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发费用负担沉重 中小基金公司新基发行叹苦经

  认购费返还、一次性销售激励、尾随佣金负担沉重中小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叹苦经

  证券时报记者 张哲 杨磊

  首发费用负担沉重

  知情人士透露,南方某家实力雄厚的基金公司每次新基金发行,给渠道的费用总会比前一只基金高,也大大超出业内同行的平均水平。无独有偶,某内资基金公司在其某只新基金发行期间豪掷千万,广告费投入同样到了让业内侧目的程度。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让人不禁问,基金公司发行一只基金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回报?

  记者从多位一线资深销售经理处了解到,银行目前的政策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负担相当沉重。一般来说,新基金在首发募集时,基金公司对银行渠道的激励包括,认(申)购费返还、一次性销售激励、尾随佣金三大块。其中,基金公司需要支付首发规模的0.5%到0.7%作为一次性销售激励,尾随佣金一般为0.5%,这两部分加起来超过1%,各公司一般会在此基础上还有其他形式的奖励,一般在0.3%左右。基金首发规模越小,则这些费用占比会更大。如此一算,一只新基金发行结束,其一年的管理费也所剩无几。

  如果是没有谈判能力的小公司遇上大行,则发基金更是赔本生意。比如不久前在某大行发行的一小基金公司的新基金,其发行费用包括:尾随佣金0.5%,一次性激励0.75%,120万的对销售前几名的网点或分行的附加奖励,占规模的0.27%,0.4%的对重点一级分行的奖励,发行费用总计达到1.92%!

  按照这个水平算,基金公司发新基金是个不折不扣的赔本买卖。事实上,在2006年四季度之前,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需要支付给银行的费率并没有这么高,基金管理费支付给银行的比例较低,股票型基金一般都不超过0.3%。在2005年,一只发行规模在10亿元左右的基金已经是当时不错的销售业绩,支付给银行相关费用之后,基金公司也能在第二年开始赚钱,甚至一些基金公司还能从新基金认购费中得到少部分收益。

  2006年末至2007年基金受到大众热捧,基金公司支付给银行的费用比例有所提高,当时银行已有管理费分成对半开、佣金过5‰等条款,但由于基金规模增长十分迅速,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对此并不心痛。到了2008年,与股票基金净值不断缩水、新基金发行日益困难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新基金销售的费用直线上升,新基金发行普遍赚不到钱,2年收不回成本的现象也成为众多中小新基金面临的普遍现象。

  中小新基金的发行困境

  对于一只募集规模在10亿元左右的基金来说,新基金发行阶段各种固定费用加上尾随佣金,即使新基金成立后规模不变,也要一年多才能收回成本。而事实上,基金公司在新基金第一年往往会出现规模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平均在50%左右。

  本报统计显示,去年4月到12月成立的偏股新基金中,除了兴业社会、新华成长、广发300等少数业绩优异基金大幅净申购以外,其他新基金规模普遍减少一半左右,总规模从440多亿份减少到了250多亿份,这里既有机构赞助新基金发行规模的原因,也有基金自然赎回的原因,新基金发行一年之后规模减半成了常态。

  业内人士分析,这就意味着新基金发行时的成本往往需要一年半左右时间的管理费才能收回,然而,银行对基金存量规模还要收取一定规模的费用,再加上新基金设计审批等费用,10亿元左右规模的新基金2年也收不回成本。

  而对于不少小基金公司而言,往往面临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对等的情况。拿前述某小基金公司1.92%的费用来说,其各项费用都大大超过标准费率。如此高的奖励水准,对小基金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政策激励要一步到位,不能一点一点逐步加码。”小公司人士如此评价,“渠道高激励政策只是一种必要条件,不是说,你给渠道的激励高了,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发行成绩,公司业绩、品牌等因素也缺一不可。”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很坦然,“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品牌经理则表示,新基金发行现在俨然是基金公司实力的竞技场了。要获得好的发行规模,就必须舍得往渠道砸钱。还不能砸砸停停,必须持续不断地投入,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改变困局不是朝夕之事

  业内专家分析,银行向基金公司要价大幅提高的背后,是银行自身业务的压力。2008年,工行、建行等大银行代销基金总收入的减少已经影响到他们中间业务和整个银行业绩的增长,迫使银行向代销基金,特别是新发基金收取更高的费用。

  某基金公司分管销售副总表示,银行个金部门的盈利压力在2008年下半年特别大,而正好是在那个时候基金向银行支付费用水平上涨最快,让中小基金公司依靠发行新基金盈利越来越难,即使是一些大中型基金公司,在一个不好的时点发行新基金也一两年都很难实现盈利。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对记者表示,目前基金销售受制于银行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这由银行的行业垄断地位决定,毕竟这块业务对银行来说是一块很大的无风险收入。

  采访中不少基金人士一致认为基金公司惟有通过“自救”走直销道路,才能逐步走出这种困局。上述基金市场总监认为,基金公司可以大力发展自己的直销队伍,从而形成一定的话语权。“虽然可能长期才能见效,但毕竟是看到一线希望。”

  某基金公司电子商务部负责人表示,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可以多建立一些直销网点。不过她认为,有一部分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欠佳,开了直销网点经营不好也是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政策是所有的资金流转必须走银行通道,因此即使基金公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其中很大一块利润还是银行的。“单靠基金公司自身力量是难以走出这个困局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