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经理忐忑3000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 03:56  第一财经日报

  吴慧 甘剑

  眼下的股市仿佛2007年的4000点,让基金经理们举棋不定。但流动性未见减弱,他们依然选择“享受泡沫”

  “现在,又是忐忑不安的时刻。”

  李明喝了口水,将茶杯轻轻放下,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叹息。

  李明是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曾在去年熊市中取得不俗业绩,但今年以来,其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

  A股市场从去年年底至今,预期中的技术反弹不知不觉演变为超预期的牛市。上证指数从今年年初的1820点上涨到昨日的3296点,累计涨幅已超过80%。如果从去年10月的最低点1664点算起,指数已近翻番。而从个股来看,为数不少的个股已创出牛市6000点之后的新高。

  放眼全球,根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测算,今年上半年,若以美元计价,巴西股市涨幅全球第一;若以本币计价,则中国股市世界第一。在全球经济危机似走还留的背景之下,如此凶猛的上涨让掌管百亿左右资产的李明猛然间又一次失去了方向感。

  2月份的“错误选择”

  “这种忐忑的感觉曾在2月中旬前后有过,现在又来了。”李明一脸苦笑。这种忐忑不同于平时配置关键股票时的为难,加仓还是减仓是一种大方向的选择,“这是一种煎熬,左右为难的煎熬。”2月中旬,煎熬之后的李明就作出过错误的选择。

  去年10月底,上证指数创出新低,市场信心到了最灰暗的时刻。之前保持低仓位、持有防御类个股的李明果断加仓,“当时想法很简单,从二级市场买一个公司比盖工厂成立新公司都便宜,为什么不买入呢?”于是,李明所管理的股票基金排名开始迅速蹿升,到年末一举进入前十。

  今年2月,取得优异成绩之后的李明开始不安。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十分难看的背景下,市场快速上涨让李明失去了方向。“在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A股的估值过高、指数涨幅过大。”李明将市场走势定性为熊市反弹,从2月中旬开始减仓。显然,他错了,这样的失误让他从被追赶者成为苦苦追赶者。

  所幸的是,李明在4、5月份开始迅速加仓,这样的动作让他避免了更大的尴尬——不至于掉落到最后的方阵中。

  而在2月开始果断加仓的基金成为了胜者。

  “我们在年初的时候仓位还是四成左右,到1月底提高到六成,春节之后就调到八成以上。”

  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基金经理梁永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CBN记者,年初迅速加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贷支持的力度超乎寻常。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排名第四。

  今年1月,全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62万亿元,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元,整个上半年新增贷款共计7.37万亿元。

  “最初市场争议很大,很多人还在犹豫,但我们没有迟疑。”梁永强表示。

  一加一减之间,胜负立判。

  从半年的业绩来看,净值增长靠前的基金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仓位,净值落后的基金正好相反。配置好坏取决于选股水平,而仓位高低反映出对大势的把握能力。

  “熊市中表现好的基金经理,其思维比较保守,操作风格更求稳健,因此对牛市的判断和股指的上涨更倾向谨慎,也更容易产生不安的情绪。”一家基金公司高管曾经这样总结熊市中的英雄为何牛市偃旗息鼓。

  押赌政策导向

  从CBN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来看,造成他们内心忐忑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宏观经济数据能否支持市场的上涨,二是政策是否会转向。

  “现在就像2007年牛市的4000点。”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大致估算,剔除IPO对指数的影响,现在市场的估值、股价基本就相当于4000点,因此“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言外之意,是3000点健康调整之后未来创出6000点以上的新高,或者拒绝调整上涨至4000点之后再大幅暴跌,都可能成为不可抗拒、不可阻挡的两种极端。

  这取决于上述两个“触发点”。

  “三季度,或者推迟到四季度,数据必须能够支撑市场继续上涨。”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市场已经透支了三、四季度甚至更长时间的利好数据。他认为, GDP、信贷等宏观经济数据仅为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业绩,“未来市场趋势还是以纯业绩驱动为主,慢慢回归常态。”

  而政策导向则更令基金经理揪心。

  “关键是政策如何从适度宽松转入适度收紧。”上述上海基金经理认为,“软着陆”的过渡有利于经济、股市未来健康发展、温和上涨;若反之,则“经济、股市都将难免重蹈日本回收流动性导致经济十年低迷的恶果”。

  没有基金经理不熟悉、未温习过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史,但李明更愿将美国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的股指走势作为警醒自己的案例。1929年的牛市在当年夏季戛然而止,连续两个半月崩盘似下跌之后,股指重新上升,到次年的春季,道指已经收复了半数失地,然而,之后的熊市连绵下跌延续了两年半之久,跌幅距最高点接近90%。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在此时觉得需要观望或者保持警惕。

  “市场暴跌之后,就像赌博押大小,押涨是大概率事件。”北京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不能看宏观经济,看数据一定踏空,因为除了信贷外并没有多少数据能支撑这样的牛市。”

  这位基金人士认为,从盘面上看市场要大涨,而且一定会涨过头,“现在还不是收手的时候。”

  持仓还是减仓?

  “我的仓位现在其实已经很重了。”李明说,因为是后来加仓,本来业绩就已经跑得比别人慢,一旦下跌或者做错,业绩将更加难看。

  李明更担心的,其实是排名。

  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达到了86.01%,较一季度末的78.45%大幅提高,甚至超过了2007年的基金平均仓位水平。

  现在股票配置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即便不做研究,仅仅复制其他基金的配置而买入相同的股票“抱团取暖”,也并不是难事。但难的是在如此平均且高水位的持仓面前,股指从最低点已经翻番之时,是“守仓”还是“减持”,这成为基金经理们最大的心病。

  一旦股指下跌,高仓位将令基金损失惨重;但若提前减持,而股指不跌反涨,则又会发现自己像小丑一样,看着同行们扬长而去。

  那么把宝暂时押在流动性上、押在储蓄搬家上吧,李明说:“踏空的风险更大。”

  本月初,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发行3天结束,募集资金247亿元。

  “储蓄又开始了向股市的大搬家。”李明认为,热捧这些新发行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的人肯定是普通的中小投资者。“如果是机构看好指数,那么他们肯定会买入现有指数基金,可以立刻得到股指上涨的收益,而不需要投资尚需几个月建仓期的新基金;如果不看好后市,则完全可以不在现在买入任何指数类基金。”这是他的判断,也是不少基金经理的理解。 “起码,在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不会减弱,更不会消失。”

  这很像在海边的人,虽然害怕可能的巨浪来袭,但又留恋微澜的风景。离开还是继续漫步,需要选择。

  “我想,我还是选择享受‘泡沫’吧。”李明端起茶杯,深深地喝了一口。

  记者选择了告辞。屋外,骄阳似火。

  昨日沪指再次创出年内新高,盘中突破3300点,上涨83点,报收3296点。两市成交量6个交易日中有5日超过3000亿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