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基金经理“学历门”事件中,华安基金站到了风口浪尖。
日前,某投资类媒体报称,通过数据研究发现有11位基金经理的从业资格在协会执业资格注册系统中没有登记,有17位基金经理公告的学历与在协会登记的学历不符,并认为他们涉嫌基金从业资格造假或学历虚假。这其中,老牌基金公司华安基金被列为“涉假典型”。根据该报道的统计数据,华安基金有25%的员工没有从业资格,还有两位基金经理在没有从业资格的情况下仍然管理基金。
华安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说法予以否认,该人士表示,公司基金经理从业资格有行业协会监督,其学历也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认证和公司入职审核,“不存在造假现象。”
证券业协会辟谣
“学历门”事件一出,立即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证券业协会连夜发布有关“说明”称,据逐一核实,该报道所叙述的基金经理从业资格和学历涉嫌虚假情况“基本不属实”。协会方面称,被指涉嫌从业自个造假的11名基金经理中,张伟和沈雪峰等4人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在协会执业资格注册系统上注册,可以通过协会网站查询;而唐咸德、翁锡赟等4人已分别通过“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及“证券投资基金”科目考试,取得了基金从业资格,正在办理执业资格注册手续。
“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通过上述两项科目考试的,可以注册为基金经理。”针对谢礼文、袁宏隆等3人,协会方面表示,3人已分别取得香港第4类、9类持牌人资格和台湾投资分析资格,均具有5年以上基金(投资)管理经历。“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取得境外基金或资产管理、基金销售等相关从业资格,或者执业国家(地区)不要求具备相关从业资格,最近5年一直从事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基金营销等业务,并通过中国证监会或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考试或考核的,可以认定为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针对基金经理“学历造假”一说,协会表示,被指涉嫌学历造假的17位基金经理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其实际学历与基金管理公司公布的基金经理学历情况完全吻合。出现报道所说的学历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基金经理取得中国证券业执业资格证书或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后又取得更高的学历或学位,而按规定并没有要求基金经理补报其最新取得的学历或学位。”
处境仍尴尬
不过,老牌基金公司华安基金似乎仍难摆脱尴尬境地。协会仅就被点名的“无照驾驶”和“学历造假”的28名基金经理资质和学历公开状况进行了说明,却并未对几家公司员工未通过从业资格注册的高比率明确表态。通过证券业协会网站查询显示,未通过资格注册比率最高的三家基金公司是金鹰基金、天弘基金和华安基金公司,分别为46%、29%和25%的未通过率。
数据显示,华安基金公司目前共有210人,仍未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获得从业资格的近50人,占总人数的25%,其中有22人已通过从业资格考试,30人尚未通过考试。未通过率较高的另两家基金公司金鹰和天弘都是管理规模后10名的小公司,而华安却是“前10大”和“老10家”,其注册通过率和管理规模显然并不匹配。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2009年证券业从业人员年检的通知》要求,机构不得安排未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从事与证券业务相关的专业岗位工作,应督促其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并完成执业注册。如果说已通过考试的员工仍有时间去注册,那么在2010年即将到来之时,华安基金的另外30名员工将采取何种方式上岗,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3年之痛难愈
作为中国基金业曾经的代表,发行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华安基金公司,如今已锋芒不再。自2006年前总经理韩方河违纪入狱后,先后有6位基金经理从原位离职,华安基金公司的发展明显减速。近3年里,该公司共发行基金7只,发展规模居中。而从整体规模上看,2007年至2008年底,华安开放式基金管理规模位列第九位;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排名升至第八位,但规模难回复往日领跑雄风,市场话语权也随之降低。
11月4日,华安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原股东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公司20%股权,全部转让给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1月17日,华安基金公司董事长徐建国宣布辞职,现任总经理俞妙根兼任董事长,并对外公开招聘总经理。基金业高管变动从来都是极为敏感的,而华安此次的高层变动在股东变更之后传出,更令人对其未来走向充满担忧。谁将接掌这家旗下拥有14只基金产品、资产规模约800亿元的基金公司,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这一变化表明,上海系基金公司人事任免摆脱了上海金融工委的指派,改为纯市场化人才竞争上岗机制,”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华安基金本次高管变动意味着上海系基金公司一个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