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对多开闸 基金专户理财迎来新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 17:37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11日电(记者 潘清)中国证监会7日公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准则》,18日起施行。

  在明确门槛、开放期、业绩报酬提取比例等“游戏规则”后,中国基金业将在“一对多”专户理财迎来新挑战。

  为高端客户充当“理财管家”

  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又称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是由基金公司向特定的客户募集资金或接受特定客户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以资产委托人的利益为目标,运用委托财产进行证券投资的相关业务活动。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按委托人划分,分为单一客户业务(“专户一对一”)和特定多个客户业务(“专户一对多”)。

  在刚刚颁布的准则中,证监会明确了“专户一对多”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认购和持有限额,其中投资者在初始销售期间的认购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含认购费用)。这意味着与公募基金的低门槛不同,“一对多”面对的将是高端投资者群体。

  “对于高端客户而言,‘一对多’业务等于为自己找了一个‘理财管家’。”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兼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之平说。他解释说,公募基金属于标准化理财产品,而单个产品人数上限为200人的“一对多”专户理财,走的则是差异化、个性化的道路。

  在梁之平看来,专户理财特别是“一对多”的开闸,是中国内地基金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经过11年的发展,中国基金业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为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梁之平说。

  基金争抢“一对多”首单

  上述准则刚刚公布,多家基金公司便纷纷表示,希望夺得“一对多”首单。

  事实上,手握专户理财资格的30多家基金公司早已开始积极备战,在“一对一”业务中表现较强的国泰、易方达、嘉实、华夏等基金公司更处于“领跑”状态。

  梁之平表示,“一对一”开展的一年多里,A股市场恰好经历了一波从罕见单边大幅下挫到持续反弹的过程。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国泰基金在2008年的熊市中仍为专户理财客户赢得了正回报。他透露,基于对公司持续、稳健获利能力的认可,国泰“一对一”首单客户今年已续约,近期还有两笔各5亿元的专户大单落入国泰基金“囊中”。

  “通过‘一对一’实战,国泰基金在专户理财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梁之平说,这也将成为国泰基金在“一对多”领域的竞争优势所在。

  曾在“专户一对一”和“QDII专户”中两拔头筹的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将目光对准了“一对多”首单。据悉,准则实施后,这家公司将第一时间与交通银行合作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材料报送证监会进行审批。

  市场人士认为,“一对多”客户在选择基金公司时,应考虑四个方面:公司股东的实力和管理层的专业性;公司对于专户理财业务开展的资源投入是否足够,衡量指标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配置等;公司是否拥有足够充分的专户类型资产的管理经验;是否拥有足够成熟的具备管理专户理财业务经验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以及市场和产品团队等。

  多元获利手段波动中把握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一对多”开闸之际,恰逢上证综指3500点屡攻不破,A股踟蹰不前的微妙阶段。多空分歧的加大、市场震荡的加剧是否会削弱其吸引力,进而影响其业绩表现?

  对于这一疑问,大多数机构的判断显得比较乐观。一方面,在经济复苏、流动性充裕、政策基调没有改变的背景下,未来企业盈利的加速回升,以及业绩预期上调带来的估值提升,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市场震荡上行的主要动力。这为“一对多”营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一对多”本身具有的特质,也使其在应对挑战中拥有更多优势。

  梁之平表示,与公募基金不同,“一对多”专户产品一般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核心操作理念,其投资管理较公募基金更为灵活,对于市场点位问题无需多虑。

  据悉,一些专户理财产品会在合同中约定,当资产净值下行到一定位置,会强制要求这只产品降低股票仓位至一定区域,从而锁住进一步下行风险。

  此外,“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多为混合型灵活配置品种,股票投资范围从0至100%,而不像股票型基金那样设有严格的股票仓位下限。这意味着如果市场环境向好,“一对多”可通过增加股票仓位以实现较高收益,甚至可以通过投资封闭式基金、ETF、“打新”等途径,以套利手段获得收益。而在市场环境不理想的阶段,则可以完全不投资权益类资产,运用CPPI(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待有了一定安全垫后再增加权益类资产仓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的获利手段更丰富,从市场波动中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也更强。”梁之平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