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在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众多基金经理中,华夏成长基金经理巩怀志较少受到媒体的关注,这一方面与他低调的个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管理的基金表现得“不温不火”——不十分抢眼,也不会与同类基金的平均值偏离很多,业绩基本处在中等偏上水平。
在《投资者报》8月17日独家推出的“基金经理赚钱榜”中,巩怀志以90亿元的总收益排在454位基金经理的第9位。
接触过巩怀志的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巩怀志做事认真、稳重,而这种作风也在投资上得到体现。就像他管理的华夏成长,一路稳扎稳打,看起来上涨速度不快,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其“慢牛”走势便显露出来。
华夏成长是巩怀志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他在2005年进入华夏基金公司后,同年10月,即从王亚伟手中接过华夏成长单独管理至今,该基金为他贡献了55亿元净利润。通过分析华夏成长的操作路径,可以一窥巩怀志的投资逻辑。
抗跌能力强
和市场上一些大起大落的基金不同,“稳健”成为华夏成长最主要的特征。该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在熊市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跌性。
2008年上证综指大幅下跌65%,而华夏成长下跌44%,排在124只可比基金的第16位。无独有偶,在上证综指2009年8月4日至31日股指大跌21%的情况下,华夏成长仅下跌10%。
牛市中抓住赚钱机会,熊市中有效控制损失,这让巩怀志的总体收益名列前茅。
从2006年一季度到2009年二季度的14个季度中,巩怀志管理的华夏成长有10个季度赚钱,仅4个季度赔钱。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中,他一共赚取了70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在2007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就获得了50亿元净利润;而在熊市中,他亏损的数额相对较少,2008年二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4个季度亏损,累计亏损额为26.6亿元,因此在整体上取得了正收益。
2007年10月16日大盘从6124高点下跌到2008年一季度末的3472点,跌幅达43%, 而华夏成长在2007年四季度和2008年一季度分别取得15亿元、5亿元的收益。
自成立以来,该基金的规模也在稳步扩大,2006年一季度为21亿份,到2009年二季度已经达到85亿份。
灵活配置资产
华夏成长基金在契约中规定: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资产总值的80%,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20%。也就是说该基金投资股票的空间只有20%的浮动余地。然而巩怀志正是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在市场波动中灵活配置资产。在牛市中把股票仓位调到最高,在大熊市中又把债券仓位调到最高。
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里,华夏成长的债券仓位一直处于20%的契约底线,股票仓位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78%左右。
在大盘持续上涨中尽享牛市盛宴的巩怀志,在大熊市到来后迅速调整仓位。 2008年二季度,华夏成长的股票仓位已经从前一季度的76%大幅下降到64%。
2009年一季度上证综指大幅上升30%,华夏成长债券仓位一度超越20%下限,迅速从2008年四季度的30%大幅下降到19.97%,同时股票仓位从2008年四季度的68%大幅上升到79%上限水平。
由于顺势调整了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例,华夏成长在2008年大熊市中仅亏损18亿元,成功保住了大部分牛市收益。
跟随市场节奏
2008年四季度,华夏成长开始加仓金融板块,其占比从2008年三季度的4.9%迅速上升一倍,达到9.8%,当时金融股的估值正处于最低水平。但2009年一季度,大盘蓝筹股并没有抢眼表现,直到五月份,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才开始发力。
就在银行股启动的时候,华夏成长金融保险业占基金净值比例迅速提升至24.6%,重仓股中银行股的数量,也从2009年一季度的两只增加至5只。二季度末,招商银行以6.24%净值比例排在华夏成长10大重仓股的第一位,同时进入前10大重仓股的还有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
同样在今年,巩怀志还搭上了地产股的上涨“快车”。 一季度末,华夏成长房地产配置比重从2008年底的2.7%上升到8.99%,并重仓持有中华企业、张江高科、亿城股份、北京城建4只地产股。一季度地产股指数大涨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