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孙:你在天堂还会看研究报告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 05:26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基金版记者

  7月9日,申城烈日当空,空气中似乎没有一丝凉气。早晨9点半,人们身着黑衣,默默地依次进入大厅与前上投摩根投资总监,上投阿尔法和上投内需动力基金经理孙延群做最后的告别。

  见到最后一面的老孙穿着深色西服,彩色领带,此刻“冷面”的孙延群,比记者以前看到的那张忧虑的脸,更添一份温暖。

  孙延群走了。就生命而言,41岁而逝,让人感受欷歔,留下的是众人的怀念、追忆、伤感和难忘……

  献给孙延群的妈妈

   我们把这篇文章送给孙延群妈妈,她嘱咐我们把写她儿子的文章都给她一份,因为她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打开记忆的闸门,记者虽然未与您儿子有过深交,但亦曾有幸对他有过一次专访的机会。两小时的采访孙显得滔滔不绝,对市场的看法颇有自己的主见。当记者满载而归时,上投的同事告诉记者,“老孙平时挺腼腆一个人。但是一谈起投资的时候,就会如此滔滔不绝。”

   但这也是对这位明星基金经理仅有的一次采访机会,之后记者曾多次试图联系采访,都被告知,“老孙休假看病,或刚从医院打点滴回来。”

   这也隐隐地为后来的病重埋下了伏笔。

   平日里,在各种报告会现场看到的孙延群,总是静静地坐在人群一边,毫不起眼,脸上却显得忧心忡忡,现在想起,也许是压力所致。

   一位与他熟稔的朋友告诉记者,孙延群的压力在接过吕俊上投摩根投资总监的职位后开始陡增,“他更适合做研究,这人实在太老实了,当了投资总监后带团队、统筹投研决策,他把所有的压力都扛在了自己肩上。”

   记者最后一次见孙延群是3月20日的理柏基金颁奖典礼,代表公司领完奖的孙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匆匆离去,当时记者就注意到他脸色已显得非常憔悴;之后不久便见公司公告孙延群因病休养5个月;再之后是听说孙延群去了香港治病;最后就是7月6日早上得知的噩耗。

  献给孙延群的基民

   我们把这篇文章送给孙延群生前管理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和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两只基金的基民,很羡慕你们曾经拥有过这么一位勤勉尽责的基金经理。

   曾经我们对于基金经理的印象总是充斥着“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负面新闻,但孙延群可能真的是个例外,“他绝对是个好人,去他家看看就知道了,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得十分简朴。”谈及孙延群的为人,周围人都是赞不绝口,但孙延群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其对工作的勤勉尽责。

   听上投摩根的同事说,病休期间孙延群常会回公司工作,就在今年5月,孙还曾经为公司面试过投资部的员工。

   听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说,6月底在病床上的孙延群还在看着研究报告和证券报刊,和她规划着8月回到公司后的一些设想。

   听孙延群妻子说,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孙延群还在开着电脑工作,闭上眼的那一刻,电脑还打开着。

   听孙延群妈妈说,儿子生病的时候,总是感到很内疚,说是基民的钱托付给他了,但是生病耽误了业绩不好。心里很着急。

   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来自各大网站基民近5000次的回复祝福,一位基民在听到孙延群逝世的消息后,在回复中这样写道:你在金融风暴的冲击都没有倒下,而今天怎么会走了呢,我买的基金品种不多,但你的也是我现在唯一赚钱的基金,真是难为孙经理了,我们虽然未曾谋面,但对你的离开,我们还是觉得非常非常的难过,祝您在天堂也快乐,一路走好,谢谢您,孙经理。

  献给基金经理们

   我们把这篇文章也送给中国基金业其他500位基金经理,因为你们还奋斗在投资的第一线,依然在透支着生命。

   千万别羡慕基金经理们管理着几百亿的资金,拿着几百万的高薪,因为这都只是表面风光,他们过的完全是“年轻时拿健康换钱,老了以后拿钱换健康的生活。”

   记者曾问一位基金经理平时有什么爱好,那位基金经理则对记者说,“没时间培养爱好,如果有时间只想睡觉。”

   的确,基金经理是个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很多基金经理缺乏健身运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就是坐飞机全国各地去调研上市公司,生活极没规律,因而也给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很难想像身材瘦弱、前额微秃的孙延群曾经是大学里的足球健将,但基金经理的工作改变了一切:长期的高强度工作、生活的无规律以及内心焦虑吞噬了孙延群原本健康的体魄,“老孙的胃病不是一两天了,他也的确不太珍惜自己的身体,很多次因为喝酒而胃出血送医院。”

   真心希望孙延群的悲剧不再上演,除了基金经理个人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身体锻炼外,还要注意在心理上减压,市场也要淡化排名,投资者要通过长期业绩来判断基金好坏,给予基金经理一定的宽容与理解。

   最后,以孙延群在采访时对记者说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对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我认为有两个品质最重要:一是具有给投资人创造长期持续超额回报的能力,任何短期行为都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像对待自己的钱一样对待投资人的钱,避免用投资人的钱去做一些不必要的冒险,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老孙,走好!你在天堂还会看研究报告吗?

   (作者系理财周报基金版记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