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骏孙延群辞世暴露基金业生存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9日 02:32  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要嫁就嫁基金经理!”

  这句曾经风靡各大论坛的出嫁宣言在2009年忽然销声匿迹。因为私募界元老、晓扬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杨骏,以及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的相继去世,让女青年们不仅看到了明星基金经理身上散发的光芒,也看到了这些光芒背后投资界人士辛劳的付出,有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6000点是一辈子都见不到的点位了。”杨骏在离世之前两个月曾经如此评述当时的A股市场,一语成谶。孙延群在病床上痛苦长达3个月之后溘然离去。孙延群只有41岁,而杨骏也年仅44岁。

  “基金经理如同演员,同样是吃青春饭的!”某基金公司优秀基金经理早前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如此调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多人认为做投资靠的是知识,是能力,但是它同样在考验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承担太多的压力。外界只看到了光鲜,却看不到光鲜背后的辛劳!”

  实际上,根据某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介绍,基金投研人员的工作非常不规律,尤其是当市场发生较大变动,以及上市公司年报高发期,投研人员没有不加班的。阅读研究报告到深夜实在是家常便饭。记者在孙延群追悼会上了解到,孙在工作期间经常阅读研究报告到深夜,甚至在治疗期间依旧在病床上看研究报告。吃饭不规律、休息不充分导致胃病成为这个行业的“职业病”。

  而相比身体层面的透支,精神层面的压力则更让基金经理们痛苦。最近几年中国的A股市场可谓经历了从天上到地下的极端变化。在2007年赚得盆满钵满,聚拢了社会各界齐刷刷投来的羡慕目光后,2008年近乎全社会的谩骂、嘲讽一度让基金经理们都不愿意出门。

  排名之争直接决定着基金经理在基金持有人心目中的地位,无时无刻不在警告基金经理。虽然近期监管层要求不作短期净值排名,但是压力依旧存在。而同时公司内部的业绩考核亦决定基金投研人员的职业前景。显然,在可以操作数十亿乃至数百亿元资金的同时,伴随的是各方给予的压力。

  “这年头流行‘焦虑’这个词汇,显然基金经理们最适合!”上述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从早晨睁开眼睛,就开始焦虑;阅读研究报告,做投资决定,焦虑;做完投资决定,焦虑;建仓,焦虑;减仓,焦虑;回家继续焦虑。我们一直在焦虑。”

  尽管基金经理们的压力业界共知,但也有人认为正常。一位前公募基金人士就对记者表示,拿那么高的薪水,享受那么好的待遇,肯定是要有等同的付出的。“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基金经理的压力,这些是他们在决定从事这个行业之时就应该做好准备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