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一对多或沦为阳光老鼠仓 业绩大多跑赢公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 02:46  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叶静

  9月初还炙手可热的“一对多”,近期突然变得门庭冷落。不过,尽管销售不畅,但此前已经成立的初始成立的同类产品大多业绩不俗,和旗下其他公募基金相比,一对多基金多数处于业绩领先水平。而这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的重重质疑:在靓丽业绩的背后,一对多是否有利用其他公募基金的资金进场“抬轿”?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相对于公募基金,基金公司在一对多的身上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对多最终沦为老鼠仓的可能极大。

  一对多销售遭遇滑铁卢

  近期银行的理财经理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推销基金一对多产品。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10来只一对多的产品在销售,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比起9月份,要萧条很多。

  好买基金网的总监乐嘉庆表示,从9月基金一对多开始认购开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对多就经历了世态炎凉,从一开始的炙手可热,到现在的门庭冷落,这恐怕是基金公司一开始始料未及的。面世伊始,公募基金公司响亮的名头、投资者的新鲜感、产品份额的稀缺、私募基金的断档,种种因素导致一对多的销售异常火爆,投资者又面临2007年一基难求的局面。在初始成立的数只一对多产品中,规模不乏三四亿的。但这样的热情却难以持续,近期不少一对多产品在募集上开始遇到困难,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获批的产品因在募集期未能筹满5000万而告吹的案例。

  一名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不但一对多本身的产品难销,同一公司旗下的公募基金现在也变得相当冷淡,有投资人认为,公募基金和一对多之间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甚至有基民表示,如果基金公司有一对多产品,就赎回或者拒买该基金公司的其他公募产品。

  风格激进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对于一对多的迅速降温,好买基金的总监乐嘉庆认为, 主要是需求量的不稳定和供给量短期爆发之间的矛盾。另外资金较多和风格激进也让不少投资人对其望而却步。近几年,国内的中高端理财市场逐渐成长壮大,富裕人群的理财意识正在发生转变,把资金交给专业的人来打理逐渐会成为共识。在这一阶层的理财需求里,绝对回报的产品居于主流地位,在国内主要就是私募信托产品与一对多产品。目前一对多已有33家公司的106只产品获得批文,其中尚未进入募集的比例较小,所以尽管近期私募新产品没有入市,但是供给的激增仍使市场难以消化。不过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一般的基金公司是不会让一对多募集不成功的,实在没有人买,公司最后会自己兜底。

  从一个侧面,也可以了解到目前一对多产品今不如夕局面,今年9月3日南方基金旗下首只专户一对多产品拿到证监会的备案函。该产品托管在光大银行,由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掌管。很快募集完成,并于9月27日正式成立运作。而同公司的另外一只一对多产品就没有这么幸运,11月2日南方基金推出和中行合作一对多产品至今还没有销售完,销售的截止日期是12月1日,已经迫在眉睫,目前中行各个支行的理财经理还在为了推销自己的配额想办法约客户。

  一对多产品引发重重质疑

  质疑一:结构设计不透明

  一对多的透明性一直遭到投资的诟病,除了投资人之外,其他人均不知道它的操作情况。据记者了解,目前一对多一般在一个季度或者规定的期间内通过报告的形式给投资人了解。但是“外人”对其具体是如何运作不得而知。

  对于很多投资一对多的富人,好买基金一对多的专家袁方表示,其中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产品,甚至记不住基金经理的名字。不过,这批“吃螃蟹”的投资人中,却有一个惊人相似的心理预期,就是一对多几乎可以稳赚不赔。有部分人甚至将一对多看成公募基金的“阳光老鼠仓”。既然有公募大基金托着,怎么可能赔钱。其理由也很简单,私募规模都不大,几个亿而已,基金公司为了超额业绩提成,或者至少为了面子,只要动个小拇指,用旗下公募的资金托一下,自然可以确保一对多的旱涝保收。瓜田李下,自然会遭人非议,不过袁方也解释说,公募和专户基金经理分属不同的部门,有严格的内部隔离墙,在“基金经理负责制”的普遍前提下,有谁愿意牺牲自己的业绩去捧红他人?再从公司层面来看,公募基金动辄上百亿,既是公司业绩品牌的起点,又是绝对的现金牛,高管们愿意去做“丢西瓜捡芝麻”的傻事吗?

  质疑二:一对多凭什么跑赢其他产品

  当然群众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对多业绩不俗,基本都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比如南方基金旗下的首只一对多的基金净值已经达到1.171元,和同期南方基金旗下的产品相比,成绩已是领先。在昨日的采访过程中,有基金公司的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一对多的规模比较下,5000万就可以成立一只一对多,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对多产品也不过4亿元,这和动辄百亿元的公墓基金相比,当然是船小好掉头。并且一对多的基金经理多是公墓基金转过来的,具有相当的市场经验。

  有投资者表示,基金公司的解释尽管看似合理,但毕竟每个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的操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绝大部分的一对多都跑赢同一公司旗下的其他产品的时候,质疑就不可避免。

  质疑三:封闭期过长

  除了公募基金的基民之外,一对多产品的购买者,自己也是充满了疑虑,首先一对多产品的封闭期为什么会这么长?据记者了解,一对多产品的募集底线一般在5000万,个人募集金额的起点在100万,但是一旦参与了一对多,就需要忍受其漫长的锁定期,最短的锁定期都在一年,长的更达3年。如果在这期间,投资人认为该基金的操作并不理想或者出现巨额亏损,那么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想赎回可就难了。而和其最为相似的阳光私募却是每个月都有一次打开申购和赎回的机会。那么既然阳光私募都可以做到,和其基本上是“孪生兄弟”的一对多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仅有极个别的基金表示,如果减仓完成之后,想要强制赎回也可以,但是必须交纳一笔高昂的手续费,记者昨日调查了一下,发现一般赎回的手续费在5%左右,假设按照最低限购买了一只一对多产品,那么想要强制赎回需要付出的代价是5万元,也远远高于公募基金。

  名词解释

  基金一对多

  一对多专户理财通俗来说是指多个客户把钱汇总在一个账户交给基金公司专业团队打理。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一对多合同内容与格式准则,单个一对多账户人数上限为200人,每个客户准入门槛不得低于100万,每年至多开放一次,开放期原则上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一对多由公募基金公司中的专户团队管理,但准入要求与私募基金更接近。

  权威观点

  一对多沦为

  老鼠仓可能极大

  一对多最终沦为老鼠仓的可能极大。这是因为投资一对多产品较之于投资公募基金来说,基金公司和一对多的投资人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实现双赢。

  首先,一对多产品可以量身定做。根据客户个性需求和风险收益偏好做相应的投资组合。而且,单一一对多产品的投资人数限定在200人以内,基金公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跟踪服务或贵宾服务,这是公募基金所无法做到的。其次,在一对多产品中,投资者的利益与管理者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管理者除了对 一对多产品提取部分固定管理费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浮动管理费,是与一对多的投资收益挂钩的,大致为投资收益的20%。 一对多产品的收益越高,管理者提取的浮动管理费越多。这一点显然与公募基金管理费的提取办法不同,更有利于调动投资经理与基金公司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其三,一对多产品不需要承担维稳责任。一些投资灵活的一对多产品,其股票投资的比例设为0~100%,在看好股市行情时,可以达到100%的重仓;而在不看好后市时,可以全部清仓,不像公募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即便不看好后市,其股票仓位也不得少于60%,从而造成熊市时的制度性亏损。此外,由于一对多产品与公募基金血浓于水的关系,为了让 一对多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基金公司的利益输送是不可能完全阻止的。比如,在投资经理的安排上,投资信息的共享上,甚至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一对多产品都有可能获得照顾。也正因如此,不排除一对多产品,有可能成为中国富人的一道盛宴。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