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排排网:中国私募证券基金2009年度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 17:45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

  前 言

  2010年行情的开启,伴随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的重大利好消息,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将正式步入对冲基金时代。这对私募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私募基金产品将会更加多样化,私募行业必将涌现出一批风格各异的优秀管理人。

  据本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在1.1万亿元左右,其中信托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在400亿元左右。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推出后,我国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五年内将达5000家,信托私募管理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本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对调查问卷中的16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3%的私募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63.2%的认为,2010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这部分内容还包括解私募机构的管理规模、投资风格等基本情况、以及私募对《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改的意见。

  2007年是中国私募兴起之年,伴随着指数疯狂上涨,股市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众多优秀基金管理人加入私募行业。经历了牛→熊→牛转换的考验之后,哪些私募仍然屹立不倒?

  在本研究报告第二部分,我们首次对中国私募三年业绩进行点评。研究发现,出现在近36个月业绩榜单上的,都是中国私募界的元老级人物,如景林、涌金、天马、明达等私募机构管理人。

  在近24个月年的业绩表现中,平安淡水泉成长一期、深国投武当1期和金中和,分别以71.48%、68.93%和62.69%的收益率排名前三。

  在近12个月的业绩表现中,黑马当属罗伟广及其广东新价值投资公司。该公司包揽榜单一、二名,罗伟广的粤财新价值2期,收益率192.57%;唐雪来的粤财新价值1期,收益率为156.47%。

  值得一看的是,我们按2009年的行情特点分为前后两段,上半年为单边上升阶段,下半年为振荡阶段;并据此研究不同投资风格的私募更适合什么行情。

  在近6个月的业绩表现中,私募平均收益为14.56%,跑赢大盘1.64%。

  在近1个月的业绩点评中,我们特别关注了私募是否出现翘尾行情。结果发现翼虎成长、北京信托-云程泰二期和中融-向日葵1号等6个产品,翘尾趋势比较明显。

  研究报告第三部分,是2009年信托产品发行情况分析。我们对全国的阳光私募按地域分布进行比较研究,从发行的信托产品数量来看,深圳、上海和北京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前两者比重各占32%,北京占21%。从这些产品2009年的平均收益率来看,深圳、上海和北京不分上下,分别为55.7%、55.63%和57.1%。

  研究报告第四部分,是海外对冲基金分析。统计的9个基金中有三个在2009年的业绩实现翻番,平均涨幅为82.5%,比国内私募产品高出27.55%。

  研究报告第五部分,是“一对多”业绩分析。在第六、第七部分部分,我们对券商集合理财和期货私募进行了分析。第八部分是2009年度重大私募事件盘点。第九部分是私募排排网2009年度私募证券基金获奖名单。

  摘 要

  【2010年度调查】73%的私募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63.2%的私募认为,2010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

  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偏小,57.9%的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管理的信托产品规模65.9%的5亿元以下。私募证券投资机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律地位不明确”。84.2%的私募认为要将私募证券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范围,76.3%的私募认为应该重点考虑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

  【近三十六个月业绩点评】私募平均收益达120.02%,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44.83%,9只产品中5只翻番。 “中国龙资本”以222.45%的收益率排第一, “景林稳健”以192.62%的收益排在第二。

  【近二十四个月点评】私募平均收益为-1.54%,大大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33.02%。第一名平安淡水泉成长一期收益率为71.48%;深国投武当1期以68.93%的收益排第二;2008年的私募冠军金中和排第三,收益率为62.69%。

  【近十二个月点评】私募平均收益率为54.9%,整体跑输公募14.25%,跑输大盘41.81%。广东新价值公司包揽榜单一、二名,罗伟广的粤财新价值2期,收益率192.57%;黄云轩的粤财新价值,收益率为156.47%。深国投景良能量以144.89%的收益率,重回榜单前三。

  【近六个月点评】私募平均收益为14.56%,跑赢大盘1.64%。榜首的是东方证券管理的中海-海洋之星1号,收益率为62.41%;其次是重庆国投的翼虎成长,收益为62.05%;

  【近一个月点评】私募平均收益为1.18%,稍微跑输沪深300指数的1.82%。跑赢大盘的私募产品共有159个,占45.7%;实现正收益的有217个,占62.4%。

  【2009年信托产品发行情况】上半年证券账户停开以前,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已超历史记录。下半年在中登公司暂停开设信托证券账户后,私募产品的发行一度萎缩。

  【海外基金分析】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年底,已有9家私募管理人发行13只海外对冲基金产品。海外市场受私募元老青睐。

  【一对多业绩分析】截至2009年12月2日,大部分产品净值在面值之上,有1%~2%的收益,业绩较好的产品收益超过10%,有的净值跌破面值,整体业绩无亮丽表现。

  【券商集合理财分析】本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券商一共发行了80只集合理财产品,规模总计1013亿元,其规模在私募和公募之间,收益却在两者之后,最牛券商集合理财收益79.1%,比不上最牛公募的116.19%和最牛私募的192.57%,雷声大雨点小。

  【私募期货分析】期货私募阳光化并不像私募证券那样顺利。

  【2009年度重大私募事件盘点】第三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首只TOT面世、信托证券账户暂停、一对多开展、有限合伙企业开设证券帐户开闸,“三羊”系列清盘。

  第一部分 2010年度私募基金调查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国内43家顶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问卷内容涉及私募机构基本情况、2010年A股行情研判以及私募证券是否要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范围。

  调查总结:

  1. 对私募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私募机构的规模、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的业务较为集中,以信托产品为主,所调查机构100%有信托产品发行;业务结构主要包括信托业务、专户理财和股权投资;有专户理财的占29%;有股权投资的占18.4%。

  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偏小,57.9%的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管理的信托产品规模65.9%的5亿元以下。

  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以“价值结合趋势投资”为主;投资风格以“稳健偏激进型”为主。

  私募证券投资机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律地位不明确”。

  2. 对2010年A股行情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私募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63.2%的私募认为,2010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37% 的私募认为,2010年A股震荡区间为2600点到4200点;42.1%的私募看好大盘蓝筹股;普遍看好消费和低碳。

  3. 2009年人大财经委就《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改进行调研,引发了私募证券是否要纳入法律监管的激烈争议。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将私募证券应该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范围,在私募界已形成共识,84.2%的私募认为应该纳入监管。

  对于监管重点,76.3%的私募认为应该重点考虑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

  对于私募设立应该采取何种制度,63.1%的私募认为,应该采取备案制。

  对于私募基金是否要强制托管,55.26%的私募认为,私募基金需要强制托管;42.1%的私募认为不需要。

  一、私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1.私募业务结构

  调查结果: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的业务,以信托产品为主,所调查机构100%有信托业务;其次是专户理财,占29%;第三为股权投资,占18.4%。

  如图1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全部有信托产品发行;其中,有股权投资的共7家,占18.4%;有专户理财的11家,占29%;发行海外基金的共4家,占10.5%;有信托、股权、专户业务的共5家,占13.1%;有信托、股权、海外基金的只有1家;信托、专户、海外基金的1家。

图1
图1

  2.管理资产规模

  调查结果:私募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偏小。其中,73.7%的私募管理的资产不到10亿元,57.9%的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

  如图2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管理资产规模1亿元以下的占26.3%;1-5亿元的占31.6%;5-10亿元的占15.7%;10亿元以上的占26.3%。

图2
图2

  3.信托产品规模

  调查结果:2009年,私募机构管理的信托产品规模偏小。其中,小规模(5亿元以下)的占65.9%;中等规模(5-10亿元)占21%;大规模(10亿元以上)的占10.5%。

  如图3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1亿元以下的占47.4%;1-3亿元的占13.2%;3-5亿元的占21%;10亿元以上的占10.5%。中等规模的如深圳合赢投资,管理的信托产品规模5亿元左右;大规模的如深圳的武当资产和北京的星石投资,管理的信托产品规模都超过15亿元。

图3
图3

  4.新产品发行计划

  调查结果:2010年,私募机构发行新产品欲望强烈。

  如图4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76.3%的私募机构,都有在2010年发行新产品的计划;10.3%无发行新产品计划;13.4%不确定。

图4
图4

  5.私募证券发展面临的问题

  调查结果:私募证券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律地位不明确。

  如图5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84%的私募机构认为,法律地位不明确,是私募证券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13%的私募机构认为,客户认同度不高是私募证券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另有13%的私募认为销售渠道过于强势,不利于私募机构的发展。

图5
图5

  6.私募投资风格

  调查结果:私募的投资风格趋于“稳健偏激进型”。

  如图6所示:52.6%的私募认为其投资风格为稳健偏激进型;47.4的私募认为其投资风格属稳健型;没有一家私募选择“激进型”。

图6
图6

  7.私募投资理念

  调查结果:私募的投资理念以“价值与趋势投资结合”为主。

  如图7所示:71%的私募认为其投资理念属“价值与趋势投资结合”,29%的私募认为其投资风格属“价值投资”;没有私募选择“趋势投资”和“投机型”。

图7
图7

  二、2010年行情研判

  1.2010年A股行情

  调查结果:私募普遍乐观看待2010年行情。

  如图8所示:73%的私募对2010年的A股行情表示乐观;21%的私募看淡;3%不确定;3%中性。

图8
图8

  2.2010年A股走势研判

  调查结果:63.2%的私募认为,2010年A股行情为先扬后抑;31.6%的私募认为震荡向上;5.2%不确定(如图9所示)。

私募排排网:中国私募证券基金2009年度报告

  3.2010年A股震荡区间

  调查结果:37% 的私募认为,2010年A 股震荡区间为2600点到4200点;21%的私募认为,震荡区间在3000-4500;16%的私募认为在3000-4000;8%的私募认为在2600-3500;18%的私募不确定(如图10所示)。

图10
图10

  4.未来6个月,哪些股票将表现优秀

  调查结果:私募最看好大盘蓝筹。

  如图11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42.1%的私募看好大盘蓝筹股;37.36%的私募看好中等市值股票;34.21%的私募看好小市值股票。

图11
图11

  5.2010年私募关注哪些板块的投资机会

  调查结果:2010年私募最看好“消费”和“低碳”。如图12所示:调查的43家私募机构中,86.8%的私募看好消费;78.39%的私募看好低碳;57.8%看好金融地产;26.3%看好化工行业;15.78%看好煤炭和钢铁。

图12
图12

  三、关于私募证券是否要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范围的调查

  1.私募证券是否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范围

  调查结果:绝大部分私募认为私募证券应该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监管范围。

  如图13所示:84.2%的私募认为,私募证券应该《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改范围》;7.8%认为不需要,8%表示不确定。

图13
图13

  2.哪些方面在《证券投资基金法》时应重点考虑

  调查结果:私募认为,应该重点考虑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同时私募自身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如图14所示:76.30%私募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法》时应重点考虑“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52.6%的认为,应该向私募发放牌照;31.57%认为,应该对保护投资人利益设立相关规定;31.5%的私募认为,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和行业自律。

图14
图14

  3.私募设立应该采取何种制度调查就结果:63.1%的私募认为,应该采取备案制;23.68%认为应采取注册制;10.5%的认为要采取核准制;2.6%不确定(如图15所示)。

图15
图15

  4.私募基金是否要强制托管

  调查结果:55.26%的私募认为,私募基金需要强制托管;42.1%的私募认为,不需要;2.6%的私募不确定(如图16所示)。

图16
图16

  第二部分 业绩点评

  1.近三十六个月点评:中国龙资本三年翻两番

  根据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在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三十六个月以上的有9个,平均收益达120.02%(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75.19%),其中5只实现翻番。云南信托旗下的“中国龙资本”以222.45%的收益率排第一,此产品成立于2003年8月1日,是最早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景林资产旗下的“景林稳健”以192.62%的收益排在第二。

  9个产品业绩情况如下: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最新更新时间 单位 净值 累计收益率 近三十六个月收益率
1 中国龙资本 中国龙 2003-08-01 2009-12-31 4.1947 403.34% 222.45%
2 深国投 · 景林稳健 景林资产 2006-10-31 2009-12-10 323.64 223.64% 192.62%
3 中国龙稳健 中国龙 2006-12-26 2009-12-31 1.3712 143.12% 144.07%
4 深国投 · 亿龙中国 涌金投资 2006-4-18 2009-12-04 357.93 257.93% 140.06%
5 中国龙进取 中国龙 2004-06-15 2009-12-31 1.3484 182.57% 106.92%
6 深国投 · 天马 天马资产 2006-09-09 2009-12-04 169.95 119.95% 94.37%
7 平安 *lighthorse 稳健增长 天马资产 2006-10-9 2009-12-31 219.65 119.65% 78.19%
8 深国投·明达 2 期 明达资产 2006-10-24 2009-12-10 180.09 80.09% 58.87%
9 深国投 · 明达 明达资产 2005-11-28 2009-12-15 159.13 147.13% 42.66%

  2007年是中国私募兴起之年,伴随着指数疯狂上涨,股市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众多优秀基金管理人加入私募行业。

  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私募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多损失惨重,一度生存堪忧。

  至2009年,私募已经历了中国股市牛→熊→牛的转换。期间,涌现了众多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如星石的江晖、武当的田荣华、金中和的邓继军等。这些优秀的私募代表以其在2008年熊市中的出色表现,让“私募”二字为更多的投资者所知。

  出现在近三年业绩榜单上的私募管理人,都是中国私募界的元老级人物,如景林、涌金、天马、明达机构的管理人。

  特别点评:“景林稳健”是景林资产发行的第一只产品,成立于2006年10月31日,该产品在2007年的收益接近翻两番,而在2008年熊市中亦保持近翻番的绝对收益,在运行的38个月里累计收益已达223.64%,名列三年期涨幅榜第二。

  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在近两年才得以快速发展,有三年以上数据的产品并不多,有的甚至已经提前清盘,如赵丹阳的赤子之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多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加入到这个榜单,使评比更具参考价值。根据我们研究中心预测,如星石、武当、民森、景林、朱雀等优秀的私募管理公司将会在未来主导长期业绩排名榜单。

  2.近二十四个月点评:公募背景优势明显

  在近两年熊牛交换阶段,沪深300指数依然没有收复失地,下跌了33.02%。根据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两年以上的产品有78个(同比上期新增10个),平均收益为-1.54%,整体收益水平同比上期均有所下降。

  排在榜首的仍然是平安淡水泉成长一期,收益率为71.48%;深国投武当1期以68.93%的收益排第二名;2008年的私募冠军金中和排第三,收益率为62.69%。

  排名前十如下: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最新更新时间 单位净值 累计收益率 24 个月增长率 沪深 300 增长率
1 平安 · 淡水泉成长一期 淡水泉 2007-09-06 2009-12-31 184.14 84.14% 71.48% -27.14%
2 深国投 · 武当 1 期 武当资产 2007-11-12 2009-12-10 173.81 73.81% 68.93% -29.04%
3 重庆国投 · 金中和西鼎 金中和 2007-7-27 2009-12-25 1.8124 81.24% 62.69% -36.19%
4 深国投 · 朱雀 2 期 朱雀投资 2007-09-17 2009-12-18 158.58 58.58% 51.75% -30.56%
5 中海 — 海洋之星 1 号 东方证券 2007-9-30 2009-12-31 1.5206 52.06% 47.62% -33.70%
6 深国投 · 朱雀 1 期 朱雀投资 2007-09-17 2009-12-18 153.23 53.23% 46.44% -30.56%
7 深国投 · 尚雅 3 期 尚雅投资 2007-12-03 2009-12-10 144.85 44.85% 44.16% -29.04%
8 深国投 · 星石 3 期 星石投资 2007-08-27 2009-12-18 146.29 46.29% 35.37% -31.43%
9 深国投 · 星石 2 期 星石投资 2007-07-30 2009-12-18 150.77 50.77% 35.35% -31.43%
10 深国投 · 星石 1 期 星石投资 2007-07-30 2009-12-18 150.55 50.55% 35.02% -31.43%

  榜单上10个私募产品中7个的管理人都具有公募背景。比如淡水泉的赵军、武当的田荣华、星石的江晖,这三个明星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两年的业绩涨幅之所以居前,是由于他们在2008年的熊市中严格把握风险。武当和星石不但没有亏损,而且实现了正收益。

  淡水泉和朱雀在2008年熊市中虽然出现稍微亏损,但在2009年牛市中的表现非常优秀。

  金中和是2008年的私募冠军,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取得了20.02%的骄人成绩,但在2009年牛市中却表现平平,两年的综合业绩表现尚可。

  尚雅的石波操作风格非常激进,在2008年亏损幅度比较大,但在2009年增长迅速。

  在这78个产品中,虽然近两年的平均业绩跑赢了大盘,但实现正收益的只有33个,不到一半;跑输大盘的产品有7个;排名最靠后的为塔晶旗下的华南虎一号,收益为-45.21%。

  综合比较,本研究中心认为,在近两年的长跑评比中,赵军、田荣华、江晖、李华轮这四个人,无论从风险控制能力看,还是从追求绝对收益看,其管理能力在私募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3.近十二个月业绩点评:私募整体跑输公募14.25%,跑输大盘41.81%

  2009年沪深300指数上涨96.71%,而178只股票型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为69.15%。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共有181个(同比新增7个),平均收益率为54.9%。公募私募双双跑输大盘,私募整体跑输公募14.25%。

  榜单一、二名均由广东新价值公司包揽,第一名是新价值的投资总监罗伟广掌舵的粤财新价值2期,收益率接近翻两倍,为192.57%;第二名是唐雪来掌管的粤财新价值,收益率为156.47%。值得一提的是新价值另一只产品新价值3期,以120.89%的收益排在第14名,三只产品均获得本研究中心的五星评级。

  深国投景良能量以144.89%的收益率,重回榜单前三。

  排名前十名如下: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最新更新时间 单位净值 累计收益率 近十二个月收益率
1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2 期 新价值 2008-2-19 2009-12-31 1.6615 66.15% 192.57%
2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新价值 2007-11-15 2009-12-31 1.377 37.70% 156.47%
3 深国投 · 景良能量 1 期 景良投资 2008-3-4 2009-12-15 136.99 36.99% 144.89%
4 深国投 · 开宝 1 期 开宝资产 2007-11-19 2009-12-15 93.55 -6.45% 143.68%
5 深国投 · 龙腾 龙腾资产 2008-01-23 2010-1-5 119.03 19.03% 141.98%
6 深国投 · 尚雅 4 期 尚雅投资 2008-02-18 2009-12-10 152.76 52.76% 139.25%
7 中融 - 混沌 1 号 混沌投资 2008-10-21 2009-12-31 2.2555 155.99% 139.24%
8 中海 — 海洋之星 1 号 东方证券 2007-9-30 2009-12-31 1.5206 52.06% 136.71%
9 中原理财 - 宏利 2 期 龙赢富泽 2008-6-2 2009-12-31 1.414 41.1% 135.24%
10 深国投 · 尚雅 3 期 尚雅投资 2007-12-03 2009-12-10 144.85 44.85% 134.46%

  在这181个产品中,收益率实现翻番的有22个(占12%),战胜最牛公募王亚伟的有15个(占8.3%),收益均在119%以上,超过王亚伟华夏大盘精选116.19%的收益率。

  这些产品在2009年全年均实现正收益,其中50个产品(占27.6%)跑赢公募基金,仅仅23个产品(占12.7%)跑赢大盘;垫底的是塔晶系列的三个产品,塔晶华南虎一号收益率仅为0.2%。

  2009年的国内A股市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为单边上升阶段,下半年为振荡阶段。那么在这两个不同阶段里,榜单的前十名表现如何?我们看下表: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累计收益率 上半年收益率 下半年收益率 全年收益率
1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2 期 新价值 2008-2-19 66.15% 103.17% 44.00% 192.57%
2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新价值 2007-11-15 37.70% 64.31% 56.09% 156.47%
3 深国投 · 景良能量 1 期 景良投资 2008-3-4 36.99% 123.81% 9.42% 144.89%
4 深国投 · 开宝 1 期 开宝资产 2007-11-19 -6.45% 74.55% 39.61% 143.68%
5 深国投 · 龙腾 龙腾资产 2008-01-23 19.03% 56.27% 29.48% 141.98%
6 深国投 · 尚雅 4 期 尚雅投资 2008-02-18 52.76% 86.25% 28.46% 139.25%
7 中融 - 混沌 1 号 混沌投资 2008-10-21 155.99% 107.34% 15.39% 139.24%
8 中海 — 海洋之星 1 号 东方证券 2007-9-30 52.06% 45.75% 62.41% 136.71%
9 中原理财 - 宏利 2 期 龙赢富泽 2008-6-2 41.1% 48.93% 47.20% 135.24%
10 深国投 · 尚雅 3 期 尚雅投资 2007-12-03 44.85% 89.48% 23.74% 134.4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榜单的前十名之所以在全年取得好成绩,源于上半年的丰厚收获。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上半年以123.81%的业绩勇夺半年冠军,而其下半年收益仅为9.42%。其管理人廖黎辉把市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熊市、熊牛转换、牛市。廖黎辉认为自己的投资风格更适合在熊牛转换期间,这在2009年得到了验证。

  年度冠军罗伟广的新价值2期不仅在上半年业绩翻番,下半年的振荡市中表现也很突出,依然取得44%的收益。罗伟广表示“中国股市经历了2008年的洗礼,未来几年可能就是振荡市,振荡市最适合我。我今年业绩好的时候都是在振荡市,单边市我并没有做得太好。”

  从上下半年的综合表现来看,表现最为平稳的是唐雪来管理的新价值1期,上半年收益为64.31%;而下半年,收益达56.09%,全年收益以156.47%仅次于罗伟广,名列第二。

  除了这些产品以外,也有不少私募基金产品今年以来给客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率,这些产品无论在累计收益以及2009年度收益均表现突出。例如策略大师、重阳投资、源乐晟等。

  表现较为优秀者如下: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累计单位净值 累计收益率 今年以来回报率
1 重庆信托·策略大师 永圣慧远 2009-3-2 2.811 181.1% 181.1%
2 深国投·重阳 1 期 重阳投资 2008-09-05 231.59 131.59% 85%
3 中铁 - 鑫兰瑞一期 鑫兰瑞 2008-8-26 2.0826 108.26% 75.9%
4 中融·乐晟 源乐晟 2008-7-8 2.0813 108.13% 103.6%
5 陕国投·龙鼎 1 号 龙鼎投资 2008-7-18 199.66 99.66% 107.7%
6 中信信托 - 精熙 1 期 精熙投资 2009-2-23 191.08 91.08% 91.1%

  永圣慧远的杨永兴的操作风格是事件驱动的短线投资,素有“快刀手”称号,其管理的产品策略大师在运行的短短的十个月时间里,累计收益达181.1%,今年的收益仅次于冠军罗伟广的新价值2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源乐晟旗下的中融乐晟,此产品由保险机构出身的曾晓洁担任基金经理,成立于2008年7月,在2008年的5个月时间里,净值一直保持在0.9以上,并实现正收益,可见其在熊市中的风险控制能力。而在2009年的牛市中,其表现更为突出,净值实现翻番,为客户带来丰厚回报。

  不同的股市行情造就了不同的人物。2009年最大的黑马当属罗伟广,年初还鲜为人知,现在已是私募明星。还有廖黎辉、杨永兴、曾晓洁等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均是在2009年表现中脱颖而出。

  而2008年的熊市冠军金中和(20.02%的收益),现其产品2009年收益仅为35.56%,已排在百名之外。

  2008年取得正收益的6个产品中,仅有武当的产品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如下表所示: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累计单位净值 2008年收益 2009年收益
1 深国投 . 武当 1 期 武当资产 2007-11-12 173.81 1.85% 65.87%
2 重庆国投 .金中和西鼎 金中和 2007-7-27 1.8124 20.02% 35.56%
3 深国投 . 星石 3 期 星石投资 2007-8-27 146.29 4.29% 29.79%
4 深国投 . 星石 2 期 星石投资 2007-7-30 150.77 4.18% 29.92%
5 深国投 . 星石 1 期 星石投资 2007-7-30 150.55 4.02% 29.81%
6 中国龙精选 云南信托 2007-6-15 1.3458 2.57% 6.96%

  2008年和2009年的榜单对比,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2008年实现正收益或亏损幅度较小的的基金经理大多出身于公募,如武当的田荣华、星石的江晖等;而2009年榜单前列的大多都是出身于券商,如新价值的罗伟广、景良能量的廖黎辉、开宝的叶猷建、龙腾的吴险峰等(这些管理人在去年亏损幅度也大,开宝的产品尽管今年发挥出色,但仍未返回面值)。

  本研究中心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公募派和券商派的操作风格截然不同,公募大多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追求稳健持续增长,所以从长期业绩来看,排名较前的大多属于公募派。

  而券商派大多是比较激进,他们追求超额收益,同时也面临着较大风险,所以他们的产品波动率较大,在出现误判或系统性风险时会损失惨重。

  也正由于这种激进的操作操作风格,券商派在2008年的熊市中表现欠佳,净值下跌幅度大,但在2009年的牛市中收益丰厚。

  本研究中心认为,选私募产品就是选人,就是要看其长期管理水平。熊市看风控、牛市看收益,一个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必须经得起熊牛考验,保持长期增值,为客户带来绝对回报。

  4.近六个月点评:振荡市中 私募稍微跑赢大盘

  在2009年下半年的振荡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2.92%。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半年以上的产品有270个,整体平均收益为14.56%,跑赢大盘1.64%。

  排在榜首的是东方证券管理的中海-海洋之星1号,收益率为62.41%;其次是重庆国投的翼虎成长,收益为62.05%;新价值和晓扬系列产品在下半年均有不错表现。前十名单如下: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最新更新时间 单位净值 累计收益率 近六个月增长率
1 中海 — 海洋之星 1 号 东方证券 2007-9-30 2009-12-31 1.5206 52.06% 62.41%
2 重庆国投-翼虎成长 翼虎投资 2008-3-12 2009-12-25 1.1076 10.76% 62.05%
3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新价值 2007-11-15 2009-12-31 1.377 37.70% 56.09%
4 中原理财 - 宏利 2 期 龙赢富泽 2008-6-2 2009-12-31 1.414 1.414 47.2%
5 平安 · 晓扬三期 淡水泉 2008-01-16 2009-12-31 71.99 -28.01% 46.17%
6 深国投 · 国信证券 1 期 国信证券 2008-2-5 2009-12-15 111.11 11.11% 44.92%
7 平安 · 晓扬二期 淡水泉 2007-02-28 2009-12-31 82.27 -17.73% 44.36%
8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2 期 新价值 2008-2-19 2009-12-31 1.6615 66.15% 44.00%
9 平安 · 晓扬一期 淡水泉 2006-10-17 2009-12-31 110.95 10.95% 42.68%
10 深国投 · 重阳 1 期 重阳投资 2008-09-05 2009-12-04 231.59 131.59% 41.20%

  海洋之星一号之所以能排在榜首,是因为其在七月、十月和十一月份均有不错的涨幅。翼虎成长上半年表现平平,但在年底冲刺成功,其产品净值在十二月创了历史新高。

  从私募整体表现看,下半年的收益明显没有上半年高。但在这种振荡行情中,也不乏一些出色的私募管理人,如新价值的罗伟广,不仅在上半年的单边市中表现出色,而下半年的振荡市中也表现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晓扬系列产品,自从2009年5月1日易手淡水泉后,该系列产品在下半年均有不错表现,名列前十,收益均在40%以上。

  下半年的振荡行情中私募整体仅跑赢大盘1.64%,而在上半年的单边上升行情中,私募却大幅跑输大盘40.57%,涨幅不及指数一半,如下图所示:

名称 2009 年上半年涨幅 2009 年下半年涨幅 2009 年涨幅
私募产品 33.63% 14.56% 54.9%
沪深 300 指数 74.2% 12.92% 96.71%

  本研究中心认为,2009年上半年私募基金之所以跑输大盘,是由于大多的私募管理人仍未能改变其熊市思维,在牛市中依然保持谨慎操作,踏空了许多机会,所以在单边上升的行情中跑输大盘。而这种谨慎的操作风格,又让其在下半年的振荡行情中战胜大盘。

  5.十二月份点评:翼虎、云程泰翘尾成功

  沪深300指数在十二月份上涨了1.82%。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的348个非结构产品中,整体平均收益为1.18%,稍微跑输大盘。能跑赢大盘的产品共有159个(占45.7%),不到一半,实现正收益的有217个(占62.4%)。

  本月表现最好的是云程泰一期,收益率为18.78%;其次是云程泰二期;表现最差的产品是山东信托-联合星辰,亏损14.87%,罗伟广的新价值2期也有不错表现,收益率为13.93%。

  排名前十如下:

序号 名称 投资顾问 成立时间 最新更新时间 单位净值 累计收益率 月增长率
1 北京信托 - 云程泰一期 云程泰 2007-8-1 2009-12-31 0.9735 -2.65% 18.78%
2 北京信托 - 云程泰二期 云程泰 2008-4-9 2009-12-31 1.0606 6.06% 17.53%
3 深国投- 国信证券 1 期 国信证券 2008-2-5 2009-12-15 111.11 11.11% 14.39%
4 粤财信托- 新价值 2 期 新价值 2008-2-19 2009-12-31 1.6615 66.15% 13.93%
5 中融-慧安 1 号 慧安投资 2009-5-19 2009-12-25 1.2399 23.99% 13.28%
6 交银国信- 君富持续增长一期 君富投资 2008-7-3 2009-12-31 1.4687 46.87% 13.20%
7 粤财信托- 新价值 新价值 2007-11-15 2009-12-31 1.377 37.70% 12.78%
8 交银国信- 鼎锋成长一期 鼎锋资产 2008-11-4 2009-12-31 1.7343 73.43% 11.70%
9 中铁信托- 鑫巢盛利 鑫巢资本 2008-5-22 2009-12-31 1.3619 36.19% 10.94%
10 中信信托- 盈捷九头鸟 3 期 盈捷投资 2009-5-13 2009-12-25 115.74 15.74% 10.92%

  2009年11月份,本研究中心曾关注过私募产品年末是否有翘尾趋势。现年关已过,情况到底怎样?

  我们统计了翘尾趋势较为明显的几个产品,如下表:

产品名称 当期净值 前期最高净值 十一月涨幅 十二月涨幅
重庆国投-翼虎成长 1.1076 1.0463 25.5% 7.84%
北京信托 - 云程泰二期 1.0606 1.0194 8.7% 17.53%
中融-向日葵 1 号 1.1424 1.198 22.19% -2.45%
中海—海洋之星 1 号 1.5206 1.5165 24.9% 0.27%
深国投·国信证券 1 期 97.13 99.27 14.85% 14.39%

  以上为2009年最后两个月表现较为抢眼的产品,翼虎成长和云程泰二期的产品净值已创历史新高,且返回面值之上。而向日葵一号和国信证券1期离历史新高还差一点。中海海洋之星1号在11月份已经创历史新高,而12月的表现较为一般。

  2009年私募冠军罗伟广并没有为了保住丰厚的收益而放缓前进的脚步,相反,在这种振荡行情中,其管理的新价值2期净值屡创新高,以13.93%的月度收益名列涨幅榜第四位,新价值另外的两个产品涨幅同样居前。

  在近两个月的单月涨幅较大的产品均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净值临近历史新高,另一个是产品净值接近面值。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在上一期的报告中已经提出,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年终的业绩提成。业绩报酬作为私募管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提取的前提条件是其产品净值须创历史新高,所以这些净值临近新高的私募产品在近期表现非常激进。

  第三部分:2009年全国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发行情况

  1. 2009年信托发行量远超历史水平

  2009年的产品发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证券信托账户停开以前和停开以后。在上半年证券账户停开以前,信托产品在发行和成立的数量上都在稳步上升,仅上半年成立的产品已超历史成立的产品数量。下半年在中登公司暂停开设信托证券账户后,私募产品的发行情况一度萎缩,许多私募管理人发产品无门。

  从图表我们不难看出,上半年的产品发行数量均高于成立数量,而下半年正好相反,成立数量均高于发行数量。

  上半年由于行情的配合,私募也顺势大量发行产品扩张规模,私募产品的数量以及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毕竟市场容量有限,业绩做得好的私募比较受投资者青睐,也有些产品由于未能按期完成自己募集,频繁延期成立或胎死腹中,而下半年成立的大多产品也是早前就发行的。

  在信托证券账户暂停之后,也出现了启用老账户这种模式开设证券账户,但这种类型的账户毕竟有限。除了这种方式,信托中的信托(TOT)也开始盛行,成立母信托以投资子信托组合。另外,也不少管理人把新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其公司旗下的其他产品。

  在私募排排网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其中47.13%的产品成立于2009年,而2003-2005期间的产品加起来不到1%,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2006年是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萌芽阶段,经过2007年和2008年的牛熊市洗礼,私募基金的发展逐渐跨向成熟,也越来越多优秀的资产管理人跻身私募领域。

  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近两年的优秀表现逐渐让广大投资者认可,私募行业在2009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研究中心认为,目前全国阳光私募信托产品规模在400亿元左右。按照私募基金这种扩张速度发展,明年或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信托私募基金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2. 阳光私募呈三足鼎立分布

  阳光私募的地域分布极度不平衡,无论是投资顾问家数,还是发行信托产品的数量,都集中在金融发达的城市,其他城市则是零星分布,实力相差悬殊。而在2009年度里,各地区产品的收益也表现各异,相差悬殊。

  按投资顾问所在地来划分,投资顾问家数形成了深圳、上海两强争霸,北京紧随其后的局面。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深圳和上海平分秋色,投资顾问的家数各有53家,彰显了它们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北京有28家,而广州、青岛、成都等城市则只有零星的两三家,形成这种分布与地方的金融政策、金融地位、投资者意识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从发行的信托产品数量来看,则呈深圳、上海和北京三足鼎立之势,深圳和上海的产品比重各占32%,而北京占21%;云南占6%;广州占3%,其中一大半是新价值旗下的产品,其余城市产品数量较为稀少。

  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数据,深圳、上海、北京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信托产品分别有59、59、29个,从这些产品2009年的平均收益率来看,深圳、上海和北京不分上下,分别为55.70%,55.63%,57.10%,北京略胜一筹,云南的中国龙系列较为逊色,如下图所示。

  由于广州以及其他地区的产品数量较少,不具备比较意义,所以没有纳入比较范围。仅从收益率不考虑产品数量来算,广州地区的收益是最高的,五个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25.94%,其中有三个是新价值旗下的。

  在我们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评选出来的19个五星级私募产品中,均由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四个城市包揽,如下图所示,其中冠军为地处广州的广东新价值公司,去年的冠军为地处深圳的金中和投资。

  3. 全国信托数量华润国投占三成在本研究中心统计的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按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数量来划分,形成了以华润深国投为第一梯队,中融信托、平安信托、山东信托为第二梯队,中信信托、云南信托为第三梯队,粤财信托、陕国投等为第四梯队的局面(如图三)。其中,华润深国投一枝独秀,一共发行121个信托产品,以35.17%的比重稳稳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中融信托是信托界的后起之秀,2009年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以41个产品占据了第二把交椅。

  从2009年产品收益率来看,华润深国投旗下的产品表现最为优异,取得了60.85%的收益,平安信托和中融信托旗下产品则以57.42%、53.43%的微弱差距紧随其后,云南信托和山东信托旗下的产品稍微逊色,仅仅取得了28.53%和26.49%的收益,如下图:

  随着公募基金一对多的推出,不仅是私募基金受到挑战,而且信托公司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私募基金是靠业绩吸纳客户,而信托公司是靠服务来招揽投资顾问。深国投不愧是信托业的老大,率先成立首个由信托公司发行的TOF产品,直投旗下的私募产品,提高自身的服务品牌。我们研究中心判断,类似深国投的这种由信托公司主导的TOT产品,在未来将会盛行,这将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更宽阔的融资渠道。

  第四部分:海外市场受私募元老青睐

  对冲基金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在2008年金融风暴以前,仅从02年至07年,亚洲的对冲基金资金规模从300亿美元发展到1764亿美元,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对冲基金的规模大量缩水,净流出500亿美金,现在的规模大概是1100亿美金左右。按地区划分,香港的对冲基金规模占整个亚洲的一半以上,根据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的报告,到2009年3月份,香港209个业务量比较多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拥有542种基金,资产总额达到553亿美金。

  随着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一些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也逐渐在香港和美国等地发行自己的对冲基金。我国私募教父赵丹阳于2003年初就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只海外基金中国成长投资基金,专门投资香港、新加坡、美国、台湾等地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据我们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年底,已有9家私募管理人发行了13个对冲基金产品。

  名单如下:

公司简称 管理人 基金名称 发行时间
赤子之心 赵丹阳 中国成长投资基金 2003-1
自然选择基金 2009-3
柏坊资产 龙小波 中国龙动力基金 2006-9
明达投资 刘明达 金牛 L.H. 基金 2007-9
睿信投资 李振宁 睿信 ABH 海外基金 2007-7
天马投资 康晓阳 天马中国成长基金 2006-1
天马全球宏观基金 2009-7
晓扬投资 戴祖祥 晓扬成长基金 2005-5
晓扬机遇基金 2006-3
景林资产 曾晓松 金色中国基金 2004-7
金色中国加强基金 2007-4
东方港湾 但斌 马拉松中国基金 2008-8
淡水泉 赵军 中国机会基金 2007-9

  对冲基金的操作策略

  在大多投资者看来,对冲基金是风险很大的投资工具,因为它能用杠杠交易,买空卖空;但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对冲基金是风险相对较低的投资工具,因为它的投资标的非常多,可以是股票、期货、外汇、利率等,可以很好地利用各种投资标的来对冲风险。

  香港对冲基金的操作策略有以下几种划分

  1、按对冲基金的数量划分

  44.3%的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是股票的长短期买卖;18.3% 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是多种策略并用,并且有多个投资经理,12.5%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是持有其他 对冲基金的基金。

  2、按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划分

  34%的对冲基金资产用的是多种策略并用的策略,25%对冲基金资产用的是股票的长短期买卖策略,15.4%对冲基金资产用的策略是购买其他对冲基金的基金。

  由于对冲基金的操作方法灵活多变,可以运用市场上大量的衍生工具,所以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同时,对冲基金之间,以及对冲基金与其他传统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均较低,因此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可以帮助组合有效地分散风险。

  我国私募管理人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标的比较一致,大多都是选择在香港、美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其主要业务均在中国大陆。而具体到操作策略上,各有不同,有的只是对股票进行单一的长短期买卖,有的则进行买空卖空等对冲策略。“我们之所以在香港发行对冲基金,是因为我们觉得中国很多优质的公司像腾讯、阿里巴巴、完美时空等都在海外上市,我们只对这些公司进行买卖,而不做任何的对冲”东方港湾的但斌如是说。

  香港对冲基金的发行与监管

  香港关于对冲基金的发行与监管制度非常严格,有三项重点监管措施,分别是对基金管理人许可、中间过程监管以及零售产品审批。

  基金管理人方面:对冲基金管理人在香港执业必须取得核准资格;公司必须证明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方面达到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不一定要在香港组建,但应该在香港运营;同时,对冲基金还要有具有执业资格的专家团队。

  中间过程监管方面:证监会关注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基金公司是否有团结的管理、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冲突、主要经纪商的风险管理、以及误导性销售。

  零售产品审批方面:香港证监会在对冲基金的零售产品审批上,主要关注四个方面,包括经营者、结构性保护措施、信息披露、以及持续的承诺。

  香港的对冲基金投资人员中,其中美国人占了49.1%,欧洲人占了34.9%,香港的本土人士仅占1.9%,对冲基金所募集的资产中,来自其他基金的资产占了37.6%,来自富裕家庭和个人的资产占16.6%,来自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占16.6%,来自养老基金的资产占11.1%,来自慈善机构的资产占10.3%。这项数据表明,香港对冲基金管理人大部分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本土人员很少,在募集资金方面,香港的一般投资者都认购不起对冲基金,非常富有的人都有自己专门的理财团队,所以资金大多来自于其他类型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

  我国海外基金的业绩表现

名称 管理人 成立时间 累计收益率 近六个月增长率 近一年增长率
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 赤子之心 2003-1-16 300.93% 31.62% 69.12%
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 赤子之心 2009-3-18 50.88% 31.63% NA
中国龙动力基金 柏坊资产 2006-9-18 137.80% 54.16% 120.29%
金牛 L.H.基金 明达投资 2007-9-18 -1.50% 13.79% 67.07%
睿信 ABH海外基金 睿信投资 2007-7-2 21.80% 39.29% 104.16%
晓扬成长基金 晓扬投资 2005-5-17 190.60% 24.80% 93.80%
晓扬机遇基金 晓扬投资 2006-3-15 111.90% 26.46% 97.75%
东方港湾马拉松中国基金 东方港湾 2008-8-6 66.58% 41.50% 112.35%
亚联·天马中国成长基金 天马资产 2006-1-10 243.02% 28.87% 84.50%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海外战绩并不比国内的阳光私募基金差,统计的9个基金中有三个在2009年的业绩实现翻番,平均涨幅为82.5%,比国内私募产品高出27.55%。涨幅排第一的是柏坊资产旗下的中国龙基金,收益为120.29%,这个收益在国内私募排行榜可以挤进前15名,但该公司管理的国内私募产品龙马系列收益却差强人意,2009年的收益仅为12%左右。其他基金的情况也是如此,海外业绩要比国内做得好许多。

  第五部分 “一对多”业绩分析

  “一对多”业务自面世以来,经历了2009年9月份的狂热喧嚣、10月份的波澜不惊之后,在11月份逐渐沉寂。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自9月1日到12月2日,有34家基金公司获得“一对多”的业务资格,其中33家基金公司(已获资格的宝盈基金未发一对多),共发行“一对多”产品115只,募集资金达260亿左右。

  1. 大部分收益在1%-2%

  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从产品业绩看, “一对多”产品中大部分处于平稳运行当中,处于“建仓”阶段,截至2009年12月2日,大部分产品净值还在面值之上,有1%~2%的收益,有些业绩较好的产品收益超过10%,有的净值跌破面值。

  “一对多”产品业绩的巨大反差,反映出了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上管理水平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为了打响产品的知名度,部分基金公司启用明星基金经理挂帅;但是,到实际操作阶段,由于明星经理难以分身兼顾,产品大多交由新人管理,而新手缺乏经验,使得某些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

  二、为了打响“一对多”产品的第一枪,为后面的产品发行打下良好基础,几乎所有基金公司的专户团队,都采取了相对谨慎的投资风格,没有大举进攻,导致整体净值尚处于初次进攻阶段,业绩没有亮眼表现。

  2. “一对多”产品类型过于单一

  从产品类型看,“一对多”产品类型存在过于单一化的问题,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发行的“一对多”产品中83.47%都为灵活配置型;稳健型的占5.22%;偏债型的占4.35%;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偏少,如量化产品和结构化产品分别只有1个。

  3. 发行“一对多”的基金公司情况在这些基金公司里面,发行5只产品的达11家,4只产品的6家,3只产品的7家,2只产品6家,1只产品的3家,如下图:

发行产品数量 (单位:只) 基金公司名称
5 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建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诺安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中银基金
4 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海富通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
3 博时基金、长城基金、大成基金、国泰基金、国投瑞银基金、泰达荷银基金、兴业全球基金
2 长盛基金、长信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友邦华泰基金、银华基金
1 华宝兴业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中海基金

  4. “一对多”的推出对阳光私募产品的影响

  “一对多”和阳光私募产品属同质,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它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抢占和挤压阳光私募的领地,瓜分原来属于阳光私募的资源,对阳光私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09年7月初,监管部门为规范市场化改革后的新股申购活动,暂停了信托公司新开设证券账户,5个月过去了,开户仍没有重新放开。

  在“一对多”的发行与建仓期,暂停了信托公司新开设证券账户,时间上如此巧合,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监管部门为了“一对多”的顺利出世而做的扶持工作。

  受到打压的阳光私募发行量骤减。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的数据,10月份在信托平台上发行的证券信托产品数量仅为11个,相比9月份减少了18个,整体发行数量创年内新低;而产品成立的数量为12个,比9月份也骤然减少了23个。11月推介4只,成立7只,都是以前就开设好获得通过的账户。迫于无奈,阳光私募间出现了叫卖老账户的情况。

  在此压力下,阳光私募借道银行,通过私人银行频频发行诸如TOT产品。由于私募给银行提成多,反而促使银行更加积极地卖起了私募产品,抢占了“一对多”的市场,迫使“一对多”只能缓慢前行。重阳投资借助招商银行募集12亿资金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例子。

  如何让“一对多”产品和阳光私募产品健康地发展,是监管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第六部分 券商集合理财:雷声大雨点小

  根据本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全国券商一共发行了80只集合理财产品,最新规模总计1013亿元。其中股票型的产品有12个,规模在133.8亿元左右,混合型的产品比例较高,有28个,如下图所示:

  券商理财产品的规模在私募和公募之间,收益却在两者之后,雷声大雨点小。在操作上虽然没有像公募基金那么严格规定,但与私募基金的灵活性对比相差甚远,其管理能力也不能和私募公募对比的。

  第七部分 期货私募阳光化步履艰难

  长期以来,大部分期货基金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存在形式包括投资公司、期货工作室、管理账户等,既不违法也不合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点类似发展初期的私募证券基金,这样既不利于期货私募的成长,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有市场人士一直在呼吁期货基金阳光化、合法化。

  但期货私募基金并不像证券私募基金这般顺利,主要是由于期货投资属于高风险品种,且投资群体较少,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所以监管层对通过信托平台发行期货私募基金产品的把关非常严格,毕竟在国内没有先例。2009年3月,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我国首个涉及期货领域的理财产品——厦门信托-震雷先行者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1亿资金,但发行不到一个月时间,已被银监会叫停,胎死腹中,从此期货私募的阳光化道路更加坎坷。

  据不完全统计,仅东部沿海地区,以期货工作室形式存在的私募期货基金就不下100家。保守估计,这些期货工作室吸收的资金总量超5亿元,每个工作室管理资金的规模,大多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部分达上千万元规模。

  2008年,整个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在460亿元到470亿元之间, 年底最高时为550亿元。 而2009年上半年,保证金数额突破700亿元,全年保证金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至11月2日,期货市场的年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这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迈入了一个新阶段。私募期货基金,与市场的成交量相比,规模还较小,但期货私募的参与也大大活跃了市场。与证券私募的成熟程度相比,私募期货基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期货将会成为投资者的另一种选择,而期货私募行业的壮大也成必然趋势,正如发展初期的私募证券基金一样。期货投资是高风险产物,更依赖于期货管理人的操作水平。我们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认为,随着期货投资队伍的壮大,只要时机成熟,期货私募走向阳光化也将成必然。

  第八部分 2009年度重大私募事件盘点

  1、 第三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

  2009年3月29日,由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与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作为国内私募基金业界最高级别的论坛,本届论坛以《全球金融海啸背景下中国私募基金风险防范》为主题,邀请了30多位专家演讲、800多位嘉宾盛装参会,吸引80多家国内外权威媒体全程报道,盛况空前。论坛上颁发由私募排排网融智评级体系评选的,“2008中国最佳(五星级)本土PE管理人”、“2008中国最佳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及“2008最佳私募基金信托服务商”奖项,以对国内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私募股权基金及私募证券基金进行表彰,促进私募行业规范发展。

  点评: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已成为国内私募届最具影响力的高峰论坛。该论坛吸引了政府有关领导的关注,众多国内私募届的精英人士齐聚畅谈,为推动私募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2、 晓扬系易手淡水泉,杨骏逝世

  2009年6月22日,杨骏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仅44岁。杨骏曾任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总裁,2001年创办晓扬投资管理公司,担任公司董事长,发行平安晓扬系列产品。

  2009年4月,平安信托发布公告称:晓扬中国机会一、二、三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顾问,由深圳市晓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更换为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点评:翻阅中国的证券史,杨骏绝对算是个元老级的人物,他的人生轨迹与资本市场20年的起伏跌宕神奇地契合在一起。杨骏宛若一颗耀眼的流星,他的离去,让中国私募届痛失英才,也警示其他私募管理人要关注自身的健康。

  3、 首只TOT面世,成私募投资新潮流。

  2009年5月26日,国内首只TOT产品——东海盛世1号成立并投入运行。

  半年多以来,TOT的阵营渐有扩大之势。目前,市场上运行的TOT模式产品一共有5只,它们是中国光大银行“阳光私募基金宝”、邮储银行“金种子优选投顾人民币理财计划”、平安财富-投资精英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平安财富-东海盛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华润信托-托付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随着阳光私募公司和银行合作的加强,TOT成了理财市场上继“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后的又一个亮点。

  点评:在香港,对冲基金管理的资金有15%左右是以FOF的形式存在,而内地的FOF或TOT才刚刚投入运行,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FOF或TOT将以其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以及长期稳健增长的特点,成为私募投资的潮流选择。

  4、 证监会暂停信托证券账户开户。

  09年7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登公司)暂停了信托公司在中登公司开设股东账户的业务,该事件的起因是个别信托公司通过大量开户投机打新股,违反了“三公”原则,损害了新股发行改革的成果。

  点评:开户受限在信托界掀起轩然大波,信托产品发行数量骤减,致使不少私募新产品难产,私募管理规模受到较大影响。在此压力下,“深圳模式”的私募另辟蹊径寻找对策,以成立新品认购旧品的类“TOT”模式避开政策限制。

  5、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开展

  随着《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出台,“一对多”业务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开闸,万众瞩目下于9月份闪亮登场。9月份狂热喧嚣,10月份波澜不惊,到了11月份,基金公司“一对多”业务逐渐沉寂,“一对多”经历了一个集中扎堆到小心翼翼、从热到冷的过程。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自9月1日到12月25日,有34家基金公司获得“一对多”的业务资格,除宝盈基金外的33家基金公司共发行产品115只,募集资金达260亿元左右。

  点评:“一对多”业务可谓公募中的私募,是公募在高端理财市场的重大突破,一面世就与阳光私募争夺高端客户资源。然而,中国高端理财市场份额巨大,私募并未因此感到实质性的竞争压力。而投资人对“一对多”业务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狂热到理性的回归。

  6、重阳3期首发破10亿

  2009年7月,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和裘国根,成立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月,“重阳3期”通过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首发,规模达10.5亿元,堪称首发规模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与其他阳光私募普遍由券商包销不同,重阳3期此次的主要销售渠道是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据说这是招商银行首次联手全国十多家各地分行去销售阳光私募产品。让深圳私募同行羡慕的是,重阳3期的申购起点是300万元让它有效地突破了信托产品“50人”的限制。

  点评:重阳三期首发破记录,充分显现了私募管理人李旭利的明星效应。重阳通过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发行产品的做法,也在业内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私募与银行在开拓高端理财领域的合作渐渐紧密。

  7、有限合伙企业开设证券帐户开闸

  2009年12月21日,修改后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有限合伙企业证券账户开设正式开闸。有限合伙企业从2009年12月21日到2010年1月25日,可委托开户代理机构前往中登公司分公司办理相关手续,2010年1月25日之后在开户代理机构即可办理。至此,一直困扰有限合伙企业不能开设证券账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点评:借道信托,是当前我国民间私募基金在法律体制内生存的唯一途径,这造成私募产品涉及的环节过多、收费的主体多、收费偏高的弊端。有限合伙企业被允许开立证券账户之后,私募机构将绕过信托公司发行产品,解决私募产品费率偏高的问题。同时,私募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其操作将脱离信托公司的投资限制,充分展现其灵活性。

  8. “三羊”系列信托计划全部清盘

  2009年底至2010年初,深圳市三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各大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2009年12月29日,深圳证监局曝光了第二批不具有合法证券经营业务资质的机构及网站名单,三羊资产赫然在列。2009年12月31日,华润信托发布公告,称4只以三羊资产为投资顾问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计划全部清盘。2010年1月4日上午,三羊资产的网站挂出“一封给投资者的信”,声称清盘的主要原因是“不看好明年市场”。4日下午,上述“一封给投资者的信”已经在三羊资产网站上悄然撤下。有传闻称,三羊资产旗下产品被集体清盘,与三羊资产的管理人林少立涉案有关。

  点评:三羊事件,警示了投资者。想要获得好的收益,一定要做个勤快的投资人,不能买了产品就听之任之,要对资产管理人的投资产品和投资范畴做到心中有数。投资人不仅要谨慎选择产品管理人,还要寻找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该基金进行实时的监管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早赎回,避免更大的损失。

  目前私募基金并没有纳入基金法的监管,私募产品的管理基本上都是有赖于公司本身以及管理人的自律。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对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强调一个法人主体,而不是个人的行为。

  9.创业板开板,人民币PE强势崛起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09年人民币基金募资和投资非常活跃,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09年度共发生297笔人民币创投投资案例,披露的投资金额为13.69亿美元,分别占投资总量的62.3%和50.9%,较上年占比的44.3%和33.1%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PE方面,2009年新募集完成21只人民币基金,合计募资87.28亿美元,分别占募资总量的70.0%和67.4%,首次占据市场主导,一改PE市场外币基金占主导的格局。

  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中,23家背后都有私募股权投资者,仅有2家外资私募股权机构(华平与英特尔),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占主流地位。

  点评:创业板推出后,“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的模式日渐成为趋势,人民币基金即将迎来爆炸式发展。人民币基金崛起面临着诸多重大机遇,比如,中央和各级政府逐步解决政策壁垒;以社保基金、政府财政和企业资金、券商直投试点和富裕个人等为代表的人民币基金LP群体力量快速扩张; IPO重启和创业板的开闸后,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趋成熟,退出机制日益完善。

  10.“基金法”修法大讨论,私募基金纳入成共识

  2009年下半年,人大财经委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对基金法修法展开调研。 经过近半年的讨论和反复辩论,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次修法的主要任务是把私募基金纳入到《基金法》中。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给私募基金的监管定调,她认为,对私募基金可以实行适度监管,以保证市场应有的灵活性。点评:将私募基金纳入新基金法监管范围,是绝大多数私募人士多年来的心愿。2009年,吴晓灵的定调让争议告一段落。法律地位的明确,将使私募能够名正言顺地蓬勃发展。

  第九部分 私募排排网·2009年度私募证券基金获奖名单

  一、私募排排网·2008-2009年度五星级私募证券基金产品

获奖产品 获奖机构 基金经理 2008-2009年收益率 星级
平安财富•淡水泉成长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淡水泉 (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赵军 71.48% ★★★★★
深国投 • 武当 1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市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田荣华 68.93% ★★★★★
重国投•金中和西鼎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市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邓继军 62.69% ★★★★★
深国投 · 朱雀 2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合伙) 李华轮 51.75% ★★★★★
中海—海洋之星 1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周博胜 47.62% ★★★★★
深国投 · 朱雀 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合伙) 李华轮 46.44% ★★★★★
深国投·尚雅 3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石波 44.16% ★★★★★
深国投 · 星石 3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江晖 35.37% ★★★★★

  二、私募排排网·2008-2009年度最佳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

序号 获奖机构
1 淡水泉 (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 深圳市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3 深圳市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 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合伙)
6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 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三、私募排排网·2009年度五星级私募证券基金产品

获奖产品 获奖机构 基金经理 2009年收益率 星级
粤财信托·新价值 2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 罗伟广 192.57% ★★★★★
粤财信托·新价值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 唐雪来 156.47% ★★★★★
深国投 · 景良能量 1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市景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廖黎辉 144.89% ★★★★★
深国投 · 开宝 1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市开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叶猷建 143.68% ★★★★★
深国投 · 龙腾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吴险峰 141.98% ★★★★★
深国投 · 尚雅 4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石波 139.25% ★★★★★
中融 - 混沌 1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 葛卫东 139.24% ★★★★★
中海 — 海洋之星 1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周博胜 136.71% ★★★★★
中原理财 - 宏利 2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龙赢富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童第跌 135.24% ★★★★★
深国投 · 尚雅 3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石波 134.46% ★★★★★
深国投 · 美联融通 1 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美联融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汪立家 122.61% ★★★★★
深国投 · 瑞象丰年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市瑞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陈军 121.59% ★★★★★
平安 · 淡水泉成长 2008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淡水泉 (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赵军 121.02% ★★★★★
粤财信托 · 新价值 3 期证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 黄云轩 120.89% ★★★★★
平安 · 淡水泉成长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淡水泉 (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赵军 119.69% ★★★★★
重庆国投-翼虎成长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余定恒

112.47% ★★★★★
陕国投 · 龙鼎 1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北京龙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冯为民 107.66% ★★★★★
中融 · 乐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曾晓洁 103.57% ★★★★★
粤财信托 · 广金成长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广东广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刘壮华 106.81% ★★★★★

  四、私募排排网·2009年度最佳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

序号 获奖机构
1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
2 深圳市景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 深圳市开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4 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5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 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
7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 龙赢富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9 美联融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0 深圳市瑞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1 淡水泉 (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3 北京龙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4 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5 广东广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五、私募排排网·2009年度最佳回报私募证券基金产品

获奖产品 管理机构 基金经理 2009年回报率
粤财信托·新价值 2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 罗伟广 192.57%

  注:以上奖项将于2010年3月20日由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以及私募排排网联合主办的第四

  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颁发,敬请关注。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

  2010年1月12日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