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对多首批产品高度同质化 个性化是未来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02:2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余喆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面市已有半个月,但各家基金公司推出的产品高度雷同,要么是固定收益型,要么是灵活配置型。业内人士表示,首批产品大多旨在满足投资者的“共性”需求,后续产品则有望体现出个性化一面,但国内市场金融工具的匮乏制约了“一对多”产品设计的空间。

  产品设计循规蹈矩

  回顾近期发行的“一对多”产品可以发现,各家基金公司首批推出的产品基本和公募基金相同,只有“鹏程理财封基精选1号”在投资范围上体现出了差异化。

  对此,鹏华基金产品规划部总经理王瑞锟表示,首批“一对多”产品集中于固定收益类和灵活配置型产品,恰恰反映了国内基金公司对于“一对多”客户需求的共识,即满足客户对绝对收益的要求。“由于目前国内市场上缺乏相应的金融工具,因此通过灵活配置产品进行仓位控制,尽可能满足投资者对于绝对收益的要求,就成为基金公司的现实选择。”

  另一方面,不少基金公司也本着“先一般,后个性”的原则,第一批产品先建立基本的产品线,然后再逐渐向个性化发展。工银瑞信产品开发部总监李诗林就表示,“首批产品比较大众化,后续产品将更加细分投资者需求,这和工银瑞信公募基金的设计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分析认为,目前投资者对于专户“一对多”的产品需求旺盛,只要和销售渠道沟通好,“一对多”产品并不愁卖。相应的,基金公司在推出产品时还不需要突出产品的个性特征以吸引投资者。“随着一对多产品越发越多,投资者将越来越挑剔,这时候差异化的思路才会派上用场。”

  个性化是未来方向

  由于国内市场金融工具相对匮乏,特别是缺乏对冲机制,严重制约了“一对多”产品在满足投资者追求绝对收益时的投资手段。

  王瑞锟表示,未来专户“一对多”产品设计将更加向个性化发展,可以在投资品种方面进行细分。“例如,有别于公募基金,专户产品期限固定,当产品期限短于行业上涨周期时,完全可以设计投资于单一行业或产业的专户产品,以最大限度分享行业景气带来的高收益。此类产品特别适合于对行业有深入理解的投资人。”

  另一方面,部分基金公司从客户区域差异角度出发,为不同地区的客户设计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例如嘉实基金就通过其分布全国的11个区域理财中心,在2009年初即启动市场调查,掌握了各地投资者差异化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者相对开放,对于高风险产品更为接受。西部地区的人比较保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低风险的保本产品。”该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海外市场也给专户“一对多”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华夏基金设计了四类QDII专户产品:高成长股票产品、特定行业精选产品、基金精选产品、高信用偏债产品,分别对应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嘉实基金也立足于为国内投资者提供A股市场无法获得的投资机会,设计了信用产品、IPO和配售产品、多空组合产品、大中华、泛亚洲五大类QDII专户产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