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赶年末基金发行潮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07:21  新闻晨报

  □兴业全球基金 钟宁瑶

  今年可谓是基金发行大年,超过100只的发行数量,和超过3500亿元的募集规模都刷新了历史记录。尤其到了年底,配合着正在上演的规模大战,相差无几的几家大基金公司为了12月31日那天定格的座次排名,展开了新基金发行的总攻势。本月有15只新基金在销售,其中的14只要赶在年关前提前结束募集。这些努力也得到了投资者的热情回应,一日上百亿元提前结束募集的盛况多次再现。

  但媒体整理的一些数据却不得不给“凑热闹”的投资者泼上了冷水。纵观全年,今年先后出现了两轮基金热销期,一轮是7月到8月初,彼时上证指数一路上扬,并创下2007年下跌以来的反弹新高——3478点,期间诞生了3只百亿元以上的大基金;另一轮发生在今年11月中旬到现在,新基金募集规模逐步放大。相反,在今年9月,受到股市调整的影响,基金销售一度遇冷,发行规模大的不过二三十亿元,小的甚至只有几亿元。

  尽管成立时间都不长,但仅仅看过去的三个月,在销售低迷期诞生的基金业绩已经明显跑赢热销期的大基金。截至到11月底的数据,7月1日到11月30日上证综指涨幅为7.97%,低迷期成立的几只基金中,业绩最好的已经超过15%,大多在10%以上;而热销期成立的基金中,收益最高的仅为5.5%,最差的为-18%,均远远跑输大盘。仅仅几个月两个阵营之间最大的落差居然超过了30%。

  个中原因很好理解,尽管历经了一波大牛大熊,基金业多年来“好发难做”、“难发好做”的局面丝毫没被打破。热销期往往处于大幅上涨期,赚钱效应引来投资者的蜂拥抢购,此时成立的基金难免高位建仓,一旦市场调整,难免高位套牢。据统计,三季度调整期间,新基金亏损惨重,尤其是6月下旬7月上旬成立的新基金,成了暴跌重灾区,个别基金的季度跌幅超过20%。而遇冷期往往是股市调整期,经过了急跌甚至大跌之后,大多投资者选择观望,却给了基金难得的抄底的机会。

  许多投资者困惑于如何择时?似乎这是个难以决断的问题。但多年下来,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买涨不买跌的逻辑,其实给成熟的投资者制造了不少择时点。而如今同样处在市场火爆的阶段,是不是也要一起加入到部分基金公司的规模扩张热潮中,投资者应该谨慎思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