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对多专户运行渐入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0日 05:2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李良 上海报道

  在经历过紧张的争夺战后,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业务无论是从审批还是销售上,都渐渐步入常态发展的轨道。随着四大行的“松口”,此前因为业绩分成条款障碍而未能获批的一对多专户产品纷纷获得监管层放行,这意味着一对多产品的审批工作将步入正常化。而在销售渠道上,一对多专户产品也从热火朝天渐渐归于平静。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一对多业务当前的正常化仅仅体现在产品获批和跑马圈地上,而真正的竞争将在一年后业绩分晓时,届时或可奠定一对多业务的初步格局。

  供不应求成历史

  在苦苦等待之后,与四大行合作的多只一对多专户产品陆续获得批准发行,这让许多基金公司松了一口气。而随着四大行的全面加入,首批一对多专户产品发行时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大大缓解。

  某基金公司员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首批一对多专户产品发行中,并没有明显感觉到来自同行的竞争,因为客户的热情度非常高。“第一个产品发行的时候,我们很快就突破了发行目标,这固然有前期准备充分的原因,但客户的热情之高也是出乎意料的。”该员工说,“因为银行最初是通过分解任务的形式销售,有些省份因为额度少,一些客户还直接打电话到公司来要求购买。”

  但随着四大行在业绩分成条款上的松口,一对多专户产品的放行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一对多产品的销售速度和数量开始放缓。在几只银行系基金创造了一日售罄和一次性售完五只产品的奇迹后,大部分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专户产品销售都要经历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销售量也从单个产品销售超5亿渐渐下降到许多产品募集额达不到2亿。而按照规定,一对多产品份额上限为200份,最低门槛为100万元,若能获得足额购买,则最低销售量也应该在2亿元。

  产品亟需差异化

  在一对多专户业务上,许多基金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将其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业务当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产品过于同质化。

  分析师认为,虽然基金公司为旗下的一对多专户产品取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但从其实际操作理念和契约规定来看,大部分公司都将一对多专户产品视为一个绝对灵活的股票型基金来看待。股票投资上0—100%的投资范围约定,暴露出其“全攻全守”的操作意图。受此影响,投资者在选择一对多专户产品也大多将其视为股票型基金。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对多专户业务虽然前景广阔,但现在仍然只不过是在局部发展。

  上投摩根则指出,基金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一直是基金公司无法回避的现实瓶颈。而通过专户理财的模式,在相对较小范围进行差异化发展不失为一个创新的良机。上投摩根还认为,专户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灵活,投资者需求多样,完全有条件将结构化投资手段深入应用。如一对多在内部进行多元分级:“创富”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进取型,享受杠杆收益,承担放大风险;“守富”的投资者选择保守型,接受固定收益,享受有限风险规避。此外,在相关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在专户计划中嵌入期权机制,或者引入指数挂钩、利率挂钩、个股挂钩等结构化方法,都可以让基金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投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