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海 秦
基金经理“先买股票后调研”的事情以前在一些风控不严的公司时有发生,而近期管理层将跨区域部署“飞行检查”,规范投研正是此次检查重点,不少基金公司已经火速展开各项自查。
老鼠仓、利益输送、不严格执行股票池制度……这些基金业久治不愈的“痼疾”有望得到进一步清理。记者获悉,继去年重拳出击整肃基金业后,近期管理层又将跨区域部署基金公司的“飞行检查”,而规范投研仍是此次检查重点。
基金公司纷纷自查
据记者了解,此次“飞行检查”主要针对以前检查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但重点依然围绕投研。比如,股票池制度不规范、亲属报备不全、基金经理提前上岗、缺乏完善的公平交易制度等。
据悉,近期不少基金公司已经火速展开了各项自查。“我们是春节前接到口头通知的,说节后各地证监局要交叉检查。因此我们节前就进行了严格的自查。”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少数公司表示没有听说“飞行检查”,多数公司都表示已完成自查或者正在展开自查。
“检查投研业务就是要规范股票池制度、严格制度执行。”一位投资总监表示,“如果股票池制度不完善、或者执行不严格,比如基金经理权限过大,只凭口头通知就将股票调进股票池,买入后再让研究员补写研究报告、补签入库程序等,的确属于违规行为。”
防范“先开枪,后瞄准”
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先开枪,后瞄准”的事情,以前在一些风控不严的公司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基金得知的内幕信息转化成内幕交易;第二,基金经理联合其他基金、机构临时参与拉抬股价;第三,基金经理个人已经潜伏其中;第四,可能确实投委会通过调研、讨论决定了买入,但尚缺研究报告支持。上述四种情况,前三种最大的风险点就是,股票池制度执行不严格,基金经理的个人权限太大。
“目前监管很严,我个人认为,发生前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在风控严格的公司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因为股票入库需要经过诸多流程审批。即使入库,也有权限限制,比如超过基金资产的一定比例需要投委会、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分别批准,基金经理一般权限为2%。即使违规买入股票了,风险也不会很大。但第四种情况并不排除。”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投委会已经决定买入,仅是书面材料还没有完成,这种情况不能算违规。”
知情人士还透露,有关部门将考虑出台有关监督实施指引、编制违法违规行为汇总,便于基金公司开展合规和风险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