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展恒理财:券商集合理财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0日 15:05  展恒理财

  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也称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顾名思义,就是由证券公司发行的、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进行管理的一种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

  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其对投资品种的比例限制较多,一般将其投资对象限定在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股票的比例不超过20%,收益能力不高,但风险相对较小,比较适合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选用。限定性产品包括了债券型(如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发行的中投汇盈债券优选等)和货币市场型(如招商证券发行的招商现金牛等)两种。

  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是指投资方向不固定,除了可以投资上述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外,还可以投资股票、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和ETF等权益类资产,其可以根据相关投资品种的趋势进行灵活运作,尽可能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该类型产品的收益率取决于券商的管理水平,其较为适合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选用。在非限定型产品中,主要包括股票型(如光大证券发行的光大阳光3号)、混合型(如中信证券发行的中信理财2号)、FOF型(如长江证券发行的长江超越理财2号)和QDII型(如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发行的中金中华配置)等四种产品。

  来自展恒数据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0年2月8日,市场上共有92只集合理财产品,其中非限定性理财产品62只,限定性产品30只。除此之外,还有8只产品已经到期(其中6只成立于2005年,2只成立于2006年),6只产品处于发行期或者即将发行。

  而从时间分布来看,现有的产品中,2005年成立的有4只产品,其中限定性产品3只,非限定性产品1只。2006年成立的有8只,其中限定性产品3只,非限定性产品5只。2007年成立的有8只,全部为非限定产品。2008年成立的有16只产品,其中2只限定性,14只为非限定性。2009年成立了45只产品,其中,18只为限定性产品,其他27只为非限定产品。2010年截止到2月8日,新成立1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其中4只为限定性产品,7只为非限定产品,如表一所示。

  表一  现有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成立时间表

  注:①10年成立产品截止日期为2月8日

  ②05年成立1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有6只已经到期,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各3只

  06年成立1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有2只已经到期,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各1只

  ③数据来源于展恒理财数据研究中心

  通过表一,可以发现两个问题,其一,自从2005年允许设立券商集合理财以来,08年以前的3年时间中,包括已经到期了的产品,总共只成立28只,08年以后直到2010年2月8日,仅仅2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总共成立了72只产品,特别是2009年,全年共成立45只产品,比前面四年的总数还多,可谓是爆发性的一年,而2010年刚过去1个月多月,就新成立11只,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其二,在所有92只产品中,限定性产品只有30只,而非限定产品有62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展恒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05年是证监会放开对券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的元年,属于起步摸索阶段,管理层对于审批比较谨慎,证券公司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此时中国股市处于慢慢熊市的低谷,所以这短时间发行量比较少。而且由于是出于起步阶段,故各证券公司也是比较谨慎,主要发行风险相对较小的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第二、06、07年恰逢中国股市单边上涨,相比集合理财产品,直接购买股票、基金等产品不仅流动性更好,而且获利空间也更大!所以发行量仍然不大,再加上此时股市火热,相比于对投资品种的比例限制较多的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非限定集合理财产品的获利能力更强,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第三、部分券商在2008年的大跌中感觉到了机会,再加上大部分股民在这波大跌中损失惨重,紧接着2009年上半年的意外单边上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08、09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又由于2008年大跌中债券型基金的优异表现,致使主要投资于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09年新成立的券商集合产品中无论数量还是比重,都有所发展。

  展恒研究认为,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券商集合理财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产品规模,都在不断的壮大,而且随着产品的不断创新,投资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大。但是各券商的表现不一,投资者又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呢?下期展恒将主要从业绩表现角度考察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敬请关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