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聘启事密集发布 基金或现人才荒

  ⊙记者 孙旭 ○编辑 张亦文

  近日,汇添富、友邦华泰、万家等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招聘启事,招聘涉及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渠道经理等多个岗位的专业人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基金经理“私奔”成潮和新基金的不断成立,基金公司的人才缺口或在加大。

  春节前后是基金公司人员密集流动的高峰期,今年亦不例外。国信证券统计报告显示,节前一周共有6家基金公司旗下10只基金进行了人员调整,涉及基金经理12名;而将时间轴延长可以发现,春节前后10天时间,共有9家公司旗下21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大大超出去年同一时期。

  随着基金经理“私奔”成潮,有媒体评论,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基金业,已沦为给其他机构输送人才的“黄埔军校”。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所王群航认为,基金经理出走,一是碍于公募制度设计中对于基金经理自身买卖股票的禁令,无法投资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二是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不少公募经理追求更加自由的工作环境及具有实现更高收益的可能,私募为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而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基金行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经理队伍的扩容需求大大增加。去年年末新基金密集发行,基金数目的大规模扩张也使得基金公司在投研资源的总量上也捉襟见肘。“一方面公司内部一些资历较浅的投研人士被火速提拔到一线,另一方面各大基金公司也纷纷加大了对外的招聘力度,但是目前来看,‘人才荒’还是在延续”。

  天相投顾表示,从部分基金经理实际管理和参与管理的基金数量来看,目前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出现局部短缺或者说是分配不均的现象。据统计,目前单个基金经理最多有参与4只基金管理的,其中还有管理基金经验只有一年多的基金经理参与4只基金管理的;同时参与3只基金管理的基金经理超过30余名。

  而从市场方面来看,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出走显现出较大的反应。银行销售渠道表示,不少基民都是冲着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来投资基金,一旦基金投研队伍发生重大转变,基民的不安全感明显增加,赎回意愿也相应上升。

  “这样的情况很多见,基金公司前脚发布公告,基民后脚过来要求赎回。很多人冲着基金经理的名气来投资,自然会出现‘人走茶凉’的局面。”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王群航认为,这是基金公司在营销宣传方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认为,一只基金的运作需要靠的是整个投研团队的共同协作,而一些基金公司在营销时片面强调基金经理个人的明星效应,以此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使得不少基民将此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