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业人才流失让公司最感头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3日 05:32  深圳商报

  【本报讯】在昨天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在现有制度下很难有基金经理能将公募基金作为终身职业,这也使得“老鼠仓”现象频频出现。我国应吸取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私募基金管理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完善法律体系,推动基金业的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肖风在会上表示,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设计,确实很难跟基金经理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业”,人才流失是业内每个公司最头痛的问题。一个年轻人进了公司当研究员、做基金经理,做好了就不为我们服务了。不为我们服务是有道理的,因为他认为这不是我的事业,我只是在这里领一份工资而已,这个股权跟他本人根本没有关系。一旦有机会能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这些优秀人才很自然就会考虑离开。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李旭利认为,最近因为“老鼠仓”的问题越来越多,有关部门对于基金经理和投资研究人员的管制也越来越多。其实这其中有些人并不存在道德原因,而是因为公募基金的从业人员没有机会处理个人财务问题。在其他国家,基金的投资人员都是可以持有股票的,只需要详细地披露就可以了。现在我国在该方面严格监控,会形成基金行业从业人员一个逆向选择的问题。他认为,一个正常的股票投资者长期的年度回报应该是10%,这应该不是一个非常离谱的事,只要个人拥有一千万的资本金就完全不必在公募基金工作了。过度的监管是导致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也是目前必须要改变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基金托管部副总经理肖婉如认为,作为托管银行非常关心跟托管人相关的投资交易的限制,希望托管银行托管的资金能购买自己银行的股票。现在大家知道工行在A股的市值大概占6%,我们托管的基金市值占全部基金的30%左右,这么多的基金不能购买工行的股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