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专户一对多水有多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2日 01:1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余喆

  一幅有着光明前景的图画正展现在国内基金公司面前: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不仅能帮助基金公司获得更多的资产管理业务,更可以摆脱银行的制约,真正独立地立足于中国金融业版图之中。然而,这个有宏大目标的美丽图画,短时间内却还难以变为现实。

  “一对多”业务大大降低了专户理财的客户门槛,由一对一的5000万以上,变成了100万就有资格参与。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财富积累,专户一对多的潜在客户群体异常庞大,且急需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一对多业务不像公募基金有审批制的限制,如果平稳运行且需求量大,可以实现滚动发行。因此,基金公司对专户一对多业务寄予厚望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问题是,这部分客户群仍然隐藏在银行体系中,基金公司苦于没有直接渠道接触客户,因此仍然无法摆脱对银行渠道的依赖。一直以来,国内基金公司的销售都仰仗银行渠道进行,曾经尝试过的银证通和LOF机制,或多或少都有基金公司试图摆脱“银行依赖症”的影子。但国内金融体系中银行掌握了太多金融资源,四大行强大的话语权更是一家基金公司难以改变的事实。为此,基金公司不但要将申购费交予银行,很多基金公司还要通过管理费分成、尾随佣金等方式补贴银行渠道,这成了国内基金公司的难言之隐。

  不幸的是,专户一对多业务依然无法让基金公司实现“独立”的梦想。银行对于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的销售提出管理费分成的要求,这虽然和一对多没有申购费有关,但也显示出银行的话语权。随着监管层对于此举的不认可,我们看到目前产品获批的基金公司要么是银行系基金公司,要么是和中小银行及券商合作的基金公司。华夏、嘉实这样的大公司迟迟不见一对多产品推出,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和大银行在销售费用上勾兑好。另外,银行内部也存在部门利益之争,像个金部、私人银行部、现金结算中心等等多个部门都希望独占一对多业务资源,这让基金公司在和银行打交道时颇感头疼。

  实际上,即使这一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也无法改变银行对于基金公司销售方面的巨大影响力。目前,除了社保、企业年金业务基本不需要看银行脸色,国内基金公司其他资产管理业务基本都要靠银行销售。而银行又有意识地严格看管自己的客户资料,基金公司无法直接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

  好在专户理财业务推出不过一年半时间,虽然还存在很多限制,但前景广阔。例如,虽然保险公司目前还不允许委托基金公司进行专户理财,但规模巨大的保险资金对于专户理财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未来这一领域放开,将真正有可能为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摆脱银行的机会。到那时候,国内基金公司可能会出现分化,涌现出侧重或者完全从事专户理财业务的基金公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