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总监掌舵 宝盈鸿利今年收益不到1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 04:2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徐皓发自上海

  【编者按】2009年,是基金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专户“一对多”、联接基金等很多搁置日久的发展路径打通,多家新基金公司的组建进入实质阶段,基金整体资产管理规模正全速向三万亿迈进……但是,由于部分令人费解的情况的出现,也注定了2009年不是基金业全面丰收的一年。比如,牛熊转换,个别作为主流投资机构的基金的表现难如人意,投资总监掌舵的明星基金2009年的收益率居然输给持股待涨的“傻瓜投资”方式,即使与投资环境不佳的部分债券型基金(5只)的2009年业绩相比,也要落后一筹。这已极大地影响了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业的信任和忠诚度。揭开伤疤固然有些残忍,但我们希望通过“09基金业拍案惊奇系列报道”,来真实准确地记录中国基金业的点点滴滴。

  2009年的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再度放大。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上周末,1577只A股股价平均涨幅为148.97%,其中仅有5只股票涨幅低于10%。这基本可以理解为,如果投资者任意选择10只股票一直持有,今年的收益率最少也将超过10%,毕竟同时选中5匹“瘟马”的几率并不大。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素有“专业理财”之称的基金年内收益率居然输给上述“傻子投资”方式。

  截至上周末,投资总监掌舵的明星基金——偏股型基金宝盈鸿利年内收益仅为8.9%,远远落后于A股平均涨幅。宝盈鸿利到底怎么了?这个2009年基金业第一大拍案惊奇的背后有哪些故事?

  去年亏了47%今年赚了8.9%

  按晨星基金分类标准,宝盈鸿利属于积极配置型基金。在2009年前成立的66只同类基金排名中,该基金排名最尾。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上周末,积极配置型基金平均收益为51.24%,业绩最好的产品的收益率已高达85%,但宝盈鸿利同期收益率仅为8.9%,距离“倒数第二”的业绩差距也有近10个百分点。

  从阶段性表现来看,宝盈鸿利的“离群”着实有些令人费解。

  今年前7个月,沪深300指数单边上涨105.46%,宝盈鸿利净值涨幅为29.45%;

  在8月,市场转头向下,大跌24.22%,宝盈鸿利同期下跌19.4%;

  9月至今,宝盈鸿利净值微幅上涨4.34%,同期,大盘震荡向上,涨幅为26.31%。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上半年股指单边向上走势中,在大盘拉出长阳的多个交易日,宝盈鸿利净值几乎原地踏步。但在8月大跌中,该基金净值跌幅与同类基金无异。

  即使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考量,宝盈鸿利的成绩也难如人意。2008年熊市中,宝盈鸿利单位净值跌去47.47%,超过同类产品,而其今年最高净值水平刚回到2007年3500点附近(计算复权)。也就是说,2007年5月到2008年6月期间申购的基民,至今尚未解套。

  宝盈系集体陨落的缩影

  宝盈鸿利于2002年成立,是宝盈基金公司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该基金存在较大仓位操控空间——不设股票仓位下限。

  基金契约规定,宝盈鸿利基金正常运作时期,基金债券投资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不低于20%,股票投资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不高于75%,现金留存比例为5%左右。也就是说,宝盈鸿利股票仓位可在0~75%之间灵活变动。

  股票仓位灵活的优势,并没有让这只基金在牛熊转换中逞强。宝盈鸿利成立7年以来,走马灯似的调换过6任基金经理,其间业绩波动相当大。该基金只在2006年出现一小波业绩大爆发,排名从后四分之一跃居至前四分之一,但随着次年基金经理的更替,该基金再度被投资者长期遗忘。

  2008年年末,被任命为宝盈基金投资执行总监的陆万山接任宝盈鸿利基金的管理工作。投资总监陆万山的光环效应,使得宝盈鸿利结束了长达一年净赎回的局面,在今年一季度该基金份额出现小幅回升。

  通常说来,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均是从一线资产管理经验丰富,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中遴选出来。投资总监直接管理的基金的业绩更有可能取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但事实证明,宝盈鸿利的表现明显让基金持有人失望了。

  数据还显示,截至上周五,根据晨星排名,陆万山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宝盈泛沿海排名股票型基金倒数第三,该基金投资风格与宝盈鸿利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宝盈系其他偏股型基金今年集体“掉队”。除了宝盈资源优选外,其余宝盈系偏股型基金均排名同类基金的后二分之一。

  投研团队过于年轻化

  一只基金业绩的好坏,基金经理的能力固然占很大因素,但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基金公司整体的公司治理以及投研体系也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宝盈基金公司一直为业界诟病。

  这家2001年就成立的基金公司,多年来经历了数次股权变更,每次伴随着基金公司高管层的变动,其投研团队就会出现一波“地震”,旗帜基金的掌舵人变动出现纷乱。今年,原宝盈策略增长基金经理赵龙、原宝盈核心优势欧阳东华几乎同时离开公司,

  宝盈策略增长在短短1个月内经历了3次“掌门人”变动,原基金经理赵龙在6月挂靴而去后,陆万山曾短期代为管理,但20天后便转手于宇述胜和盛军峰共同管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宝盈核心优势,第一任舵手欧阳东华管理了这只今年成立的新基金70天后选择离开,该基金交给现任基金经理杨宏亮管理,后又在短期内增聘王琼共同管理。

  回溯宝盈旗下偏股型基金的历史,几乎每只基金都出现过屡次易将。目前,公司的创业团队成员已经屈指可数,宝盈基金公司现任6名管理偏股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只有2人有超过1年以上的基金管理经验。

  三季度末,宝盈系基金重仓持股高度交叉,仓位水平整体偏低。而时至年底,让持有人焦躁的是,宝盈鸿利的净值涨幅依旧不紧不慢。

  宝盈鸿利的三大反常

  每经记者徐皓发自上海

  对于宝盈鸿利的低迷业绩表现,多名基民发帖询问:宝盈鸿利,你到底怎么了?

  有果必有因,从对宝盈鸿利一年来投资操作的梳理中,记者发现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反常现象。

  反常一

  熊转牛卖光股票

  2008年4季度,大盘筑底震荡回升。谨慎的气氛虽然没有完全散去,但“4万亿”政策的出台已经让机构嗅到一些不一样的味道。彼时一些先知先觉的基金已经开始储备筹码,即便是谨慎观望的基金也大多在小幅调仓换股。

  而宝盈鸿利却在这个关键时点上坚决斩仓认赔。在2008年熊市中挺过一年寒冬的50%左右股票仓位,在2008年年末的小牛市反弹前夕中几乎全部砍光。年报显示,宝盈鸿利仅留下1783万元冠农股份这一只股票,仓位降至2.5%。

  在今年一季度,股市反弹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普遍的确认,但宝盈鸿利反趋势而动,截至一季度末,宝盈鸿利仓位仅为3.99%。同期,大盘指数上涨30%,触及2400点。

  反常二

  仓位涨净值不涨

  从极端看空到激进做多,颠覆性的调整思路和策略,无论是对于基金管理者来说,还是普通投资者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宝盈鸿利居然做到了。

  二季度末,宝盈鸿利股票仓位迅速飙升至73.67%,几乎已经达到契约规定的股票仓位上限(75%)。

  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同期沪深300指数单边上涨26.27%的市场环境下,大幅加仓后的宝盈鸿利二季度净值涨幅仅为4.45%。

  半年报显示,宝盈鸿利的筹码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行业——33%的金融、保险股资产和15%的房地产股资产。二季度市场风格转换,金融、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发力上攻,为何宝盈鸿利却没有分享到重仓股带来收益?

  市场人士分析,从宝盈鸿利净值图形变化来看,该基金很有可能在二季度末追涨吃进筹码,这或许也是8月市场暴跌时,宝盈鸿利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常三

  不走“正道”收益薄

  从基金契约看来,“投资目标是为基金投资者谋求稳定的现金红利分配和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宝盈鸿利更应该是偏向于稳健投资风格。

  据半年报数据测算出宝盈鸿利上半年换手率约为730%,大大超过了国泰君安测算出2009年上半年平衡型基金334%的平均换手率。

  与需要调仓换股的基金不同,宝盈鸿利一季度末基本属于空仓状态,因此即使在二季度大量买入股票建仓,按照常理其换手率也应该大大低于平均水平。

  唯一的解释是,宝盈鸿利并不像它契约表述的一般稳健投资。而其半年报披露的股票投资组合重大变动透露出基金经理在操作中频繁买卖的操作风格。

  资料数据显示,该基金买入和卖出金额超资产净值2%以上的个股分别是62只和57只,买入成交总额为28.39亿元,卖出成交总额为24.53亿元,而基金期末总资产为7.5亿元,股票资产为5.52亿元。

  其中,其重仓股,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平安等累计买卖金额均十分巨大。

  除此之外,交易记录还曝光宝盈鸿利参与了一些上半年热门股的短炒。在大手笔吃进这些股票后,又在不长的时间内悉数抛出,如二季度被市场爆炒的兰花科创新疆众和云维股份等。

  可惜频繁地买入卖出,却并未在交易性机会中获利,驰宏锌锗吉恩镍业这些在7月涨幅翻倍的大牛股,被宝盈鸿利短期持有后抛售,盈利微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