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沪粤三地私募大比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2:5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海通证券 娄静 冯梓钦

  2009年,天津、山东、湖南等以前没有阳光私募的二线省市涌现出不少新兵。阳光私募行业形成了以京沪粤三地为核心,其他省市为补充的快速发展格局。据朝阳永续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总共有681只信托类私募基金可明确其管理公司的归属地,从其地域分布来看,85%的私募产品的管理公司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三地,其次是云南、天津、湖北、江苏等二线省市。上海地区的信托私募基金产品最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分类型来看,上海、广东、北京三地都是以非结构化私募产品为主,占三地信托类私募的比重分别为78%、82%和72.3%。可以看出,私募基金普遍倾向于发售非结构化私募产品,结构化的产品较少。而广东地区的非结构化产品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说明广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略高,对非结构化私募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

  京沪粤三地的非结构化私募占全国非结构化私募产品的比重超过86.78%,而三地的结构化产品只占全国结构化产品数目的80.5%。这主要与各地市场的环境不同有关。京沪粤三地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均非其他地区可比,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较高,因此非结构化产品较多;而结构化产品受劣后受益人的资金规模限制,难以壮大,二线省市的私募在难以开拓客户的时候,往往只能通过投入自有资金作为劣后受益人,吸引客户资金。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各地非结构化私募的业绩表现情况:

  今年以来浙江省的非结构化私募表现优异,以43.06%的年化超额收益,平均6.55%的净值增长率位列各地区首位,代表私募是慧安投资。天津的超额收益名列第二,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58%,代表私募是远策投资。由于上述地区的私募还不发达,往往几个私募就组成了全部样本,不能全面反映各地区的投资水平。因此我们重点关注京沪粤三地的私募业绩情况。

  上海地区以3.99%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位居三地之首;其次是广东地区,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3%;北京最后,平均净值增长率0.94%。虽然今年以来股指走势疲软,但三地私募的整体表现比较抗跌。上海地区的精熙投资凭借今年以来33.06%的净值增长率闯入公众视野,也是今年以来的非结构化私募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六禾投资的两只产品,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4.08%和20.62%。广东地区则以明达资产的涨幅居前,旗下两期产品的净值增长率均超过18%。北京地区的嘉贝利业绩领先,今年以来净值增长27.08%;其次是和聚投资,净值增长24.91%。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优秀的私募基金不少是2009年成立,但也有明达资产、六禾投资这些成立较早,前两年业绩居中的老牌私募。尚雅投资在前两年有骄人的业绩,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凡,处于同类私募前5%的位置。

  不论从近一年还是近两年的业绩来看,上海地区非结构化私募的平均净值增长率都高于京粤两地,广东地区的整体业绩处于中间水平,而北京地区的平均业绩相对落后。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看,广东地区的非结构化私募在2008年的大熊市和2009年的大牛市中业绩表现均强于其他两地,说明其单边市中的操作能力较强;而上海地区在今年以来的震荡市中业绩表现优异,展示了其较强的波段操作能力。从业绩分歧来看,广东地区的业绩分歧较高,优秀私募和落后私募的业绩差距较大;而上海地区的业绩分歧小,业绩分化程度较轻。风格方面,以近一年的波动率来看,广东地区的私募整体风格更加积极,上海地区的私募偏稳健,而北京地区的私募整体来看则略显保守。

  京沪粤三地私募比较

  所在地 今年以来净值 近1年净值 近2年净值 08年净值 08年 09年净值 09年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业绩分歧 增长率(%) 业绩分歧

  上海市 3.99 30.6 29.45 -38.04 13.81 54.11 32.67

  广东省 1.3 29.26 27.9 -36.22 19.92 55.01 35.61

  北京市 0.94 23.55 20.85 -36.55 24.97 51.89 32.49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