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西电(601179)在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成为近三年半以来第一只在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而就在同一天中,就有台基股份、星辉车模和正泰电器遭遇到了破发。此后,又有新股纷纷加入“破发”大军,A股“破发行情”愈演愈烈。
事实上,在近段时间内,“破发”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数据显示,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截至2010年2月2日,先后有13只新股破发。本周三(2月3日),尽管A股上演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反弹行情,但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市场仍然齐齐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早盘时,就有中国建筑和5只创业板个股破发,至收盘时沪深两市收盘价仍在发行价以下的新股多达14只。
业内人士指出,新股定价过高是破发的主要原因,“新股不败”时代或已终结。“破发”会使得新股定价更趋理性。
广发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王琪分析,自2009年6月新股采取市场化发行以来,询价机构的报价不断往上推高,是基于一个大前提:“只要中了新股,就一定能赚钱”。高发行价会导致获利少了,但总是赚钱的。于是,在大家争先恐后打新时,有些机构为了拿到筹码,会报出比心理预期较高的价格。
这种情况此前或许很正常,机构之间也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但市场化的进步是在某些股票上市首日就出现破发,机构打新资金在主板和创业板的一些股票上出现亏损。这就证明了此前大家的大前提“只要中了新股,就一定能赚钱”是错的,如果机构一味地报高价,导致发行定价过高,拿到筹码也未必能挣钱,甚至是亏钱的。“市场就是这样,当大家都亏钱,定价会更加谨慎,会慢慢回归理性,以后也不会有机构敢随便乱定价。从最近几天的询价来看,机构的报价中枢是往下降的”王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