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一对多正式开闸 百万富翁积极入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 14:50  北京晚报

  9月1日,备受业界关注的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正式获批,首批产品获批的公司中包括交银施罗德、国泰、鹏华、银华、景顺长城、国投瑞银等基金公司,获批产品在30个以上。

  9月2日,国内“一对多”首单产品中银专户主题1号完成募集,募集资金近4亿元。随后各大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都开始陆续发售,业内人士预计这将会给市场带来超过100亿的资金。

  “一对多”底牌亮相

  基金公司几乎是同时披露了“一对多”产品的相关情况。记者了解到,国泰首款“一对多”产品定位于灵活配置型产品,股票投资比例从0%至100%,已于9月3日正式发售。银华有两只产品获批。其中银华安心收益资产管理计划为保本型产品,合同期限2年;另一只为银华灵活配置资产管理计划,属混合型产品,合同期限1年。鹏华基金则推出了“鹏华鹏诚理财灵活配置2号资产管理计划”,该产品灵活配置股票、债券资产,通过组合调整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争取较优回报。

  景顺长城与深圳发展银行合作开发的产品也以股债灵活配置的混合类产品为主,致力于通过积极的资产配置、主题发掘和个股选择,在控制组合风险的基础上,实现稳健收益。易方达推出的产品也是一款灵活配置混合型资产管理计划,存续期为一年半,其间封闭式运作。

  “百万富翁”积极入市

  根据相关规定,“一对多”个人资金门槛为100万元,人数上限为200人。这个公募基金中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产品”一推出就受到“百万富翁”的热捧。易方达表示,其“一对多”专户200人的上限其实早已预约满,现只剩下签合同、办相关手续等具体操作事项。国泰、交银施罗德、银华等基金也几乎是同样的状况,预约客户非常踊跃,几个产品都存在一日全部结束发行的可能。另据记者了解,还有客户因为出差在外无法赶回来签约,要求基金公司“走后门”保留名额。

  景顺长城基金国际投资部副总监陈爱萍告诉记者,从过去数次和客户的推介会来看,多数个人银行客户对“一对多”产品的兴趣浓厚。陈爱萍认为,吸引个人银行客户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对多”产品的审批速度比公募基金快,从产品设计到成立所需时间较短,能及时掌握市场出现的投资机会。

  一位准备购买“一对多”产品的梁先生表示,他就是看上了基金“一对多”仓位灵活,追求绝对收益。“公募基金限制太多,仓位不够灵活,因此熊市时还会出现持仓60%的情况,干赔钱。”梁先生说。新浪财经的一项调查则显示,51%的投资者看好“一对多”的业务投资前景,近40%的投资者表示会委托基金公司进行专户理财。

  “一对多”并非稳赚不赔

  基金“一对多”产品是追求绝对收益的,因此有基金经理将此概括为“熊市不亏钱,牛市能赚钱,中长期跑赢指数”。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投资者认为“一对多”仓位可以从0%至100%,因此应该是“稳赚不赔”,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一对多”在合规性上没有仓位限制,但0%至100%只是技术指标,理论上可行,真正在投资中还取决于对市场能否作出准确判断,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挺困难的。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就显示,在2008年市场的深跌中,大部分私募基金从绝对收益角度来看并不合格。在2008年,24只公募出身的私募经理管理的基金平均跌幅为33.16%,其中11只跌幅超过40%。这些基金经理中不乏原公募中的明星人物。可见“一对多”是否能做到绝对收益,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基金专户也并不承诺收益,也不保证本金。尽管在产品设计上有一定优势,但每个基金经理也不一定能充分把握每一波市场机会。因此在产品选择上,投资者还是要认真了解,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专户理财不是一槌子买卖,在未来和客户还要就近期投资思路进行讨论,并且提供会计报告、投资运作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各类信息。”国泰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之平告诉记者。

  激励机制只管涨不管跌

  “一对多”和公募基金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激励机制。除了收取管理费外,“一对多”的投资管理人可以在一个委托投资期间内,提取不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的业绩报酬。这意味着,业绩提成将成为“一对多”的主要收入方式。而与此同时,证监会对“一对多”产品的客户身份做出进一步限定,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和基金从业人员不得购买“一对多”产品。

  好买基金认为,两方面结合起来看,“一对多”产品在市场上涨和下跌时利益明显不对称。在上涨实现正收益时,基金公司可按净收益提取业绩提成,而在下跌时,基金公司却不会付出直接的代价。换句话说,在基金净值下跌时,对“一对多”没有相应的约束。好买基金表示,在这方面,私募基金因其与客户利益有一定的绑定机制,更能激励私募管理人。 本报记者 邵泽慧 J049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