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基金发行降温不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11:32  新闻晨报

  □兴业全球基金 钟宁瑶

  最近时有听到新基金发行“惨淡”的消息。从数据上看确实如此,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初,新基金发行规模持续下降。四季度新发基金规模平均在30亿份左右,去年12月中旬后成立的首募规模在18亿份左右,如今首发10亿份以下也不新鲜。

  除了市场震荡调整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外,产品密集发行,供大于求,首募规模自然下降。但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坏事,投资者可以从容地“挑三拣四”,好过市场热的时候盲目的一拥而上。

  我们一直鼓励投资者在基金选择上不要一味的喜“新”厌“旧”,而且,在尝“新”的时候切忌跟随潮流。老基金有业绩作支撑,投资者选择起来更有针对性。新基金的发行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基金公司完善产品链、规模扩张、打造品牌的需要。从过往来看,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出于营销因素,而扎堆发行某一类基金,确实一度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起到了良好的发售效果。但基金好发难做,难发好做,基本上成了一条铁律。市场低点的时候发行低风险固定收益类基金,高点的时候发行高风险的指数化产品。投资者买单了,市场未必就买单。追随潮流的结果,往往吃亏的还是投资者。

  就拿去年来说,指数基金不能不说是一大亮点。尤其是指数基金在牛市中的抢眼表现,使得许多新发行的指数基金规模扶摇直上。但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型基金的晨星两年期评级大多不高,晨星指出,这反映出在这个熊市和牛市承接的期限中,被动型所提供风险调整后收益并非那么有吸引力,指数基金有其无法克服的天然缺点——无法避免系统性风险。在震荡市来临后,这些劣势暴露无遗。

  最新的数字显示,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指数类产品成了重灾区,在17只被套幅度超过10%的次新基金中有12只为指数基金,占比超过70%。

  与新股发行有着相似的道理,基金发行“超募”,对基金本身运作来说,也许并不是那么值得欢呼雀跃的事情,规模过大超过了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尤其当市场处于高点时,基金被迫建仓,最终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