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资本撤退 基金担忧羊群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5日 15:27  中国经营报

  “走一步,看一步。”8月12日下午收盘后,很多机构投资者在交流后发现,私募和券商已将仓位降到六成以下,而基金们普遍小幅减持5%,平均仓位仍有83%左右。接下来是该减仓,还是持仓不动,习惯右侧交易的基金们,暂时“找不到方向”。

  不过,当基金们仍在犹豫时,产业资金已经开始由股市撤出,资金正回流实体经济。

  走走看看的羊群效应

  自8月4日至8月13日的8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由3477点下挫至3410点,大跌300点。在这期间,基金平均仓位由88%下降至83%,普遍减持了5%的股票。以股票型基金2万亿的规模计算,基金抛出了市值为1000亿的股票。

  不过,在这期间,机构们“走走停停看看”的羊群效应还是极为明显。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729”大跌期间,有只名为小盘的大基金“减持了一把”,但没想到,市场连续三天强势上涨,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不得不又“加了一点”。幸好加得并不多,8月12日下午,这位小盘的基金经理感觉自己“又占了上风”。

  而另外一位上海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则没有这个好运气。8月12日一开盘,他尝试着抛出股票,但却发现“刚压出筹码,股价就下跌了4%”,这使得他颇为犹豫,不忍心再将股价砸下去,但没想到的是,“其他机构一样把股价砸下来”。当天,上证指数下跌了152点。

  就在12日的大跌收市后,机构们纷纷外出吃饭交流对策。前述上海基金经理了解到,目前约十多家基金将仓位降到了80%以下,但大多数基金还只是在观望,并没有大幅度减仓。“这只是正常的回调,市场并没有走坏”,这是基金经理选择暂时不抛售的理由。

  但他们自己也承认,向下调整的趋势不可避免,就看幅度有多深。如果3000点能守住,大多数基金还是会选择坚守。一旦破了3000点,很多基金经理也会加入抛售的队列。

  “这就是机构的羊群效应。总是有一些机构率先减仓,其他大部分机构不动。等发现卖出是对的时候,慢慢地,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开始减。”曾经担任公募基金经理的私募人士直言,大家都是走走停停看看,并不会一下子将仓位降到位。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一些机构倾向于调结构,而不是大幅度减仓。

  “卖出前期涨幅过高的煤炭、有色、军工、新能源、钢铁等,增持食品饮料、医药等估值相对较低的品种。”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减仓、调结构是目前大多数基金经理的应对方案,而被动斩仓方案还只是处于备用阶段。

  另外,从公开数据来看,基金之间的内部分歧还是很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抛售共识。例如,8月10日至12日期间,有三家机构席位买入吉恩镍业约3.25亿元,有五家机构席位却是集体抛售5.86亿元。这种情况还在多只个股上出现,如中航地产、攀钢钢钒、南京中商、美的电器、贵糖股份、南宁糖业等。

  产业资金回流实体经济

  当基金、券商等金融资金还在试探市场的方向时,一些产业资金却开始从股市流向实体经济。

  作为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财富管理中心的经理许平,发现银行大客户的行为正在悄然改变。7月底到8月初,他们开始逐渐减持股票,并将资金转出。还有一些客户的存款也在减少。

  经过一番交流,许平了解到资金撤离的原因是“外贸开始有一些恢复,有一些新的订单,最近开始采购原料和请工人开工。”而这跟3月初的情况有很大区别,当时大客户都是手握几亿的资金,说“钱无处可用”,要求客户经理介绍好的投资渠道。

  许平以服装行业举例说,2007年高峰期时,一家外贸企业出口6个集装箱的服装;2008年,这个数据下滑到两个集装箱;而7月底以来,这个数据已经恢复到3~4个集装箱的水平。客户们向许平介绍,美国那边的订单已经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但欧洲的订单还是比较少。

  而深圳一家阳光私募负责市场部的副总也感觉到产业资金逐步开始回流到实体经济。8月4日后,这位副总到宁波出差,好些老板都表示忙着“抓订单”。因为7~8月正是外贸业务的黄金时期,一是国外商家开始补库存;二是为迎接圣诞节下订单。

  实体业务开始有所恢复,而股市却是自8月4日开始调整,因此,这批宁波的老板们也将一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到生产方面的经营资金上。

  除了“炒”股资金的小幅撤离,许平发现“远期小非”也有强烈的抛售欲望。

  所谓“远期小非”,是指目前还处于锁定阶段,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解禁的小非。自7月底以来,许平接触了4单远期小非,他们都试图寻找大户或私募通过协议的方式提前转让持有的股权。例如,有一家小非持有上海一家经营专用设备制造业的5000万股上市公司股权,目前股价约12元,2009年12月解禁,转让价为8.4元,这相当于是7折。而如果是2010年才解禁的股权,折扣价则在6折以下。

  对于为何急于转让尚未解禁的股权,小非的解释是实业需要资金。不过,许平联系了很多营业部大户、银行大客户和私募基金等,但没有资金“敢接”。“客户普遍对半年后的市场看得很淡,还是担心未来有大幅调整”。无独有偶,早在7月中旬,深圳一位阳光私募老总发现未解禁的大小非们,有强烈的减持欲望,希望通过信托协议转让来提前套现。原因就是担心未来股价会下跌,“再不卖就卖不到一个好价钱”。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