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打新不亦乐乎 托管行火线提示头寸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谢少萍 王艳伟

  随着新股IPO开闸,基金打新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不过,目前不少基金仓位高、现金少的情况已经引发了托管银行的注意。

  近日,招商银行资产托管部向各资产管理人下发了一份《关于场内头寸管理的风险提示函》,提请各管理人注意加强新股发行期间场内头寸的管理,避免出现场内头寸透支的情况。

  CBN记者从多家托管银行了解到,尽管银行目前尚未发现大规模头寸透支的情况,但这份风险提示函的背后,仍然折射出基金疯狂打新可能引发的现金头寸不足的风险。

  仓位高现金少的现状

  招商银行在上述风险提示函中称,“近期资本市场IPO频繁,资本市场活跃容易带来头寸管理的风险”,“依据登记公司结算相关规定,对结算参与人备付金账户透支的,将收取罚金,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据接近招行银行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述风险提示函所提到的“备付金透支”,其实就是指基金在目前高仓位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大额申购新股可能带来的现金头寸不足的情况。

  事实上,在今年的上涨行情中,基金的投资正在陷入一个怪圈:因为怕踏空行情,基金仓位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而现金持有量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据Wind资讯统计的基金中报数据,截至6月末,市场上427基金共持有现金1677.53亿元,占总净值2.04万亿的8.21%。尽管现金持有量占比不高,但近期IPO的几只新股,仍然引来了基金争相申购。此前中国建筑(601668.SH)网下配售就引来198家基金参与,冻结资金量就达到1510.90亿元。

  在中国建筑的申购中,部分基金有效冻结的资金量远远超过了二季度末的现金持有量。比如,交银蓝筹二季度末的股票仓位高达91.58%,而现金持有量只有4.31亿元,而交银蓝筹此次在中国建筑的有效申购量为1.2亿股,其有效冻结的资金超过了5亿元;交银稳健二季度末持有的现金资产只有1.82亿元,而其有效申购中国建筑的数量为1.5亿股,有效冻结的资金量达到6.27亿元。出现同样情况的还有易方达旗下的策略成长、科汇以及兴业旗下的兴业趋势等多只基金。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基金也完全有可能在申购前通过卖出股票留足了现金头寸。

  备付金能否动?

  不过,即使基金持有的现金资产大于有效冻结的资金,也有可能因为备付金比例低于最低监管要求而存在违规。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开放式基金应当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百分之五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以备支付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赎回款项,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基金品种除外。

  上述5%的现金比例,也被市场称为“最低备付金”。深圳某银行资产托管部人士告诉CBN记者,为了应付投资者的赎回,最低备付金一般要保持在5%以上的规模,如果托管行监测到基金备付金规模接近5%,就会对资产管理人发出风险提示函。

  CBN从多家托管行了解到,由于各家托管行对托管资产的监督机制不同,因此可能存在备付金透支的情况。

  上述资产托管部人士告诉CBN记者,该行对托管账户的清算采取的是在第二天早晨进行,因此对托管基金前一天的买卖是很难控制的,如果在接收完交易数据的时候发现存在备付金透支的情况,就会向资产管理人发出提示函,要求基金通过调仓补足现金。

  而由于各家托管行的规定略有不同,一般会给出几个工作日的时间让基金调整头寸,补足现金,不同的托管行规定从3~10日不等。

  “由于证监会对基金的监督要求很严,一般情况下基金也不会买空卖空,出现透支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基金在计算的过程当中计算失误引起的。”该人士表示。

  某国有大行人士告诉CBN记者,几乎每天该行都会发现托管资产账户的异动,出现比较多的是投资方向、仓位或者现金头寸不符合托管合同约定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老基金对仓位控制会好一些,而新基金经验相对有限,有时候对仓位的计算也不够精确,违规的次数也会多一些。

  为了使托管的资产更安全地运营,一些银行更注重对托管资产的事前监控。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范权华在接受CBN采访时透露,截至去年底,工商银行总托管规模高达11000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托管规模高达5400多亿元,企业年金托管规模为540多亿元,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除了在人员组织上有一批专职专岗的监督员进行监督,更需要通过交易监督系统去监督,将托管资产的运作量化成可以进行监控的数据指标进行事前监控。

  范权华介绍说,该行的交易监督系统可以设置300多个参数指标,在这套系统里面,工行可以对托管基金的投资投向、比例、仓位、现金头寸等指标进行设置,如果触发这些参数,该行就会向资产管理人发出风险提示函,如果基金还出现违规的情况,托管行会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给出整改意见,或者上报监管部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