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QDII变形为专户再战海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3日 23:50  经济观察报

  赵娟

  海外股市数月来持续上涨,令国内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受益。三季度QDII基金的业绩表现连续两月超过A股基金。

  沉寂两年后,如今一些基金公司将原来的QDII产品变形为QDII专户形式,再度走出国门挑战海外投资。

  不过,在QDII基金曾经创造了公募基金最大幅度的净值缩水后,目前包括投资者等各方对海外投资仍颇为谨慎。

  QDII变形专户

  交银施罗德QDII基金经理郑伟辉认为,美国股市上涨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自今年三月触底以来,美国市场最大程度的调整在6%-7%,每一次获利回吐后都是可以投资的时机。”

  但QDII基金今年来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受到太多共同基金投资者的青睐。多家受访的基金公司均表示QDII基金申赎情况平稳,各公司尚未开展过QDII基金的持续性营销。

  目前尚有外汇额度的基金公司包括华夏、嘉实、南方、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海富通、华宝兴业、上投摩根等公司已经纷纷申请将额度转用专户业务,并获得外管局批准。

  一定程度上,QDII专户成为基金公司和监管层再度试探海外投资的尝试。

  工银瑞信基金产品开发部总监李诗林介绍,工银瑞信已签约了4单QDII“一对一”专户业务,签约资金规模约5-6亿美元,均以投资海外股票市场方向为主。

  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嘉实海外基金经理李凯透露,嘉实也已签约两单QDII“一对一”专户已经签约,客户均为机构投资者。其中一单为针对港股IPO配售的产品,另一单为多空组合的产品。

  嘉实QDII针对目前QDII专户共设计了五款不同的产品,还包括分别投资于大中华和泛亚洲地区以及主要投资于国内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的产品。交银施罗德也设计了三种QDII专户方案。

  不少公司也已设计了“一对多”QDII产品,如工银瑞信设计了投资海外环境股、贵金属、新能源等主题型“一对多”QDII产品,但仍属于像客户推介阶段。

  目前,监管层尚未放开这一面向群体客户的业务。从工行、招行等银行渠道了解到,客户对于QDII“一对多”目前依然态度谨慎。

  另外,汇添富和易方达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早已获批,只待外管局下批外汇额度。今年,这两家公司已开始审视机会,汇添富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几个月前已上报额度申请,而易方达公司则表示争取在年内发行产品。

  学费交够了吗?

  上述几家公司的QDII专户产品设计更为灵活,投资海外市场的领域和方式也更多样。

  但从1元钱到3毛钱,QDII基金曾经创造了公募基金最大幅度的净值缩水,再度出海真的准备好了吗?

  “现在第一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净值还在1元以下,很多投资者没有解套,1元将是一个坎,即使要面临投资者的赎回,QDII也才可能结束潜水。”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分析。

  谈起当初的出海,很多基金公司还在感慨生不逢时,“QDII共同基金由监管部门控制节奏,曾经一刀切,这也容易被海外机构利用,在高点别人做空我们建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人士称。

  QDII专户也许不同。记者了解到,目前QDII专户主要有两种形式,除了通常理解的基金公司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形式,另一种是由客户完全主导、主要借道基金公司出海通道。

  李诗林称,“专户没有共同基金规模那么大,且目前的许多产品都是客户主导,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投资可以更长效。”

  因此,QDII“一对一”专户更像是客户的投资解决方案,在产品设计和投资中客户的需求和主导性显然更大。

  今年初以来,一些基金公司纷纷解除了外资顾问的合约选择独立运作QDII基金,寻找真正有益的发展模式。其实,许多基金公司依然认为,国内基金在海外做主动投资尚不成熟。

  “例如,QDII的下单指令需要借道外资的交易平台,我们对外国的经纪人制度经验太少,在这些外资经纪人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基本上也很少获得相应的服务,依然是被动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称。

  正因如此,一些以战略性策略筹备QDII基金的公司,不少正在准备的是指数型产品。

  作为产品设计人员,李诗林也指出,QDII专户的产品设计不宜太复杂,目前国内基金公司对海外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尚为谨慎。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