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专家陈会昌:究竟该怎样教育子女成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 10:1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11日,由招商基金主办的招商基金“定投宝宝”成长教育论坛----“如何培养下一个‘郎朗’活动”在上海举行。以下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陈会昌演讲实录。

  陈会昌: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刚才朗国任先生给我们讲了很多,其实有很多还没完全讲清楚。我作为一个心理研究者,我对郎朗的成功方面觉得非常有感触,我觉得郎朗的成功,他们两个人缺了谁都不行,首先朗国任先生给了郎朗好的音乐基因,这个基因决定郎朗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天才,我觉得这占了差不多一半的比例。但是如果没有朗国任先生执着的、百折不回的支持郎朗,不断的努力、克服困难,也不会有郎朗的今天,其实他遇到的困难,我听郎爸介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郎朗是非常阳光的,但是你们可能也想象得到,他曾经流着眼泪弹钢琴,爸爸在后面的鼓励当然不少,但是有时候不听话怎么办?可能也是惩罚。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他从沈阳来到北京,克服了困难,然后到德国参加比赛,这是郎爸的贡献,举债去德国参加比赛,而且对结果毫无所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节上,郎朗得了第一名,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自费去的。之后他们产生一种愿望动机,在美国费城的柯蒂斯国际学院学习了5年,这让郎朗成为了国际的音乐家奠定了基础,当然后面还有一次商业演出,当时演出的主角参加不了,郎朗这样一位19岁的年轻的音乐家代替他演出,而且大获成功。郎朗的演奏获得了俄罗斯钢琴学派在美国严格的教练,他这个教练是过去连傅聪他们都没接受过的,是非常严格的钢琴训练,他现在成为国际上第一的钢琴家,他在国外受到的欢迎,是我们国内绝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的。他在欧洲、北美这些古典音乐的故乡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现在中国老百姓没有见到过的。

  回到郎朗的成长道路,我作为一个教育心理的研究者,可以得出什么?我们共同总结一下,因为大家来一方面不是听故事,一边听郎朗的成长过程,大家也在想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够希望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音乐家、国际知名的钢琴家,可能像郎朗这样的钢琴家,在华人里面几十年才能出一位,但是行行出状元,在其他行业也可以培养出有杰出成就的人。

  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我从1995年追踪了208个小孩,一直追踪到现在,从这里面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两颗种子,一颗种子就是自我控制力,所谓自我控制力就是听大人正确的话、遵守纪律、做好别人让他做的事情。大家想想,郎朗身上有没有这颗种子。第二颗种子“个人主动性”,它指的是内在兴趣、内在动机、自发性、首创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这么说,郎朗这位成功者,他身上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表现出了这颗种子,如果没有一天弹10个小时的琴的苦。老师教你让你这样弹,让你反复的练习,让你一遍一遍的重复,从简单大逐步的复杂,这都是靠第一颗种子,但是当他在德国和日本参加比赛的时候,光靠第一颗种子就绝对不够了,那就要靠他个人的创造性,他对音乐的理解力。

  据说他在日本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钢琴大奖的时候,他只有13岁,弹肖邦的第二协奏曲,因为这首协奏曲是肖邦在波兰读音乐学院的时候因为爱慕本学院的一个叫康斯坦沙的声乐系的女孩儿专门写的,所以它是描写爱情的。但是郎朗只有13岁,他没有这个经历,他不懂得爱慕一个女孩是什么样的,但是他最后怎么能够得冠军呢?他在13岁的时候演奏肖邦19岁的作品,朗国任先生就告诉他:你不懂爱女孩,你就想怎么爱你的妈、怎么爱你的家乡、怎么爱你的祖国。这对于一个从小经历比较简单,走的路比较枯燥、单调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难题,因为是国际上的比赛,这时候就要他发挥第二颗种子,就是他的自发性、首创性,想别人没想过的事情,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大家可能就想,这两颗种子我怎么培养呢?根据我的研究结果,小孩最后分成4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第一颗种子比较好,然后第二颗种子也好,第二种类型就是第一颗种子比较强,但是第二颗种子很差,我们通常把这种孩子称为小绵羊型的。第三种孩子是第一颗种子不好,这种人是谁的话也不听,所以他是破坏型的,第四就是两颗种子都不好。

  我们首先看看第一颗种子怎么培养,在座的可能有的家长的小孩还比较小,还没上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培养他呢?很多家长说:他不听话,我给他讲道理,他也不听。我们先来看,我的研究中有一个情节,让这些小孩在实验室里画画,他刚拿起笔来要画,我们把画笔抢过来说:你先别画,等一等,我先出去一下,等我回来你再画。这里有十几年前的一段录像,大家看一下,这个小孩是吴某某,是57号实验者,当时的年龄是2岁,他拿起蜡笔就要画,然后我们的老师把笔拿过来说:出去一会儿,我回来再画。老师出去了,这时候小孩用分心术,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种策略了,是很聪明的小孩,他用策略使自己能够听话。当时录像机看到了窗帘,他虽然没看到录像机,但是他感到有动静,他判断阿姨快过来了,就拿起蜡笔提前画,但是他又忍住了,这个小男孩得了满分,我们是等1分钟的时间,他最后整整等了1分钟。这个小孩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呢?他现在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高材生,品学兼优。这是他的爸爸,他爸爸是人民大学毕业的,后来做公司了。在他长大的时候我去他家追踪,问他们:你的孩子从小非常听话,是天生的还是教出来的。我把他父母的意见归纳一下可以得出结果就是既有天生的成份,也要教育的成份。他妈妈说这个孩子非常胆小,大人说话他会听,但是在他1岁的时候就教他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根据我们对200多个小孩的追踪观察,他们在2岁的时候能不能等待阿姨回来再画画,可以预测他在校学5年级时候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就是要听话,现在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不需要多少创造性,你只要听话,学习成绩就好。这个小孩就是这样的,2岁的时候很能够自我控制,当然以后成绩就非常好。

  心理学的研究向广大的家长提出什么样的关于培养孩子第一颗种子的建议呢?第一条建议:对孩子要关爱、敏感、尊重、平等。如果父母对孩子疼爱、关心、敏感,孩子听话的行为就会多。这句话说起来比较抽象,说具体一点就是:你在家里别天天说你的孩子。这个“说”字代表批评,很多家长,特别是做妈妈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不顺眼的时候就喜欢批评他,有时候甚至斥责,这就不符合我提出的“疼爱、关心、敏感”的要求,你应该在家里很少的说你的孩子,要说就很严肃的说,不经常说,如果我要说你,你就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做。第二条建议,光对他敏感、疼爱也不行,还要令行禁止,就是说到做到。这条的意思是说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必须得干。为什么你说他一遍他不干,再说一遍他还不干?就要因为你第一次说了他之后他没干你也没把他怎么样,这就是他不听的原因,就是你第一次说他,就必须让他做,你们要记住这样的教育原则。第三条建议:我们也不能光给孩子小好多戒律,我们还要适当的鼓励孩子。郎爸在训练郎朗的时候有一个办法,就是奖励分,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强化,让好的行为得到好的结果。我们有一个原理说: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好的结果,这个行为以后就会得到加强,这就是强化,你可以用物质来强化,也可以用精神的鼓励。但是使用强化物不能瞎用,这里面有科学,大家看到“间歇强化”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培养一个孩子爱劳动,他今天给你倒垃圾了,你说:你今天倒垃圾了,妈妈非常高兴,奖励你1块钱,他一看拿到一块钱很高兴,第二天又去倒垃圾,第二天你又奖励他1块钱,第三天他又倒垃圾,第三天你不给他钱了,这就叫间歇强化。小孩不干了,他说:我今天又倒垃圾了,你应该给我1块钱。这时候你就说:妈妈知道你倒垃圾了,你要明天倒垃圾,我就给你1块钱。到明年他又倒垃圾了,你就说:孩子真听话,你帮妈妈倒垃圾了,你又给他一块钱。这样就变成2天1块钱了,慢慢的延长时间,到最后,你不给他钱了,小孩看到垃圾在那里不倒都不行。你们看到马戏团训练动物都是这样训练的,人不是动物,但是在行为训练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小狗这样的东西,马戏团的巡兽员也可以亲亲那个狗,狗也懂得精神奖励,特别是让小狗学算术,其实它不会算,它是看巡兽员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对应的叫几声,这就是训练小狗算算术的方法。人和动物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是人有感情,大家看刚才朗先生刚才讲的时候,好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只不过不好意思在这个台上说。今天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他有一句很感慨的话说:要说怎么培养孩子成才,我觉得有一个方面很重要,就是人的品格。

  我们现在在这儿说的很多的都是郎朗在钢琴方面表现出来奇才,但是他爸爸却很强调他这个人的品德、品格。比如说刚才讲了,最初阻碍了他,不教他的音乐学院的女教授,他在很多年以后自己成功了,还去跟她打招呼,不计前嫌,这就体现出了郎朗的品格。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北京的报社编辑,他用强化法教育自己的女儿,他说从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办了妈妈银行,第一,女儿的零花钱全部存入妈妈银行,第二,每月利息1%,第三,这钱必须是小孩自己挣来的。那她怎么挣钱呢?从妈妈那儿挣钱。针对孩子的坏毛病,定期推出奖励措施,比如说又快又好奖,每天作业在规定时间完成而且不出错,奖1元,还有小饭桶奖、小拖把奖、清洁小美人奖、节约奖、故事素材奖,每一个奖设立了以后,一旦缺点改正了,这个奖就取消,再重新设新奖。这个妈妈有一个感触,她说有一次学校救助白血病的同学,他自己捐助了20块钱,她觉得很自豪,因为是自己挣的钱。

  第四个培养孩子的方法就是惩罚,我们轻轻的打他的手、打他的屁股,当然不提倡。心理学工作者主张大家用爱的收回的方式、冷落的方式,就是不跟孩子说话了,不理他了,说“我不爱你了,我不喜欢你了”,但是这是假话,真话是因为你做了这件错事,我不喜欢你了,整个的你我喜欢,但是你做了这个错事我不喜欢,这就是爱的收回。比如说小孩要一个东西,你不给他买,他在地上打滚,这时候怎么办,你就不给他买,这时候把他拉回家,不跟他说话,这个时间要掌握好,不能说两个小时就不理他了,一直到孩子哭了、后悔了、认错了,也可能需要1天、2天,甚至3天。有的家长跟我说:我那孩子我不理他,他还不理我了。最后还得我先跟他说话。我说:家庭教育的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大人手里,说明你的爱的收回的方法用得晚了,当孩子大了用这个方法不管用,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用,他非常依恋年,一旦孩子发现你不理他了,他就会感到紧张,这样也贴近孩子的价值观念,到玩具店的时候,我们该买什么玩具,不该买什么玩具,让孩子的观念跟你相近。如果孩子跟你的观念都一样了,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第五种就是换位思考,不批评他,不说他,就让他站在另一个孩子的角度上。老师正在跟黑人女孩说话,因为这个黑人女孩把白人男孩气哭了,老师不跟他讲道理,就问:他现在心情怎么样,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这就是启发人的良心的方法。

  在爸爸妈妈脾气特别大、孩子脾气也特别大的情况下,你可以使用“暂停”的方式,像这个孩子犯了错误了,爸妈让他坐在椅子上20分钟不准起来,暂停可以冷处理,人孩子的情绪逐渐的恢复平静,父母也逐渐恢复平静,之后再进一步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说爱的收回,或者引导,还有取消特权。取消特权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在家里都有一些特权,比如说打电脑、周末出去玩等等,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可以收回他的权力。但是我们要看出什么样的情况下是错误行为,不要认为孩子做的一些不如你心意的就是错误行为,甚至他们有的说谎是为了避免惩罚、炫耀而说谎的,在这种情况下都不算错误。有些不能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这不是坏的道德行为,是他没有遵守生活常规,就跟在教室里坐着,老师让坐正,我没有坐正,这不是道德问题,什么是道德问题呢?他从你的钱包里拿钱了、更大一点的孩子传闲话、挑拨离间,这样的行为是道德行为了,我们要分辨孩子身上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违反社会常规的行为,分别给予不同的惩罚。还有一个是消弱。

  下面看第二颗种子,还是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57号小孩,这个小孩为什么后来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他的第一颗种子和第二颗种子都比较发达,57号小孩是这个花背心、蓝短裤的小孩。4岁的时候,我们把4个小孩同时叫到实验室,让他们玩,大家可以发现,4个小孩对这个新奇玩具的兴趣的强度是不一样的,这个57号小孩,他的头离玩具比较近,听讲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一会儿我们拿什么做研究指标呢?就是拿他们抢到这个玩具玩多长时间为指标,现在他就要抢了。57号第一个抢到了,列外一个去跳舞了,他根本就不想玩,这就是第二颗种子的差别,现在57号要跟另外3个孩子战斗,他要捍卫自己的玩具,不给其他的小孩,另外3个小孩就跟他抢,现在正在抢,但是那个跳舞的继续跳舞,这个小孩撑着桌子也不跟他抢了,这样他的敌手就少了,在5分钟的时间里,谁都没有抢过这个玩具。这是3年以后,到7岁的时候,大家看到那个穿绿色的T恤的57号,现在又面临抢玩具的情景,现在他第一个到了,从他4的时候先抢到,7岁的时候又先抢到,这就看出他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

  我们再看教育上是什么样的变化,他在4岁的时候不听小朋友的话,到了7岁,当他玩了20秒钟的时候,那个穿一身白衣服的人就跟他要,他不想给,但是过了4秒钟以后,他就给人家了,这是他经过教育了以后,他身上第一颗种子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身上的第一颗种子和第二颗种子都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但是其中受天性影响的那一部分稳定性比较强,而受教育影响的那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还得看你上的什么学校,受过什么家庭教育等等,会在人的身上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个穿黑裤子的小孩正在做放松运动,他2岁和4岁的时候胆子非常小,现在他比别人都强壮,但是他胆子比较小,他现在着急,就只有做放松运动,化解他着急的心情,我们发现小孩的天性是有差异的,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当然我们也必须接纳自己的孩子是退缩的孩子,这种小孩神经过程的敏感性非常强,学习成绩不错,而且人际关系中也比较善于揣摩别人的心境,这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他既有这样的优点,又有那样的缺点。

  因为时间关系,我这两颗种子就讲到这儿,下面还有共同的回答问题时间,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