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产品并非越大越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06: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随着投资者对私募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阳光私募产品快速增加。这里除了是一些新私募公司开张所致,更多的是老公司持续发行新产品,私募公司的规模因而不断刷新历史纪录。10亿元以上的私募已经不在少数,20亿元、30亿元以上的私募也逐渐出现。

  很多私募基金经理由原来只管理几千万元,跃升为管理十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资金。公募基金投资人担心的“规模过大影响业绩表现”问题在私募开始显现。尤其私募在整体投研配置上人手相对较少、行业和个股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使投资人担心私募规模的上升可能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现在共有15位基金经理单独管理5只或5只以上基金(仅包括已成立的非结构型的阳光私募基金)。我们将每位基金经理管理的第三只基金成立之日定义为上规模阶段的开始。据此,将每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业绩,划分为规模扩张前、后两个时间段:前一时间段为上规模前6个月,后一时间段为上规模后6个月,观察每位基金经理在两个时间段内相对收益的排名变化(相对沪深300指数),以此判断基金产品业绩表现是否受规模扩大变化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私募大规模扩张集中在2009年,很多产品在大规模扩张后,至今都没有跑满一年,样本较少,故只取扩张前后6个月时间作为参考。在15位基金经理中,由于尚雅石波、睿信李振宁、塔晶冷再清在其管理的第三只基金成立之前,没有跑满6个月,而张益驰管理的远策系列,成立时间太短,均不纳入统计。

  纳入统计的11位私募基金经理中,在管理基金数量超过3只以后,有7位基金经理的业绩有明显下跌,分别是田荣华管理的武当系列、吕俊管理的从容系列,蔡明管理的民森系列、罗伟广管理的新价值系列、王庆华管理的中国龙系列;3位业绩上升,分别是江晖管理的星石、赵军管理的淡水泉、刘睿管理的鑫兰瑞和中睿合银旗下的基金(刘睿管理两家不同公司的产品);另外,李华轮管理的朱雀系列业绩基本持平。

  单从统计结果来看,随着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的增加,业绩确实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基金上规模的时间不同,使得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过去的三年,市场都处于非常态中。因此,对基金业绩影响较大。毕竟不同的基金经理拥有不同的风格,从而擅长的市场也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李华轮管理的朱雀系列,在规模大幅扩张后,基金业绩保持良好的持续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朱雀讲求团队合作,公司的整个投研团队对基金经理的操作贡献较大。另一方面,朱雀拥有完善的制度应对规模扩大,有了经考核合格后的基金经理,才会逐渐加大管理规模。朱雀也采用增聘资深研究员的方式,来应对基金规模的扩张。近1年,朱雀资深行业研究员从6位增加到9位。再者,朱雀是选股型而非交易型选手,对资金规模的敏感性较低。

  总的说来,对于一些注重团队作战、非高频交易的私募管理人规模扩大对其风格和业绩的影响甚微;相反由于规模上升,公司有机会招募市场上的优秀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以及招募合格的营销专业人才,将营销等职能从核心人物手中剥离,使其能专注于投资。

  但是,在规模的上升过程中,如果投研团队未相应进行合理的扩充,仍单一依赖于一位核心人物,或其操作风格对交易换手及资金进出灵活性要求较高,或投研核心人物同时身兼营销等职位,以致不能专心于投研等,则管理规模的扩大可能使基金风格出现漂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