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对多私募抢天下 业绩为王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本报讯 记者获悉,一些投奔基金专户“一对多”的私募基金老客户,正打算或者已经重回私募。当初由于对基金专户“一对多”充满期待,因而卖掉私募产品投向“一对多”怀抱,不料想几个月下来,“一对多”的业绩反倒不如私募业绩,部分“一对多”客户又不惜赔付违约金,重新购买私募基金。

  据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介绍,9月份,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集中发售,他的5位客户因为不满私募产品的业绩,赎回私募基金产品后转而购买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不仅是深圳这位私募基金经理遭遇客户赎回现象,在上海等一些地方的私募基金,也遇到类似情况。

  “客户当初之所以赎回我的产品,主要是9月份一对多产品集中发售,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很多客户对一对多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一些客户当时认为,首批基金专户“一对多”均由基金公司顶尖投资人才执掌,而且公募基金的投研平台要远远大于私募基金,“一对多”业绩优于私募基金应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首批“一对多”在运作了近三个月后,部分购买了“一对多”的客户在对比了同期私募基金业绩后,发现不少“一对多”业绩不如私募基金。“一对多基金经理以前都是做相对收益的,一下子转过来做绝对收益产品,很多人实际上在投资理念和思维方式上并未完全转换过来,而且相对来说,公募基金经理对蓝筹股了解更多,而私募基金经理对一些具有题材或重组概念的中小盘股更为关注,最近三个月里恰恰是中小盘股远远跑赢了大盘股。”上述深圳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最近三个月以来,他重仓了了几只物联网股票和3G概念股,业绩一下子上来了,而赎回他产品的两位老客户,其中一位已经赎回了“一对多”,转而重新回来购买他的产品,还有一位客户也打算“卷土重来”。

  基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专户理财“一对多”至今运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短时间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什么,投资者应该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评价“一对多”,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