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户一对多最快可在本月入市

  首批入市资金或达两三百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 李湉湉

  本报讯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就在基金、渠道都认定“一对多”的“档期”会押后到10月,“赋闲”的专户理财部甚至被新基金发行“借用”之时,证监会7日晚公布了《基金公司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合同与格式指引》(简称《指引》),并从本月18日开始实施。由于《指引》是“一对多”入市所需的最后一个文件,这意味着产品上报将在中旬进行,入市运作最快在本月完成。据悉,“一次备案一个产品”的说法也将调整为“3至5个”。

  基金公司18号上报产品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18号能上报产品!《指引》一公布,只要略作修改,我们在一天内就能上报产品。”早在上周,就有深圳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人士透露,本月中旬就可望上报产品。该人士称,《指引》开始实施的一两天之内,几乎所有有“一对多”牌照的基金公司都会到监管部门备案产品。

  据了解,由于《指引》是“一对多”入市运作所需的最后一个文件,业内普遍以其发布时间作为计算“一对多”时间表的基准。《指引》在本月18号实施,基金公司在一两天内完善合同文本并上报备案,证监会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登记文件,基金公司在一两天内完成资金募集和签订合同,在随后数日提交相关材料并获得“无异议函”。“这样算来,最快可在本月入市投资。”

  事实上,《指引(征求意见稿)》早在6月初就已下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并在6月15日完成了意见征集,但为何日前才定稿?有银行托管部人士透露,“一对多”尚属新生事物,各方在固定费率怎么收、业绩报酬是否“回拨”作为风险准备金、是否增加持有人大会的条款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巨额退出引起的各种费率计算实在复杂。

  一次可备案3-5个产品

  尽管在《指引》中没有明文规定,但此前一直有“一次只能备案一个产品”的窗口指导口径,有消息人士透露,真正上报“一对多”时,备案通道可能增加到“3至5个”。

  为何要扩大产能?“由于准备得很充分,基金公司对‘一对多’的储备一般都不止3到5个,如果增加备案的数量,也是对产品设计、募集资金的产能的集中释放。”上海一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说。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对“一对多”的备案管理实行窗口指导,需要按具体情况随时控制发行节奏,所以备案数量不是确定不变的,目前尚不能“静态”判断今后的“动态”变化。

  事实上,基金公司早已着手完善“一对多”的产品链,除了最常见的灵活配置型产品外,还有保本、债券、主题投资等类型的产品。以南方基金为例,其准备的“一对多”的产品模板多达30多种,涵盖股票、固定收益、现金管理、混合型、结构型产品以及数量化投资等投资大类。

  目前,国内有30多家基金公司有专户牌照。“‘一对多’是业内的最新业务,基金公司对这块新市场肯定要全力抢占,所以,有牌照的公司都会上报‘一对多’产品。”北京一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人士算了笔账,按照每个产品募集资金2-3亿元、每个公司上报3个产品计算,通过“一对多”入市的首批资金就达两三百亿元。“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