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华斐
对一个基金经理来说,最有力的激励除了兑现奖金之外,还包括升职。但从目前的基金行业来看,在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得到升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已在逐渐减少。
从目前的基金经理培养模式来看,内部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往往是来自研究员岗位。华夏基金在这点上尤为典型。“我们公司很多基金经理都是内部培养起来的,比如这次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孙建冬,在来华夏之前是没有做过投资的。”华夏基金副总裁吴志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内部培养的人与公司在文化契合度方面更高。
在新基金迅速增加、基金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各基金公司也拓宽了自己公司的内部上升通道——更多的研究员被选为老基金的第二,甚至第三个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经理的后备梯队。
成为基金经理后,之后的考核就完全按照业绩来说话,基金公司把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升为总监,甚至直接给予副总级别的职位。华夏基金王亚伟、广发基金朱平、华商基金王峰等都属于由基金经理一步步升到公司副总级别。不同的是,有些基金经理在成为副总后就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不再担任日常的基金投资,而王亚伟在成为副总之后依旧担任基金经理。
但是,和整个基金行业的人才相比,这样的“幸运儿”数量极少。尤其是在岗位逐步固定的背景之下,成为基金经理的人数在增加,但优秀的基金经理升职的数量在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奔私募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的行业来看,一个基层的员工做到中层就已经较为极限了。往往升到研究总监或者投资总监就很难升上去,像王亚伟、王峰、朱平这样做到副总的属于极少数。”好买基金网乐嘉庆对记者介绍说,“一般的高层都是外来的和尚,或者是派来的。华安基金这次的公开招聘也是个例子,即宁可海选。”
即使是中层,留给内部员工的岗位也不是那么多。“出于效益考虑,很多公司的投资总监都会选择去聘请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比如银行系基金刚成立的时候。”乐嘉庆介绍,“除非是急速扩张的公司,否则一般公司的岗位都已经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