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基金:并购交易的替代之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 23:37  《首席财务官》

  文/洪瑛

  根据China Venture的数据,2008年国内总共有470种并购项目,总资本达到680亿美元。尽管私募资金只参予了6%的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相比前一年度增长了100%。

  由于并购项目是一种高风险的项目,需要深入了解行业情况。我们能看到国内私募资金参与项目的特点是:他们不竞争,而是寻找合作的机会。

  2006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家人民币产业基金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天津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全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募集了30亿美元,由包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六家内地公司共同成立。此后,设立人民币产业基金开始风靡全国。

  2007年底,中国商务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批复,同意IDG VC在华设立第一个6000万美元的人民币基金。这一里程碑式的案例促使了之后的政策转变,允许外国人来管理在上海设立的人民币基金管理公司。这成为2007年9月3日的头条新闻,六家海外机构获批在上海设立超过400亿美元的人民币基金的承诺。

  在私募基金主导的并购中,如何为目标公司定出公允价值?没有人知道。但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却能掌控交易并成为赢家。不合理的价格预期可能是原因之一,这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障碍。通常私人股权投资者对定价都持保守态度,尤其关注目标企业的价值。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活动采取更加集中和广泛的调查能使购买者仔细评估投资预期回报,从而制定较为准确的价格。

  在中国,并购通常指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包括目标企业的有形资产。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并不关注股权。他们更加青睐能够看得到的有形资产。我们的经验是,审计既不能告诉你企业价值,也不能进行价值评估。你必须拥有这样的能力去发现企业真正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这次交易,又能避免付出过高的代价。

  基金经理经常玩的伎俩是,一个基金经理会购买目标企业20% 的股权,同时在其安排下,使目标企业承担80%的债务。但是基金经理拒绝为这些债务提供担保,最终这些债务将只能全部由目标企业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提供担保。

  财务上的困境并不会动摇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基金经理都很偏爱杠杆收购。它通过为董事会注入活力、管理层股份、资产重组、承担偿还债务的义务等帮助目标企业改善管理,从而使目标企业的经营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私募股权基金具有与生俱来的竞争优势。因其灵活多变和互惠互利的并购模式,私人股权投资通常都拥有不断变革的动力和活力。

  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件事情:中国没有KKR。

  列举出一些增强竞争力所必须的要素并不难,如获取良好投资机会的途径、对投资商业价值的准确判断、管理层的诚信和能力以及扶持投资公司的技能等都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常规策略。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运气、耐心、良好的网络、适当的尽职尽责和评估、可行的商业模式,当然还要吸引合适的人才到并购团队和目标企业中。这里有些更为实务的建议:与私募股权基金合作是成功的重要法则,应力争避免直接竞争;应着重与目标企业管理层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留下良好的印象;应与各级别审批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向私募股权基金学习,所谓基金就是管理、经验、信任和风险控制机制的综合体。

  还需强调的是,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国际通行的做法在中国或许并不适用。

  成功的并购战略:增加企业价值。在并购过程中,战略性买家必须识别和考虑涉及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特有事项,包括管理层和交易确定性等相关问题。他们需要使目标企业了解到,相较于新的投资者的注资,他们能从私人股权机构获取更多的融资。并且通过私人股权机构在投资公司担任董事,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而私人股权机构在战略规划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专长也能使他们受益颇多,私人股权投资者通过并购和招聘发挥着指引的作用。

  (作者为富勤国际集团董事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