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基金 > 肖风卸任博时基金总经理 > 正文
理财周报副主编 汪恭彬/文
我们在博时的办公室闲聊了一个多小时,才等来姗姗来迟的肖风。
他反应极快,即便是遇到我称之为“蓄谋已久”的提问时,他都能脱口而出。
一个投资界的好友对我说,肖风是属于那种追求精神层面的人。这一点,肖风有点像王石,他会去思考精神层面的东西。
在基金业领袖中,肖风也是极少数遭遇浮沉的总裁,他曾经有过一年时间被“雪藏”的辛酸史;他生于江西一个乡镇,曾经官至深圳证管办副主任,37岁毅然决然下海筹建博时,你可以想见隐藏在他内心里面的冲动。
我问他如何描述你的性格和爱好?
这个高大的中年男人显得腼腆万分,他说他是中国化的、古典式的。他喜欢中式家具、中国陶瓷。
“闲暇之时,在我的书房里泡一壶普洱茶,端坐在圈椅里,再在画案上摊开一本书;倦怠之时,抬眼欣赏一下眼前的陶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油然而生,快哉!快哉!”
肖风是宽容的,他相信精英文化。
不多日前,博时中高层请来MBA的老师讲授管理学,教授要求每个人写下自己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轮到肖风时,他说他在博时最大的优点便是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平台,让同事们乐享其间。
他致力于打造的多元化投资风格小组,便是这种文化所结的果子,让他名声远播,被众人效仿,也把博时建成一个全能型基金公司的雏形;
但他同时也收获到诸多不如意:肖华、高阳、归江都纷纷离他远去了。
一位离去的员工对肖风爱恨交加。他说,肖老板是宽容的,只要我业绩好,每天打高尔夫他都不管;但他把投资部分成7个组,实质上是把投资总监的权限压缩到1/7,很是不爽。
谁才是真实的肖风?让我们走进对话。
未来十年会出现管理规模上万亿的公司
理财周报:博时是少数提出未来十年规划的公司,实际是透露了未来十年基金行业的空间。请问博时是如何考虑的?
肖风:现在我们是2000多亿,我估计再过10年,应该有公司可以到上万亿的管理规模,但也不一定就是博时吧。也许兄弟公司做得会更好,不止我们说的这个数字。
理财周报:多年前,在很多场合你都提到改革现行的公募基金制度中某些规定的观点。最近基金法正在修改过程中,可否谈谈你的最新看法?
肖风:现在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是基金法修改中,是否要把广义上的资产管理业务全部揉进来。从下到上,从低到高,类似美国投资公司法规定的,全部都包括进去:PE、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等,凡是投资公司都在此列,都由这一个法管辖。
从低到高来说:最低的牌照门槛应该是私募,即管富人的钱,富人更有能力判断风险;往上走,最高的牌照应该是管公募,到那时法律对你要求、规范最严格,因为你管的是老百姓的钱,现在中国投资者买一个公募基金的起点最低只有500元。
最低的私募,只要有人愿意委托你管理资金,你向证监会登记备案,就可以做,达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参与新股询价配售。
私募做了两三年,业绩纪录好了,更多的机构客户愿意给钱让你管;再后来保险也可能把钱给你;再做得好,你可以申请公募了。
海外也是这样,最高门槛就是公募牌照。
理财周报:现在我们正好相反。
肖风:我们现在是先拿到公募的牌照,先做公募,然后再拿养老金牌照、社保基金牌照、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牌照等等,和海外正好相反。
资产管理行业应该按从私募到公募的次序发展,先帮富人管钱,慢慢往上发展,到最后管大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理财周报:如果这样,新设公募基金是不是越来越难了?
肖风:现在,基金公司开展非公募业务的门槛比公募还要高,任何基金公司都要管理规模200亿以上,才能有资格去申请管一对多,才能申请发QDII。我觉得,这个次序可以倒过来。你设立基金公司后,应该先去管一对一,一对多,先给富人管钱,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再给大众管钱。
博时的业务不会只针对某一类客户
理财周报:果真如此,对当下的基金格局会有什么影响?未来十年会是怎样的光景?
肖风:前一个十年,中国共同基金的第一个阶段已经走完了。QDII、一对多、一对一等都开放了。如果基金法修改,PE和对冲基金也可能开放的话,未来十年比前十年做的业务要宽很多。你没有道理发展速度比以前慢。
基金公司的商业模式会变得多元化,有些新基金公司成立后就不一定会什么业务都铺开来做。如果先从私募做起,就不用五脏俱全搞这么多人,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啊,都可以节省。
理财周报:要适配?
肖风:我们现在是基金公司一成立就拉开架势,五六十个人,管理资产的规模可能几年也不一定上得去,可能做到100亿规模还不一定赚钱,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但如果基金公司的业务开展次序倒过来,就可能不是恶性循环了。如果先做私募,一开始架构就简单,三五个投资人员都可以。有盈利了再慢慢发展。
理财周报:倒过来会是怎样的结果?
肖风:如果基金法修改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就会更加市场化,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
我觉得基金业经过了前十年,现在进入了一个个性化发展的时期,因为市场大了之后个性化发展才有空间,基金公司数量会越来越多,走个性化道路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以前大家说的话、做的事情、发的产品都差不多,但以后会有所变化。如果多元化发展,私募做得好就不一定非要做公募了,因为公募监管标准更严,费用更高。从利润率角度看,做小公司可能更有商业价值;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大而全的公司。
博时的定位是做一个全能型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可能不会只针对某一类客户,因为目前的位置也不允许我们后退,我们只能往前走,这是可以确定的。
从海外情况看,任何一个成熟市场一定有大规模的基金公司。同时也会有一些公司可能转型不做公募了,而是从私募发力,先做一对一、一对多,人员马上精简,不需要这么多人,等公司盈利后再做战略决策。
理财周报:基金法修改,对管理层持股这块会不会有所期待?
肖风:现在还只是调研阶段,股权方面一直是行业的呼声。我想,如果基金法把私募都写进去了,自然会把自然人持股、员工持股放进去了。
如果要是把阳光私募规范成国有持股,人家可能就不来了。阳光私募慢慢做到公募,它还是私人的股东,不可能把人家的股东变了。如果这样,问题自然解决了。
基金经理每天忍受排名的压力,这个行业不好干。
但凡坚守下来的,都是有荣誉感的
理财周报:肖总,想问你一个很多基金公司老总都在思考的问题,你和博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肖风: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和博时是一种雇佣关系,董事会雇佣我,聘期三年。我也是三年签一次合同。但是作为企业家,博时就是我这十多年来的事业,寄托了我的梦想和愿景,也记录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足迹。
理财周报:我再追问一句,有没有一种时刻,比如被人误解、批评时,感觉我这么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了谁的感叹?
肖风:有,比如被你们媒体批评的时候。坦率说媒体的监督是对的,但我们也有委屈的时候。包括大家说的较多的薪酬,媒体质疑基金经理薪酬拿得太多,结果业绩还做不好什么的。我也理解批评我们的人,报纸的批评还算理性,还有些网民的批评有时可能有点情绪化了,从他的角度来说,他的批评也有他的道理。
舆论和网民的议论对我来说,都可以理解,而且也是一种鞭策。
理财周报:你应该有很多其他机会?
肖风:基金经理背后,包括我背后,都有很多机会。但去与不去,钱肯定不是主要因素。
理财周报:现在股东对你总体满意吗?
肖风:从博时成立到现在,虽然股东有几轮变换,但我很幸运,一直得到几乎所有股东的充分信任,我想这是博时成立以来持续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在博时遇到困难的时候,董事会的高度信任是你继续坚守下去的力量来源和信心基础。
理财周报:现在共同基金的基金经理压力很大。
肖风:基金经理每天忍受排名的压力,这个行业不好干。但凡坚守下来的,都是有事业心、有荣誉感的。
理财周报:那你怎么安慰你们的基金经理呢?
肖风:安慰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这首先是基金经理们自己的价值选择,是一个关乎价值观的问题。我很欣赏和感谢我们的基金经理,他们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坚守在公募基金行业来为投资者服务;另一方面,大家觉得有个集体挺好的,可以交流很多东西,不光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事业;而私募那边可以多赚钱,是为了财富的获取,两者是不同的价值取向。
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到1000亿的阶段时,管理艺术就变得很重要了
理财周报:博时的团队、系统是否能够匹配当下2000亿的管理规模?现在很多基金公司进入一个危险的阶段,还是用200亿的系统管理2000亿的规模。
肖风:博时的人员也是紧张。业务在拓展,按照我们标准选择出来的人还是很少的。从架构来说,我们目前可以支撑5000亿的管理规模。但总是需要人,包括基金经理、研究人员,人你可以招到,但要招到符合公司标准的人,还是要花功夫。
基金管理公司的生产方式要不断变化,管理规模20亿时只需3、5个人,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就可以了;到200亿,作坊方式就不够了,要资产配置,不是今天、明天要干什么,而是半年、季度配置什么资产,否则不会有效率,研究问题要越想越长。但是这时又会出现“大到不能有效运转”的问题,作业单位一定要划小,要给一线授权,让整个体系有效率。否则50人在一起,从早上开会到晚上也不会有结论,这也是从2006年中开始,我们按投资风格将博时的投资团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原因。
理财周报:博时有没有管理上的标杆?
肖风:我看过一本书——《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讲到一个案例,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它没有仓库,却成功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发展成为全球顶尖的供应链管理巨人,四次被哈佛商学院写做教案。
利丰集团的案例中有一条经验很重要,就是三年变化一次组织结构。
这也是博时十年来的经验。三年时间,你的业务会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就要变化,你如果认为你二十年、三十年组织结构也可以不调整,你的公司就会慢慢失去活力。
利丰集团的经验管三年,我们也差不多。
理财周报:有些基金公司总裁认为基金公司提供标准化的产品,相对简单,管理也难度不大,你怎么看?
肖风:可能是基金公司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理解吧。
我个人认为1000亿的阶段时,管理艺术就变得很重要了。就像我前面说的,手工作坊式的模式显然是无效的。
最平凡的是往往是最伟大的。
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80%的管理资产应该来自中国人
理财周报:你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肖风:最重要的问题肯定是人。
理财周报:你的规划目标里面,公司要不断满足未来阶段所需要的配备,你如何做到?
肖风:我们强调在公司已有的能力体系中,要自己培养后备队伍,一个好的体系,一定要有人才培养的能力,而目前还不具备的能力体系,则要以全球的眼光在全球的范围内来猎取。所以我们每年都会有不少在成熟市场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加盟博时,仅2009年就有7位华尔街资深人士加盟。他们带来了对冲基金和量化投资方面的先进管理技术,使博时在这方面起点较高。
理财周报:博时增量中最想象力的业务是什么?
肖风:最平淡的东西,就是最有想象力的,立足于本土,管中国人的钱,现在我们的管理规模才2000亿,这肯定是最大的空间。另外,代表中国人到海外投资(QDII),也是我们的长处,也有想象力,但不会有中国的空间大。
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到美国开公司,替美国人管钱——也许想象起来会让人很激动,但这不是我们的立足根本,也不是你最重要的使命。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80%应该是管中国人自己的钱。为国民创造财富才是真正可以让我们激动的事情。最平凡的往往是最伟大的。
理财周报:博时在业内率先启动投资风格分组,当下有7个投资总监,这是否会造成投资总监权限的分散,难以调配公司资源?
肖风:我们从2006年年中开始,把我们的产品进行风格分类,同时设立了若干个不同投资风格小组,其实也就是把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进行了分类。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基金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以满足他们更多元化的需求。基金公司的专业价值,就是向客户提供能够在证券市场获利的投资策略。前面说了,我们博时的业务战略定位,是全能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想发展一个成体系的投资策略。用一句我们行业里面的话来说,我们希望发展从贝塔到阿尔法这样一个全能型的成系列的产品线。
另外,投资风格分组的好处是:希望能够解决基金投资的“风格漂移”问题;同时也让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聚焦自己的专长,按自己的投资理念来做投资。基金经理们对此是欢迎的。投资管理行业是一个丰富多彩、非常个性化、多元化的行业,如果硬把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基金经理聚在一起,要他们按同一个模式来讨论研究问题,结果很可能是“各说各话”。
我本人的爱好是很中国化、很古典的
理财周报:肖总,你如何描述你的个人性格?你的爱好(业余时间的安排)?你的梦想?
肖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即使在中国市场做投资,我们也要把自己放在全球的坐标体系中来观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每天都要追踪全球经济信息的变化。但我本人的个人爱好却是很中国化、很古典的。我喜欢中式家具,中国陶瓷。闲暇之时,在我的书房里泡一壶普洱茶,端坐在圈椅里,再在画案上摊开一本书;倦怠之时,抬眼欣赏一下眼前的陶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油然而生,快哉!快哉!
理财周报:带领博时的13年来,你有非凡的经历,你感触最深的时刻是什么?
肖风:用两个字来概括:不争。不争才能带给你理智和智慧;不争才能带来风险意识;不争才能赋予你更高更远的眼界;不争才能在面对市场的恐惧和贪婪时处之泰然;不争才能时时自省、不断完善自己;不争才能使你有更强的竞争力。
当然,不争也是个修炼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理财周报:肖总,你如何评价博时的文化?有人认为博时是精英文化。
肖风:共同基金业其实也就是金融业当中的“制造业”,我们通过制定和不断改善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来追求管理大规模资产的能力。因此,我们不敢以“精英”自居,但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如果把我们博时的品牌形象比喻成一个人:他就是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士形象。
为什么是肖风?
博时的12年,就是中国基金业的12年。
博时的12年,年年都是全国五强。
博时是第一个提出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博时也是第一个推行投资风格分组的基金公司。
博时的明星基金经理光芒万丈,留下一连串的传说。
为什么是博时?博时靠的是什么?
博时有什么基因?博时又有怎样的文化?
博时生在深圳。
它不只是老十家,它是老五家。
博时的肖风和华夏的范勇宏见证了这个行业,他们是基金业筹建至今硕果仅存的南北双雄。
肖风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支撑了肖风在基金业的12年?
是博时成就了肖风,还是肖风成就了博时?是博时的肖风,还是肖风的博时?
肖风在想什么?
在肖华、归江、高阳、陈亮(已提出离职)这些明星大佬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时,肖风的信心在哪里?他要把博时带到哪里?
博时下一个十年的高度在哪里?肖风的野心在哪里?
理财周报战略会见厅走进博时,帮你揭开帷幕,看到真实的肖风。
印象肖风
“古典男人”肖风 很中国化很古典
性格:很中国化、很古典。肖风喜欢中式家具,中国陶瓷。闲暇之时,在书房里泡一壶普洱茶,端坐在圈椅里,再在画案上摊开一本书;倦怠之时,抬眼欣赏一下眼前的陶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油然而生,快哉!快哉!
博时13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不争。
同行眼中的肖风
某基金公司总裁:肖风是追求精神层面高尚的人。当年金信信托本来答应给博时管理层股权,但后来金信出事,肖风主动把这事撤回来了,你可以认为肖风谨小慎微,但也要看到肖风的骨子里面会追求精神层面多一些。
博时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肖老板很宽容,我即使天天打高球,只要结果让他满意,他不会管的。
某投资总监:肖风是一个高级政治家。
某基金公司总裁:肖风本来就是从政下海的。做到总经理,说他搞政治,只能表示肖风情商合格。
博时旧部:在博时,肖风是谁强他就削谁。比如肖华,他凭借价值投资一战成名了,结果不久博时就分成四个小组。
某著名投资总监:你不应这么理解肖风。如果肖华推行价值投资,不是所有人认同怎么办?只要有人影响到整个团队气氛,我认为就应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