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铁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总经理

  截至目前,全国61家基金公司中总经理曾出现变更的有33家,上海一地就有19家;而仅今年一年便有8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涉及高管变动的公司达30多家。

  证券时报记者 金 烨  张 哲

  近日,上投摩根发布了有关公司总经理王鸿嫔不再续任的消息,华安基金则在各权威媒体发布全球招聘总经理的广告,两则信息预示着上海两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基金公司即将面临掌门人的变更。而据Wind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61家基金公司中总经理曾出现变更的有33家,上海一地就有19家;而仅今年一年便有8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涉及高管变动的公司达30多家。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的新兴行业,人们对于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已经习以为常,但总经理身为基金公司“掌门人”,头戴高管和精英的双重光环,管理着数百堪称“人杰”的高学历金融人材,手拿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高薪,何以也如走马灯般换得勤?

  “总经理就是个上等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到底,总经理也就是个上等兵。”上海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对记者笑言。他认为,在基金这个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基金公司总经理往往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出现,发生变动并不奇怪,只不过对于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引起变动的因素确实比较复杂。

  首先是股东变动引起的总经理职位变化。如国泰、万家、中海等公司,由于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化,董事会自然也面临换血,新任董事会对于公司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都有自己的考虑,同时也希望能由自己所信任的人出任总经理来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而原先的总经理也往往在股东出现变动时就找好方向,自觉地留出了总经理的位置。

  这类总经理职位的变动往往出现于内资公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内资公司前些年出现的股权变动相对比较多,尤其是本世纪前5年熊市的最后阶段,国内一些券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纷纷转让手中基金公司股权,还有一些则因破产重组导致基金公司股权易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内资公司总经理原先就是国有控股股东的部门领导,一旦股权发生变化,回归原单位或是服从组织分配就成了第一选择。

  其次是股东间控制权之争导致的总经理变动。这类变化往往发生在合资公司,由于国内相关法规规定外方股权不得超过49%,因此绝大多数合资公司名义上都是内资控股,但在经营权方面则是由更熟悉资产管理业务的外方控制,双方在合资初期往往都以私下协议的形式规定下来。于是,一些公司在前三年的创业期中股东相安无事,但随着近年来基金规模的急剧扩张以及公司利润的增加,控股股东希望能增强其在公司经营中的话语权,没有实际经营权的控股股东与拥有经营权的非控股股东之间的矛盾渐渐显现,反映在基金公司内部则是非控股股东委派的总经理与控股股东委派的董事长之间的相互掣肘,其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最终实现双方在利益上的再次妥协。而妥协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换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总经理。这样的情况在上海的合资公司中尤其突出,特别是一些内外资股东都比较强势的公司。

  第三种总经理变动的情况则出现在合资公司高管的本土化过程中。基金行业的实践以及国内基金市场的逐步成熟加快了合资公司本土化的过程,彻底淘汰了不会讲中国话的老外总经理,近两年甚至一些“黄皮白心”的总经理也被完完全全的本土人士替代,可见这场本土化运动有多彻底。

  而最后一种因素只在上海出现。主要是上海金融工委对于挂靠于旗下的几家基金公司管理思路的转变,从原先高管人事的组织审批变革为市场化招聘,去年富国基金以及今年华安基金的总经理招聘就是这方面改革的实践措施。

  临阵换将,福兮?祸兮?

  近期某大型网站针对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变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超过6成的基民认为高管变动会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而3成多的投资者表示高管变动后自己会选择赎回所持有的该公司基金。而一些业内资深人士则认为,高管层的变更对公司经营以及投资业绩的影响应当进行具体分析。

  他们认为,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投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总经理关注的主要是人员考核、组织架构、风险控制、薪酬激励等制度建设及管理层面的措施,不太可能直接插手选股等具体投资业务,因此总经理的变动理论上不会影响具体的投资决策。

  但确实有一部分基金公司总经理是投资出身,甚至少数总经理的投资能力以及宏观判断能力在业内有口皆碑,这些总经理往往在一些关键时刻对基金的投资策略有决定性影响,如兴业基金总经理杨东。不过业内也有某些总经理直接插手具体投资事务,甚至下单交易,搞得公司投资人员无所适从,投资业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换上一个懂得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可能对投资者是更有好处。“大多数情况下,董事会不会因为投资业绩不佳而撤换总经理,更多的是因为经营业绩不佳或是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尽管这两方面实际上是有联系的。”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更换高管对于基金公司的影响首先是在经营策略和团队建设层面,而后才会传导到各种具体业务。一些中小型公司,更换总经理带来的效应可能更加立竿见影。举例来说,以往在私募业务发展较快而公募业务是其“短板”的信诚基金更换总经理以后,其经营策略以及公司资源比以往更偏向公募业务,新发基金规模比以往有显著提高;而国联安基金更换总经理以后,重点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团队整合,其中也包括对投资团队的加强,聘任了包括魏东在内的一些经验较丰富的投资人员,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以及发行规模有一定的进步。

  与这些船小好调头的公司相比,更换总经理对于一些规模较大,人员较多,业务种类较齐全的公司来说,首先是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上的变化。富国基金的员工说,更换总经理之后最强烈的感觉是管理更加严格,职业化的要求更高,穿西装戴领带的时间较以往大大增加;国泰基金的老员工则感觉换了女老总以后,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有所提高,做事标准比以往更明确,看问题的视野比以往开阔。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金公司屡次更换总经理以后,整个公司的管理团队严重不稳定,从分管各个业务的副总经理到投资总监再到基金经理换了两遍以上,公司业务则毫无起色,究其原因,无非是大股东近亲繁殖,将总经理职位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本身又缺乏合适的管理人才,导致业务发展停滞不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