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操作QDII,是幸还是不幸?看怎么说了。
他们曾经风光,给各自基金公司挣足了管理费;他们亦很惨淡,赔钱最多的基金经理中,70%有他们。怪时机,怪市场,怪那么多人抢购QDII?似乎都有道理,但都不尽然。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61家基金公司454位基金经理的个人历史成绩单进行排名后发现,中邮基金盛军、上投摩根杨逸枫和张军、嘉实李凯、南方谢伟鸿和温亮、华夏杨昌桁和周全、大成施永辉、汇添富苏竞为赔钱最多的10人,10位基金经理合计赔掉1223亿元,其中7位基金经理管理的都是QDII。
从职业经验和自身学历背景看,这10人都很有优势,平均从业经验达11年,且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显然,经验和学历都不是赚钱的硬道理。
集体兵败匆忙入市
从2007年9月开始,首批基金系QDII陆续出海。但对于管理这些QDII的基金经理而言,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给他们留下的却是极为痛苦的记忆。
比如杨逸枫。1993年,杨逸枫在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开始了他的证券投资生涯,先后管理了JF亚洲等基金。2007年7月,杨逸枫以投资副总监的身份出现在上投摩根基金公司。
3个月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成立,杨逸枫担纲基金经理。至此,杨逸枫正式加入内地基金出海狩猎的队伍。和杨逸枫一起出海的,还有嘉实海外的李凯、南方全球谢伟鸿和温亮、华夏全球周全、杨昌桁等基金经理。
QDII入市时机不好,这是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安慰自己的“标准”说法。但是有6个月建仓期,最低可至60%的仓位,基金经理们为什么一上手就买个满仓?难道不是判断有误,操作失当吗?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仓位已达91%,嘉实海外达80%,其他的也没把风控当回事。
实际上,早在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就开始显露,至2007年8月31日,次贷危机进一步向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日本等蔓延。
截至2009年6月30日,杨逸枫赔了162亿元,李凯赔了142亿元,张军赔了130亿元,谢伟鸿赔了118亿元,温亮赔了105亿元,周全赔了99亿元,杨昌桁赔了99亿元,分别在赔钱榜单中居第2、3、4、5、6、8、9位。
有错不改是主因
除了7位QDII基金经理外,在赔钱榜单中还有3位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经理,分别是赔钱第1的盛军、第7的苏竞以及第10的施永辉。
2008年2月5日,正值A股进入急速暴跌期,中邮基金公告称,投资总监彭旭不再担任中邮核心成长基金经理,由盛军任基金经理。
客观地说,盛军的确接了个“烫手山芋”。但是他有调仓、减仓的权力啊,盛军跟着中邮基金整体的高仓位策略苦熬天亮。据该基金2008年一季度报告,截至2008年3月31日,中邮核心成长仓位高达90%,2008年全年的平均仓位为84%,而该基金的契约规定,其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60%即可。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邮核心成长以-60.31%的净值增长率排在137只股票型基金(含指数型基金)的第119位,而股票型基金2008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2.19%。
直到10个月后,中邮核心成长死守的高仓位策略才熬出了一丝生机。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5日,中邮核心成长以86.35%的净值增长率,排在124只标准股票型基金的第17位。
然而,尽管有今年较好的业绩托底,自2008年以来大起大落的业绩表现,依然让盛军这位具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的基金经理,接手中邮核心成长后赔了166亿元,成为“基金经理赚钱榜”中赔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与盛军命运类似,还有苏竞,他分别于2007年6月18日、2007年12月17日、2008年7月8日接掌汇添富优势精选、汇添富均衡增长、汇添富蓝筹稳健至今,在赔钱榜中高居第7名,累计赔掉101.11亿元。
规模不是赚与赔关键
在“基金经理赚钱榜”中,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不少是占据了规模优势。但凡事总有两面性,规模大可能帮助基金经理成为赚钱大鳄,也同样可能让他赔得更多。
在赔钱最多的10位基金经理中,所管的基金规模均超过140亿份,而454位基金经理的平均规模只有70亿份。
其中,施永辉就是一个典型的受累于基金规模大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大成蓝筹基金在2006年一季度,份额只有3.9亿份,但经过两年大牛市到2007年末,规模已高达239亿份。
从2005年到2009年,大成蓝筹基金在同类基金的排名变化显示,这是一只典型的牛市表现好、熊市表现差的基金。这也就使得这只规模庞大的基金,在遭遇2008年大熊市时“赔大钱”成了历史必然,尽管2009年大成蓝筹基金在同类基金排名中居前,施永辉前后依然赔掉97亿元,排在10位最赔钱基金经理中的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