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一对多收益难胜公募 百万富翁很失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 01:03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业内人士分析,“一对多”产品大多有13%~20%的业绩提成,而公募只收取固定管理费,不少“一对多”产品在扣除提成后收益率自然不如公募。CFP资料

  担心公募基金向专户输送利益的小基民,不用为买不起“一对多”无奈了,因为那些已经买了“一对多”产品的百万富翁们,对“一对多”的收益开始失望。

  “一对多”专户开始“差钱”

  距离首批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发行尚不足半年,一些百万富翁对“一对多”产品的热情开始“退烧”。

  早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齐鲁证券与长信基金合作的首只“一对多”产品,两周时间里仅募集不足2000万元。

  据悉,北京某基金公司发行的一只“一对多”产品,募集规模只有5000多万元,刚刚达到“一对多”成立的底线;深圳一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一对多”产品更是因无法达到5000万元成立底线而募集失败。

  这一尴尬情形于去年9月第一批“一对多”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不少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当时由于第一批“一对多”产品发行仓促,不少投资者资金准备不到位,未能买入,这些未能买入的百万富翁们与基金公司及银行争执不让,而基金公司亦因此对渠道有所得罪。

  但眼下,由于阳光私募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阳光私募开始进入银行的理财中心和私人银行渠道,跟基金“一对多”业务展开对决,“一对多”专户的募集越来越难。

  一位基金渠道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竞争太激烈了,我们前两个产品业绩不大好,同事都不愿意去推介新产品,每次推介都听到责怪声。”

  百万富翁“很失望”

  专户销售几乎是看业绩“下菜”。1月19日,汇添富基金-兴业银行-中信建投添富牛2号资产管理计划发售,其发售首日10分钟内迅速达到200份上限。

  来自渠道的消息显示,汇添富旗下第一批“一对多”产品,在中信建投所有“一对多”中排名第一,在高端客户中有着很好的口碑效应。据介绍,此前中信建投参与代销的汇添富-光大-建投添富牛1号资产管理计划,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面对反复震荡的市场,已实现超25%的正收益。

  百万富翁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并不一定更强,不过对收益的感受能力或许更敏锐。受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限制,基金“一对多”产品的收益率不做公开、不做比较,百万富翁们通过各种方式,借助一些平台“晒”净值,比较哪些产品的收益率更高。

  “专户开展了半年,现在感觉最大问题是什么?”在回答早报记者这一问题时,一位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脱口而出:“基民喜欢拿公募和‘一对多’产品的业绩做比较,发现‘一对多’业务的业绩短期不如公募基金时,投资者很失望。”

  早报记者从相关银行及券商处了解到,“一对多”产品的业绩大多与同一公司旗下公募基金同期业绩持平。于去年9月至10月间发行并成立的“一对多”产品,至今收益率在10%~15%,而去年11月至12月间成立的则多在面值上下徘徊,与同期发行的公募基金基本一致。

  然而,由于“一对多”专户大多有13%至20%的业绩提成,而公募基金只收取固定管理费,在扣除业绩提成后,不少“一对多”产品的收益率还不如公募基金。

  百万富翁们发现,公募基金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一对多”产品并不如人意,而一些公募基金表现相对平稳或靠后的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的排名反而可能更靠前。

  不过,公募基金人士对此看法不同。“拿做绝对收益的‘一对多’产品,与做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做简单的收益率比较,相当于拿本子和桌子做比较,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