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部上升通道缺失 基金经理升职比例极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8日 01:51  第一财经日报

  贾华斐

  对一个基金经理来说,最有力的激励除了兑现奖金之外,还包括升职。但从目前的基金行业来看,在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得到升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已在逐渐减少。

  从目前的基金经理培养模式来看,内部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往往是来自研究员岗位。华夏基金在这点上尤为典型。“我们公司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内部培养起来的,比如这次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孙建冬,在来华夏之前是没有做过投资的。”华夏基金副总裁吴志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内部培养的人与公司在文化契合度方面更高。

  在新基金迅速增加、基金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各基金公司也拓宽了自己公司的内部上升通道——更多的研究员被选为老基金的第二,甚至第三个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经理的后备梯队。

  成为基金经理后,之后的考核就完全按照业绩来说话,基金公司把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升为总监,甚至直接给予副总级别的职位。华夏基金王亚伟、广发基金朱平、华商基金王峰等都属于由基金经理一步步升到公司副总级别。不同的是,有些基金经理在成为副总后就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不再担任日常的基金投资,而王亚伟在成为副总之后依旧担任基金经理。

  但是,和整个基金行业的人才相比,这样的“幸运儿”数量极少。尤其是在岗位逐步固定的背景之下,成为基金经理的人数在增加,但优秀的基金经理升职的数量在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奔私募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的行业来看,一个基层的员工做到中层就已经较为极限了。往往升到研究总监或者投资总监就很难升上去,像王亚伟、王峰、朱平这样做到副总的属于极少数。”好买基金网乐嘉庆对记者介绍说,“一般的高层都是外来的和尚,或者是派来的。华安基金这次的公开招聘也是个例子,即宁可海选。”

  即使是中层,留给内部员工的岗位也不是那么多。“出于效益考虑,很多公司的投资总监都会选择去聘请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比如银行系基金刚成立的时候。”乐嘉庆介绍,“除非是急速扩张的公司,否则一般公司的岗位都已经固定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