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证100指数基金PK沪深300指数基金

  ⊙西部证券 黄晓军

  最近半个月以来,基金发行再掀热潮,统计显示,截至9月9日,共有18只基金处在发行期或待发行状态,其中,指数型基金就达到10只,因而成为此轮基金发行大潮中最大的一个亮点。指数型基金的大量发行一方面与市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基金公司眼下完善其产品线构架的迫切需要。

  在这10只指数基金中,有6只指数基金将其标的指数分别确定为中证1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并各有3只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选择投资沪深300指数的基金?还是选择投资中证100指数的基金?颇有些费思量。

  指数基金采取指数化投资方法,一般将其9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标的指数对应的样本成份股,标的指数的收益率往往占其业绩比较基准的95%以上,因此选择适合的指数基金实际就是选择适合的标的指数。

  沪深300指数由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并在2005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同年9月中证指数公司成立后,沪深300指数移交中证指数公司进行管理运行。该指数由沪深两地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构成,综合反映了沪深A股市场整体表现。沪深300指数也是国内首只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在基金公司开发指数基金的浪潮中,沪深300指数是使用最多的标的指数,截至8 月底,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达到14 只。

  中证100指数是由中证指数公司独立开发,并于2006年5月正式发布。该指数的样本股选择范围限于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并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挑选市值最大的前100只股票,由此构成中证100指数样本股。该指数综合反映了沪深市场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最大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截至8月底,以中证100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有3只。

  由此可见,沪深300指数与中证100指数均是跨越沪深两地市场的指数,汇集了沪深两地市场规模较大的蓝筹股群体,其中,中证100指数成份股更是摘取沪深300指数中规模最大的前100只股票。在投资价值上,截至8月末,中证100指数的P/E为20.8倍、P/B为2.85倍;而沪深300指数的P/E为22.21倍,P/B为2.95倍,中证100指数在此略胜一筹。

  在市场代表性上,根据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有关资料显示,截至8月末,沪深300指数总市值14.15万亿,流通市值4.4万亿,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占市场比重为75.63%和47.20%,中证100指数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61.47%和32.45%。同时在行业均衡度上,截至8月末,沪深300指数中前三大行业分别为金融地产、原材料和工业,市值占比分别为38.02%、15.42%和14.61%,其前三大行业占比达到68.05%;中证100指数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金融地产、工业与原材料行业,市值占比分别为49.25%、13.23%和10.67%,前三大行业占比高达73.15%,而且中证100指数几乎一半的市值来自金融地产行业,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此,在市场代表性及行业均衡度上,沪深300指数略胜一筹。

  由于沪深300指数与中证100指数在样本股选择、行业市值分布及占比上的不同,导致其收益率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从长期收益率上看,自2006年7月1日到2009年9月9日的三年间,经历了A股市场的牛熊转变及缓慢复苏,盘中行业及个股剧烈波动,期间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129.20%,中证100指数收益率122.63%,而同期上证综指收益率为76.19%。在整体收益率表现上,沪深300指数再度略胜一筹。但若将这三年间的市场波动以相对高低点区分,并简单按单边上涨、单边下跌及市场恢复来标识,可以发现,在市场的单边上涨期间,中证100指数的表现则较为突出(见附表)。

  综上所述,以中证100指数为标的指数的中证100指数基金和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指数的沪深300指数基金都具有较高风险与较高收益特征,投资者均需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投资选择上,二者则略有不同,这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对后市的整体判断上,若投资者对A股市场后市走势比较乐观,则可考虑选择中证100指数基金,有望带来超额收益;若投资者对后市的中短期走向仍存疑虑,但长期保持乐观,可考虑选择沪深300指数基金。

  最近三年间相关指数在不同阶段中的收益率表现

单边上涨阶(20071101—20081031) 单边下跌阶段(20060701—20071031) 恢复阶段(20081101—20090909)
沪深300 308.08% -70.75% 92.04%
中证100 324.99% -70.65% 78.51%
上证综指 256.10% -70.97% 70.42%

  数据来源:天相系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