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凯石投资总经理陈继武:感谢公募感谢基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8日 11:55  今日财富

  《机构投资》记者 徐明徽 整理报道

  个人简介:

  陈继武先生,凯石公司总经理。金融学博士,15年投行、证券和基金从业经验。曾任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中国人寿资金运用中心基金投资部投资总监,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副总经理,现任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什么公募的人总是把公募当学校,为什么优秀的人不能为公募的人创造收益?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行业锻炼了多少人,一批老基金经理,都是花多少年培养的,都是广大基民用钞票,让他练了多少年的手。

  好的人才一定是在这个行业来回输钱赢钱,锻炼了很多年的。

  感谢公募、感谢基民

  2008年5月从富国基金提出辞职报告, 9月份正式离职,创立一家私募基金——凯石投资管理公司,目前运作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公募基金是个学校,把这些不懂投资的人培养成懂投资的人。

  可惜的是这些人后来又都离开了。

  应该感谢全国的基民,因为没有他们的资金,我们没有现在的能力,我们选择另外一个办法成立私募基金,为基民继续提供服务,但是现在继续提供服务有很多很多限制。

  其实,我也很感谢公募基金行业,因为历练了我这么多年,到国外去,我们都显得很年轻,在国内我们就属于年龄大了,国内基金经理像我们这种年龄的都不好意思在公募呆了。

  应该说最近五六年的时间,大陆的居民财富爆炸式增长,一般来说人均GDP到三千以上美金,资产管理的发展就快很多,在中国就更加快速。

  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而且财富不均衡,很少一部分人占有了大量财富,这个很少一部分人放大13亿的基数里,这个人群就大了,所以资产管理行业一定会有大发展。

  实际上现在资产管理行业需求很大的,我们跑到浙江去宣传,都是几百人来听,最近一个民营企业,一把就委托十个亿,你说这个需求有多大。我在公募搞了这么多年,现在我也挖公募的墙脚,没办法。

  为什么公募的人总是把公募当学校,为什么优秀的人不能为公募的人创造收益?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行业锻炼了多少人,一批老基金经理,都是花多少年培养的,都是广大基民用钞票,让他练了多少年的手。

  好的人才一定是在这个行业来回输钱赢钱,锻炼了很多年的。

  这些人才把这个本事带走了,舆论认为这是最大的资源,很有道理,这些人投身私募,只要他有本事能挣钱,有人委托,就可以了,最大的财富其实在这个地方。

  “要解决资产管理行业问题”

  公募现在问题是什么呢?

  公募基金公司缺乏合理的机制,大股东投了几千万,一开始可能不赚钱的时候让你管理,一旦赚钱了,发现这是一个下金蛋的鸡,基金公司董事都争得挤破头,到基金公司做个董事长,一年一百多万、两百多万,四五百万,谁不想来?

  为什么有阳光私募?是大家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合法化,投资人和管理人的权利和义务,法律的主体怎么来界定。

  聪明人找到了“阳光私募”,借助于信托法。

  暂停信托开户,实际上现在证监会把阳光私募这条路给关了,关了以后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实际上是雨后春笋,无法阻止,因为它有实际需求。

  现在有很多私募基金做专户理财,严格地说,这个专户理财也是违法的,必须有投资咨询顾问资格,投资咨询顾问只有在证监会办了牌照。

  但是现在很多私募都在做,只不过大家都不说,实际上这等于是灰色地带,游离在你的监管范围之外,你不去监管它,但社会有动力、有需求,它一定存在,但这样一定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阳光私募,证监会管得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发行基金,银行帮你卖,渠道是银行,信托公司发你的产品,私募来做这个投资顾问,但大多数私募没有资格。

  事情大家都在做,所以是先立法呢还是先发展的问题?发展到最后,所有人都说这个东西不能太规范,规范肯定有代价。

  我个人认为,中国最终要解决资产管理这个大的行业问题,基金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比较大了,我们现在是三万亿的总值,上万亿的规模,从零到一万亿花了八年时间,从一万亿到三万亿,花了一年时间。

  基金公司是资产管理的一部分,券商现在搞的机构理财也是一块。

  过去大家对这个行业都没有经验,中国的立法也应重视这块,行业发展到这个规模,总会有各种问题出现,然而有的时候,问题并不一定是问题,比如私募基金,我觉得大家都做得很好,十年期间做到现在这样,未来大的资产管理的行业需要进一步规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