构成参考。”一位银行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到各个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一对多产品业绩的原因。”

  难以摆脱公募的思维方式可能是部分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上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据我了解,一些一对多业绩做得较好的投资团队中,很多人原先就是私募出身;与从公募转来做一对多的基金经理相比,这些人的操作风格与思路与一对多产品更契合。”上述银行人士这样认为。

  以汇添富基金为例。该公司自今年年初引入了市场久负盛名的绝对收益投资机构申能资产的核心团队,为其整个专户投资团队增色不少。

  “一对多的投资管理与公募基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一对多投资具有小金额、多账户等特点,与公募基金倾向于在指数化配置的基础上做增强投资不同,对一对多而言,选股能力似乎更加重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