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代登场:32岁刘珀宏空降天治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9日 05:10  理财周报

   从春节开始,坊间一直传闻至少有三家规模在前20位的上海基金公司老总即将离职

   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静/文

   每年3月,都是基金行业动荡时,今年更集中在高管层。

   日前,原海富通基金公司总裁助理刘珀宏悄然继任天治基金总经理。此前,博时基金常务副总裁李全和中欧基金副总经理陈鹏相继离职。从今年春节开始,至少有三位重量级基金公司老总的离任传闻不散。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年仅32岁的刘珀宏的到任意味着新生代的管理人才已在基金公司上位。

   有人期望基金公司上市,“股权问题都没有解决,说这有啥意义?”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对此嗤之以鼻。这也是多位高管相继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年轻的基金公司总经理

   2009年8月6日,天治基金发布公告称祖煜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董事长赵玉彪暂代该职。此后,天治基金总经理新任人选一直没有被公告。

   据了解,天治基金目前正在履行刘珀宏就任总经理的相关手续,而刘珀宏已经在天治基金工作了一段时间,行事非常低调。

   公开信息显示,刘珀宏出生于1978年,年仅32岁,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他打破了此前中海基金原总经理康伟33岁出任基金公司总经理的纪录。

   “我们主要看基金行业的从业时间。他虽然年轻,但在基金行业却做了6年。基金行业发展也不过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天治基金公司董事长赵玉彪对理财周报记者说。而赵玉彪本人当年入行做老总的时候也只有32岁。

   刘珀宏于2004年进入基金行业,曾任海富通基金助理定量分析师,后成为海富通总裁助理。在海富通之前,他曾任Portfolio Group of Bank one Investment Advisor Illinois证券分析师,Depaul University,Illinois六人基金投资小组成员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策略分析师。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市场导向,另一条是业绩导向。天治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但从其多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明显是倾向于业绩导向策略的一家基金公司。但从刘珀宏的从业经历来看,他的强项显然在市场方面。这一点难免让业内颇有存疑。

   “我们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投资总监,具有18年的投资经验。”赵玉彪说。原申万巴黎投资部总监常永涛于去年年底出任天治基金投资总监。

   “这些年来,天治的投研团队已经逐步完善,要想进一步发展,管理层中需要一个市场方面的人才做带领者。” 一位接近天治基金董事会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刘珀宏在基金行业、公司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独到想法都令董事会非常满意,其经营理念也与天治基金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十分契合。”

   看好产品线的完全

   选择是相互的。刘珀宏为什么选择天治基金呢?

   “和同等规模的基金公司比,天治的产品线是最全的。这可能也是刘珀宏看好天治的一个原因吧。”以上接近天治基金董事会的人称。

   截至2009年年底,国内规模小于100亿的基金公司共有14家。但从产品线上来看,天治基金是这14家基金公司中产品线最完整的。目前共有7只产品,从股票型、混合型,到债券型基本已经布局完毕。

   刘珀宏上任不久,但天治基金的变化已经被业界注意到。“组织架构在微调,制度在梳理和完善,渠道策略也在积极转型。”以上人士称。

   2010年开始,随着市场的震荡态势,很多公募基金都在迷茫中前行,一些擅长于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公司脱颖而出。

   相对而言,天治旗下的几只基金都表现不错,绝大多数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前1/2,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率。尤其是在2009年下半年以来,截至2010年2月22日,天治旗下偏股型基金的份额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4%,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26。同时,从业绩的波动性角度,天治旗下5只偏股型基金在同业中均处于中上游水平,尤其是灵活配置型基金品种。

   “天治基金整体业绩之所以持续改善,公司治理效果随时间推移的‘发酵’是主要因素之一。”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分析说。

   基金公司高管进入动荡期

   在天治等一些基金公司充实高管的同时,一些基金公司的高管却在流失。

   此前,博时基金常务副总裁李全和中欧基金副总经理陈鹏相继离职在基金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从春节开始,坊间一直传闻至少有三家规模在前20位的上海基金公司老总即将离职。传闻甚至对三位的去向也说得有板有眼,有的去私募,有的回监管层。

   “股东方面不会使他们留恋。”一位知情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称。对于很多基金公司高管来说,他们在乎的已经不是地位或是证明自己的能力。李全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综合看来,促使基金公司高管离开这个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前期讨论热烈的股权激励。

   事实上,对于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问题早在2005年底就被提到监管部门。4年多来,证监会先后多次召集基金公司讨论相关事宜,但并无实质性进展。

   “股权到底能不能搞定?不行我就走了。”这是今年年初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在辞职前和总经理的“最后通牒”。

   与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发展到瓶颈形成对比的是近两年来私募基金的飞速发展。很多明星基金经理自起炉灶之后,业绩和规模都渐起燎原之势。

   此外,监管层对基金行业的严格管理,也是基金公司高管们和基金经理们不得不离开的原因。“我们走是正常的,某些人到现在还不走才不正常。”上海一位私募大鳄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日前,为了加强业内监管,证监会专门下发《基金从业人员亲属股票投资报备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基金从业人员亲属在基金公司指定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开户,亲属在买卖股票及其衍生品前需先向公司申报,并在批准当天买卖。基金公司若未能有效监管的,将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进行“连坐”。

   “这样太‘苛刻’了,几乎到了我们的忍耐极限。”以上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