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 谭昊/文
这是个江湖。人心里藏龙卧虎。
为了来这个江湖。有人放弃原本几百万上千万的年薪,义无反顾;有人从地下转到地上,甘愿从独享美好时光到每月被人排排坐;还有人高举高打,在最好的写字楼,打造最豪华的团队。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都野心勃勃。
有人宣称自己持同一只股票从来不超过两小时;有人热衷于打听和传播各类重组消息;有人脚步匆匆,总在调研的路上;也有人闭门看财报,坚守价值投资的寂寞之路。
看起来这里鱼龙混杂,路子很野。但你要相信,三五年后,大浪淘沙,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前一阵《理财周报》的闭门会议上,有位公募基金的老总说,我们不怕阳光私募,我们怕的是不公平。
不公平在哪里?如果马克思在这里,他会说,这里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
这里没有六成最低仓位的限制;这里可以从赚来的钱里面分成;这里的股权和奖金还可以自由分配。
马老爷子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眼光放长远一点来看,这里难道不应该大发展?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广州一家私募的投资总监说,在看过很多公司之后,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很难发现比私募管理公司本身更好的商业模式了:人脑加电脑,轻资产轻到极致;管理费加提成,边际利润高得吓人。
不相信吗?那么我再提醒你,巴菲特老爷子也是做私募的。一不小心,成了全球首富。不相信吗?请看看雅戈尔、杉杉、美的,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产业资本,已经向着阳光私募这片沃土策马而来。
当然,别把头抬得太高,小心摔跤。目光拉回来,路还很长。
当下的这里已经很热闹了。放眼一看,扎堆的机构已经过百家,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数百个,一片生机。
当然,这里面有人在赚钱,有人在赚吆喝,还有人是在裸泳。
想看得更清楚吗?大家都在雾里看花,那么《理财周报》来带你穿越迷雾。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也许你从未想过,有很多私募管理公司,他们在今年热闹的行情中,其实颗粒无收。
也许你也未想到,规模很大的公司,不一定赚钱最多。一只好的结构化产品,给管理公司带来的收益,能以一当十。
在这个私募的江湖,《理财周报》将用数据把你拉回到商业的坐标系。让你看看,这么多公司,谁在创造最多的价值。
我们挑选了今年前三季度,净值增长前三甲的公司;我们还挑选了市场上知名度最高,发行产品最多的公司,我们也挑选了凭结构化产品以一当十的公司。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比如私募产品的规模并不是公开数据,比如各家公司的运营成本会有差异,比如管理费以及与渠道的分成比例也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我们的计算结果不可能精确到小数点。
但我们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会尽力做到最准确。
此外,我们还要慎重地提醒你,选私募的本质上是选人,选团队。从这个角度来说,短期的盈利排名,公司的收益排名,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找到你信赖的人,投资他吧。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投资总需要一点点勇气。
而私募的朋友们,在这个渐凉的秋天,我想给你一首歌的时间。“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唱起你心中的“笑傲江湖”吧,我们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