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证券超限持股遭罚 华夏新基发行被雪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 22:47  时代周报

  想买华夏基金公司的新基金?那你至少要耐心等待三个月。由于股东方中信证券“逾期超限”持股,证监会日前开出罚单,暂停这家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的部分新发产品资格。

  对于这一关系到中国最牛基金公司和最热券商的头等大事,中信证券解释称,规范华夏基金股权结构之事一直在推进,华夏基金则强调,“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中信证券“逾期超限”遭警示

  明明是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最大收益对象之一,但“券商第一股”中信证券的疲弱表现却无法令投资者满意。Wind资讯统计显示,2009年券商板块整体上涨了75.76%,但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涨幅仅为58.28%。目前仍持有华夏基金100%股权,是摆在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无论多么“难以割舍”,中信证券都得加速出售华夏基金的超限股权,尽快处理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按照中信证券出面托管、重组华夏证券的“附加条件”,自2006年开始,中信证券按步骤收购华夏基金,并在在全资收购华夏基金和全资持有中信基金股权后,将旗下基金公司进行整合。2009年6月29日,证监会核准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同时要求中信证券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使所持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比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根据证监会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能超过全部出资的49%。这意味着,中信证券6个月内需转让出51%的股份;若引入的是国外战略投资者,则只需转让25%的股份。如今,最后期限已过,股权结构问题仍悬而未决,“板子”终于打在了管理层一直悉心呵护的华夏基金身上。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证监会给华夏基金开出的是限期整改通知:“如果股权在2010年4月1日前仍不能得到规范,证监会基金部将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这意味着,如果3个月后中信证券仍然“超期超限”,其后果将更为严重。

  在1月16日刊登公告称华夏基金遭到处罚后,中信证券解释说,没有如期完成相关股权转让,主要是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的股权登记才刚刚完成,规范华夏基金股权结构的事情一直在推进,但具体转让方式和转让对象还没到需要公告的时候。

  此前有消息称,中信证券欲将手中所持45%中信建投证券公司股份,作价70亿-80亿元出售给北京国资经营管理中心。但这一说法至今未获证实。

  华夏基金规模或受影响

  2009年,华夏基金只发了沪深300和华夏盛世精选股票基金两只基金,加在一起只用了4天的时间。特别是华夏盛世精选股票基金公开募集仅1天即宣告提前结束。不过,想买华夏基金公司新基金的基民,不得不多点耐心了。

  “作为中国‘吸金’能力最强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挨‘板子’多少有点冤。”基金分析人士易繁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通常来说,如果一家基金公司的股权出现变动或者公司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问题,证监会将会停发或者缓发该公司的新基金,很多“老十家”基金公司都碰到类似的问题。不过,即使华夏基金有着被收购后仍掌握主导权的强势管理团队、有“最牛基金经理”指挥数千亿资金,但它毕竟无法左右股东方的持股行为。

  不过,对于此次受罚,华夏基金方面还是积极表态,称将按照中国证监会规定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工作。“根据该项决定,证监会暂停受理、审核我公司投资于境内的公募基金新产品的申请,除此以外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华夏基金副总裁吴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包括现有基金的申购赎回等业务、养老金业务、专户理财业务、投资顾问业务以及QDII新产品的申报工作等均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华夏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截至2009年年底,华夏基金旗下共有23只开放式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再加上专户、年金等业务,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超过排在第二名的基金公司达850多亿元。

  “暂停新产品申请,可能对华夏基金规模增长有负面影响。”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乐嘉庆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指出,此举短期会对华夏基金造成影响,但该基金的品牌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不至因此受挫,对其日常经营稳定性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吴志军也表示,公司并未将管理规模扩大视作首要目标,且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扩大,不仅仅依靠发行新产品,同时还来自投资业绩带来的净值增长、老基金的持续申购以及养老金和专户业务的快速发展。

  合资或为最佳选择

  要为炙手可热的华夏基金寻找买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选择对己方最有利的合资方式与合作对象。在各大券商给出的报告中,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转让25%的下限股份被认为是最符合中信证券及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方式。

  “按照监管要求,华夏基金股权转让比例在25%-51%之间,”国泰君安研究所金融行业分析师梁静认为,“为能最大限度地分享华夏基金的成长,中信证券转让的比例很可能选择下限25%。前提是受让方为外资投资者,华夏基金也将因此变身为合资基金公司。”

  2009年8月,坊间一度传出消息,称中信证券欲将华夏基金25%和1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同时从同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股东的建银投资公司手中获得中信建投剩下的40%股权,从而全资拥有中信建投证券,并将其整合进中信证券。至今,这一消息也成为众所猜测的中信证券出让华夏基金股权备选方案之一。

  然而,该方案看上去同时解决了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两大股权问题,但实则涉及诸多利益方,操作也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事实上,近年来中信证券已成长为中金公司最为强劲的对手,将“胜利果实”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似乎于理不通;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已经合资成立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控股40%,因此该方案能否获监管层放行尚存疑问。

  “对华夏基金感兴趣的海外买家,肯定不止大摩一家,”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由于外资对国内资产管理市场普遍看好,华夏基金的股权转让价格可能较为理想,且引入外资股东也将对其海外业务发展有直接帮助,“综合考虑,华夏变身合资基金公司是最佳方案,但其中还需考虑监管审批周期等诸多因素。”

  据悉,2009年以来已有三家合资基金公司拟成立并向监管层申报,至今未果。去年8月,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招商证券最终选择拍卖博时基金24%的股权,将持有博时基金的股份从73%降至49%,以实现符合监管要求。

  现在,监管层留给中信证券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

  对于漩涡中的中信证券,多家机构均表示了力挺态度。国泰君安、安信证券、上海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报告称,即使考虑到转让相关子公司股权,中信证券的估值在同业中仍处于低位。按照较为悲观的预计,综合两项因素后,中信证券的盈利能力将下降15%。然而,正是出于对中信证券将损失一半营业部资源、经纪业务竞争力将明显下降的担忧,中信证券近期在二级市场上已接连遭到大资金抛售。18日,中信证券大幅杀跌3.35%,并拖累整个券商板块走低。大智慧超赢数据显示,当日中信证券超大户资金净流出达6.41亿元,创下15个月以来的最大值。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