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做投资,要把事情简单化。”在《投资者报》记者的专访过程中,交银精选基金经理李立阐述了自己对投资的最大感悟。
在“基金经理赚钱榜”中,李立以67亿元的成绩排在454位基金经理的第23位,而他也是榜单前30位基金经理中惟一的仅管理过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他的成功在于很好地把握住了牛市机会,而在熊市中有效控制了风险。2007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李立靠交银精选获取了77亿元净利润,而2008年大熊市中,交银精选仅损失18亿元。今年以来截至9月23日,交银精选净值增长率为58%,远高于同类基金48%的平均净值增长率。
研究经历有助投资
《投资者报》:你曾经在建行、中国科技证券、招商基金具体做过什么工作?在交银担任研究员时主要负责哪些行业?这些经历对你目前的投资有怎样的影响?
李立:在建设银行主要的工作是做信贷评估,当时负责很多亚洲金融危机大型基础设施的贷款项目,包括高速公路、港口、通讯、电力、机场等。此后我在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研究经历,也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化工、医药、煤炭等行业。
可以说,之前的这些工作内容,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对我来说,能有机会了解这些行业,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些经历,对我清楚地了解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运行关系很有帮助,这也是投资领域非常关心的内容。
《投资者报》:你是怎样理解投资的?
李立:其实,用投资挣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投资人对于很多系统深刻认知,需要对经济的运行逻辑、政治体系以及大众的心理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判断,如果在某一方面理解不到位,就有可能赔钱。
投资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只是数字那么简单。大部分普通人其实并不太适合做投资,本身的专业技术、投资心理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很难赚钱甚至会亏钱。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家应该专注于自己所长的事情,把投资交给专业机构和专家去做。
正确进行资产配置
《投资者报》:在牛市中,如何实现基金净值大幅上升?在熊市中又如何控制风险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李立: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我们一直在保守和积极之间有效切换,比如在熊市里把仓位降到很低,在牛市中又顺势较快加仓,相对比较积极,这样一些操作让我们取得了较好业绩。
《投资者报》:你如何看待公募基金所面临的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环境?
李立:目前公募基金被短期的排名所左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目前公募基金的投资环境里,坚持一种需要长时间验证业绩的投资方式或投资理念,恐怕不太现实。而对我来说,我也不会把精力放在太短时间的业绩回报里,而是着重于半年或一年时间里的业绩表现。
《投资者报》:请总结一下你的投资逻辑。
李立:我的投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在关注经济周期中,自上而下的资产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们公司的投研团队整体比较擅长并看重的。2008年初,我们公司发行了债券基金,到年底获得了超过13%的收益,这就是正确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对于一个股票型基金经理来说,同时兼顾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一样非常重要,在经济周期中,配比合适的大类资产,并通过专业化研究分析,挖掘非完全有效市场中的投资机会。同时,也注意规避风险。
《投资者报》:你觉得管理公募基金最应该避免的是什么?
李立:应该避免的是,认知和操作上的“羊群效应”,如果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没有办法取得好成绩的。
比如,2008年行业中普遍认为市场只是暂时下跌,不久就会迎来强劲的反弹,而我们当时就判断应该是宏观经济出现了问题,果断减仓;2009年初,大家认为这只是一轮小反弹,而我们则比较早地把仓位加到了较高位置,因为我们认为在流动性驱动下,或许这一轮反弹并不会像大家想的那样迅速退潮。正是因为这样的独立思考和操作,我们公司在最近两年的牛市和熊市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
《投资者报》:做公募基金以来,你有失败的经历吗?
李立:投资哪会没有失败,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还记得当年的一只重仓股,遭遇了7个跌停板。当时对行业和公司的判断都没有问题,但却忽略了在中国的公司体制下,有时候大股东的权益和小股东的权益,以及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是背离的,才导致了这次失败。
转投内需类股票
《投资者报》:在最近一轮上涨与下跌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应对市场?
李立:应该说,这一轮中我的判断是对的,在第一轮上涨的时候,加仓很快;但在第二轮下跌的时候没有做到位,减仓不够彻底。
《投资者报》:你对后市怎样看?
李立:从7月份开始,国内经济政策就从以前的“保增长”转到了“调结构”。“保增长”主要的作用是让整个经济不至于陷入瘫痪或者奔溃,能够在一个稍微健康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才会有保证。经济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市场要再恢复到今年3月到7月这种上涨态势,也是不太可能的事了。
《投资者报》:未来你将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李立:我们觉得经济政策转型是必然的,信贷刺激经济增长这一招已经走到尽头,外需在1到2年内恢复很慢,我们必须要进行结构调整才能为下次经济起飞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以前一些高增长的周期性行业基本上走到尽头。
今年的情况是宏观经济在恢复,尽管大家对恢复的速度和节奏有不同看法,但对恢复的趋势没有太大异议,所以可以挑选一些能够从经济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股票。对于3月到7月持有的周期性股票,我们在高点兑现了大部分收益,然后将资金投向了稳定增长的内需类股票。
《投资者报》:在投资领域多年,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李立:做投资,要把事情简单化、清楚化。我们要做的,是将纷繁复杂的可能对投资具有影响的所有变量进一步简化,找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投资最有影响力的主要逻辑和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