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西游面临考验 做不好A股怎么做全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7日 03:4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贺辉红 深圳报道

  与持续走高的A股市场相比,涨幅相对落后的海外市场吸引了国内私募基金的眼光,许多人对“西游”跃跃欲试。分析人士认为,从投资机会看,全球资本市场可能比中国市场更大。但也有人认为,国内私募会因为缺乏经验遭遇水土不服。

  目标:赚外国人的钱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赚外国人的钱呢?”刚刚成立全球宏观基金的境内私募元老康晓阳说,“以前也有不少中国人在海外成立基金,但多数是募集海外资金投资中国资产。但我的基金是募集海外资金投资全球资产,我希望将来国际投资家群体中,能有中国人的身影。”

  他说,这只基金主要投资于流动性高的金融市场,包括各国股票、期货、外汇、债券及衍生品。“如果把全球看作一个金融池,你会发现当一个市场崩溃时,资金总会找到另一处避难所。我们的目标就是寻找这种全球性的大机会。”

  如何去管理投资于这么多市场的基金?康晓阳认为这不是个难题,“其实管理起来很简单,我们有数量化的模型,每天只要公司的研究员仔细扫描一下全球市场就可以做到。”

  事实上,目前国内私募基金“海外淘宝”的队伍有壮大之势。除康晓阳、赵丹阳之外,还有刘明达、深圳柏坊、金牛L.H基金等。金牛L.H基金经理郭达伟表示,他们在香港发行的基金覆盖全球市场,目前主要投资美股,特别是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在私募界看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全球化,中国人设立面向全球市场的基金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质疑:做不好A股怎么做全球

  虽然私募“西游”渐成风气,但一直引来质疑的目光。有市场人士称,在全球投资人都将眼光投向中国时,这些私募却将目标对准全球资本市场,是否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可以成为吃螃蟹的人,但随后能否给人们带来惊喜还是问号。

  曾在香港市场打拼多年的深圳私募基金经理康浩平表示,如果A股都做不好,要在国外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是很难的。“如果搞不懂海外市场,迟早会跟QDII一样送钱给外国人花。”从数据上看,国内公募基金的QDII2007年出海以来业绩不彰,并未起到多少分散A股市场风险的效果。

  面对这些质疑,康晓阳说:“我们迟早是要走出去的,只有经过全球资本市场的洗礼,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否则永远无法赚到外国人的钱。”他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趋同性太严重,买股票和卖股票几乎是所有的基金一起干,这样的市场暴涨暴跌也是难免的。公开数据显示,康晓阳的Ajia Lighthorse中国成长基金累计净值表现较好,而在港股市场重仓物美商业的赵丹阳亦坐收数亿港元的利润。康晓阳说:“海外市场的投资风格千差万别,很多时候更容易得到被认同的成就感。”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走出去也许并不是坏事。但在大批量走出去之前,私募基金管理人有必要先练好内功。毕竟前有QDII折戟港股之鉴,如果没有在海外历练的经历,贸然走出去所要承受的风险是难以想象的。“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这句话用在评价“私募西游”上也是合适的。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