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行渠道吃掉5成年利润 私募寻求第三方渠道

  证券时报记者 张 宁

  本报讯 虽然借助银行、券商等大渠道的销售网络能够令阳光私募基金的规模跃升,但在目前发行环境下,私募机构所需付出的发行成本几乎占其全年利润的一半。在近来发行成本水涨船高的情况下,部分私募也已经开始绕开银行和券商,寻求更省钱的发行模式,私募产品发行的第三方渠道也随之出现。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广州某知名证券私募机构的一款基金产品放弃了以往曾倚仗的券商、银行等大渠道,转而借助第三方理财机构——某私募网络来开展发行工作,目前该产品已经进入了邀约期。

  据记者了解,该私募机构今年业绩居业内上游,且之前发行的数款产品也和招商银行、安信证券等大渠道都有过紧密的合作。而这种借助大渠道的模式在去年一度盛行,且已经被证明是迅速扩大私募规模的有效途径。如重阳投资旗下私募产品——重阳3期,通过招行总行层面在全国代销,提前募集完毕且首募规模达11亿,创下私募发行的最高纪录。

  但此番上述私募机构却毅然摈弃了这种看似便捷、理想的发行模式。对此,深圳某私募人士认为,实为目前发行成本过高所致。

  据介绍,从发行各方目前的分成情况来说,如果一家私募通过银行、券商等大渠道进行募资,银行、券商除了获得全额销售费以及托管费外,还将获得产品的部分管理费以及私募的部分提成收益。按照目前的行情,在私募可以提取的20%的业绩报酬中,银行从中一般能拿到5%以上的分成。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暂停开设证券账户的情况下,信托公司也开始向私募要求业绩报酬分成,且价码已经从账户暂停初期的3%逼近5%。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私募机构主要的利润来源竟有一半要交给银行以及信托等中间渠道。上诉私募人士表示:“这简直是让我们变相给他们打工。”

  而另一方面,据记者了解,如果通过第三方渠道募集,在同样是承诺包销的情况下,第三方渠道只是参与管理费部分的分成。而目前如私募排排网、展恒理财等第三方渠道在资本市场经营多年,且本身也有一支上规模的销售团队,基本能够应付前期客户邀约、后期客户管理服务等工作。业界人士认为,如果上述广州私募机构新发产品此番募集的规模理想,通过第三方渠道募集有可能成为未来私募业界募资的新模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