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指数化投资火热 一年狂发28只指数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2日 01:31  第一财经日报

  朱李

  虽然无法与女装潮流的变换速度相比,但基金行业也有它自己的时尚。2009年,基金界的时尚标签无疑是指数基金。

  2009年,指数基金的发行速度已经远远刷新了往年的“九月一发”,热闹时甚至达到“一月九发”,可谓盛况空前。指数化投资从大公司向中小公司蔓延,从A股基金向QDII蔓延。

  据统计,2009年初至今,共有28只指数基金发行,首发规模累计为1281.8亿元。而2005至2008年这四年间累计发行的指数基金不过才11只,首发规模也只有265.82亿元。

  更让人惊讶的是指数基金发行的密集程度。2009年以前,历史上发行指数基金最密集的年份是2006年,当年共有6只指数基金先后成立,其中包括4只ETF;2007年的大牛市中,仅有一只指数基金成立;2008年也仅是在年底成立了2只指数基金。2009年,指数基金突然大放异彩,在上半年指数基金投资收益持续领先的带动下,指数基金越发越热,9、10月出现小高潮,分别有7只和5只成立。

  实际上,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指数基金并不算利润丰厚的一块业务,它的管理费普遍偏低,大约为主动型股票基金的一半。发行一只指数型基金,按照今年的渠道行情,议价能力一般的基金公司基本要搭上基金头一年的管理费。

  这类产品之所以在今年大行其道,背后自有基金公司的考虑,比如完善产品线、冲规模、跟风搭便车等等。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在2007年的单边牛市中,绝大多数主动型基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跑不过“以逸待劳”的指数基金,因此,当站在1664点的地板上时,基金公司与监管部门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发指数基金。

  很多公司在推销指数基金时说辞相似,大体为海外市场十几年的数据统计下来发现主动型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巴菲特的语录也常常在发行期被搬出来:“不买指数基金是你的错”——搞得投资者们都不好意思一错再错。不过,本着稍微严谨一点的态度来看,在中国,指数基金是否真的能战胜主动型基金呢?

  这里真的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由于大部分指数基金是在2006年成立的,我们选取2007年初至2008年底成立的136只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数据来观察,结果前30名没有指数基金。表现最好的是华夏中小板ETF,其间收益为18.09%,有32只主动型基金超过了它。表现次之的深证100 ETF则排在第78名,而在后30名的区间里,可以密集地看到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基金的身影。

  华泰证券分析师胡新辉在比较了2003年至今的上基指、深基指及沪深300指数的收益后认为,长期来看,主动基金优于指数基金,原因在于我国股市并非有效的,低效率的市场给了主动基金更多创造收益、避免损失的机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