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 02:33  东方早报

  谢卫

  伴随近几年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加速转投私募基金更引起社会的关注。基金公司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基金公司股权结构的历史沿革

  回顾十年,在基金产品不断创新、基金行业快速壮大的同时,基金公司股权结构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引入新的股东类型,经历了从早期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发起设立为主,到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大行其道,再到后来出现银行系基金公司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国基金行业发展初期,利用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集中了当时大部分的证券行业专业人士的优势,由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了我国第一批基金公司。随着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国内基金公司学习海外同行管理运作经验的重要性,2002年底,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在深圳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运作效率以及国外资产管理业管理技术及经验的引入等方面体现出其优势。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新设合资基金公司不断出现,不少内资基金公司也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转变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为提升我国基金行业管理水平和向国际化迈进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第一批试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出现,提高了银行对于向大众推广基金投资理财观念的重视程度,加深了银行关于基金销售对于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性的理解,使得基金的投资者教育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基金投资的客户群体也得到快速的扩张。

  二、基金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没有体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基金管理业是以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服务的行业,人才为经营之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人力资本为关键性资源的新型企业形式即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不断涌现,主要代表产业就是专业性服务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等。在这类企业中,作为关键性资源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绩效起决定性作用。而基金公司也属于该类企业,人力资本在该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成为利润创造的主要源泉,这也决定了它与其他资本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对人才的重视也要反映到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来。国外基金业不乏由个人发起设立或者参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而且有限合伙制和股权激励机制的实行也较为普遍。以美国为例,久负盛名的大型基金公司Fidelity的股权结构中,家族持股49%,员工持股51%;Invesco景顺集团中有40%股权为员工持有。

  三、有关建议

  根据国外及其他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经验,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是较好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使其人力资本价值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得到体现,增强基金公司核心人员的稳定性,摆脱目前基金公司核心人员流动频繁的困境,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的核心作用。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建议如下:

  (一)建议有关部门就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组织开展及专家调研和论证,先行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考虑到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背景,并且根据《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确定了上海浦东“三个集聚、三个先行”的总体目标,即金融机构、金融资金、金融人才集聚的核心地区,金融创新、金融标准制定、金融生态环境的先行地区,建议选择在上海尤其是浦东地区注册的基金公司进行试点。

  (二)基金公司开展股权激励建议新老并重。一方面可以考虑允许具备条件的基金从业人员等专业人士参与新基金公司的发起和设立,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持股。

  (三)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试点可以先易后难。考虑到大股东的态度和人力资本价值的合理评估是现实推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困难,建议选择从合资基金公司,尤其是外方股东有股权激励及成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经验的合资基金公司开始试点,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熟成功的经验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获得大股东的支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