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销渠道现基金池 优质基金上半年表现不及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 03:4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徐皓

  对于基金公司投资运作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基金所选择的股票都是来源于旗下投研团队所确定的一个“股票池”。如今基金的主要营销渠道——银行照搬这一投资思路,设立起了“基金池”。

  入选“基金池”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些基金的质地如何呢?

  本周,《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对于银行的“基金池”进行全面解析!

  新闻:“基金池”成银行新卖点

  2008年由于大熊市的影响,基金市场急剧遇冷,也直接大幅影响了银行的零售业务非息收入。

  作为基金最重要销售渠道的银行,早已意识到代销基金的 “含金量”,对基金的态度从最开始只销售本银行托管的基金到对所有基金敞开大门,以量取胜;再到如今开始重点突击,走精品路线。因此,不少推出此项服务的银行都将“基金池”作为自身基金业务的一大特色,重点宣传。

  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推出这项业务的大多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而所谓的“基金池”也就是对市场上几百只基金进行精选后,确定一些基金作为“优质”基金供基民选择。从不少“基金池”的介绍来看,银行旨在为客户从种类繁多的基金品种中优中选优。例如某家银行“基金池”的宣传资料上将其定位为——“专为投资者解决为什么买基金、怎么买基金、买哪只基金、买多少基金等问题。”而另一家银行的“基金池”则表示“本着‘优选、精作’的原则,为投资者客观公正选择业绩优秀的基金”。

  调查:“基金池”入选标准不规范

  “股票池”——这限定了基金选股的范围,也就意味着能够进入“股票池”的股票,基本已获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的认可;那么,入选银行推出的“基金池”又是基于什么标准呢?

  《每日经济新闻》对多家银行的基金池进行了比对,并随机抽取了两家银行的基金池进行数据分析。从直观印象来说。大多数基金池中都包含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等各类基金,其中以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多。但不同基金池大小差异以及品种调换频率相差很大,某银行的“基金池”通常有10~15只基金,一季度调换一次。而另一家银行的“基金池”中则有多达62只基金,每月对品种进行调换。

  基金是如何通过遴选被调入“基金池”的呢?据一位银行人士介绍,主要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基金的评级结果来决定的。记者随机抽取调查的这两家银行均依托晨星评级。对于研究机构给出的高评级产品,银行内部理财专家再进行二次选择。

  那么,又一个疑问产生了——“二次选择”又是依凭什么标准进行的呢?银行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多家银行给记者的回复大都是——“优质”基金将会入选,而并未对“优质”基金的标准进行一一解释,显然,这个答复并不能算得上满意!

  分析:“优选”基金质地中庸

  赚钱才是硬道理!

  既然银行并不能对 “基金池”的入选标准予以详细解释,那么,我们看看这些入选“基金池”的优质基金的业绩表现,能否做到实至名归?

  基金品种过于单一

  如果对于入选“基金池”的基金进行归类,不难发现,这些基金存在三个共性:第一,出身名门;第二,资格较老;第三多属于非指数型基金。而这三个特点与晨星评级的方法不谋而合,在晨星评级中,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星级”大多不高。

  银河证券分析师马永谙表示,往往选入基金池的大基金公司和成立时间较长的基金是因为它们有历史运作依据,更利于研究机构进行分析。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上半年,指数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次新基金和不少表现灵活的中小基金公司基金中也频频跑出黑马,这些基金则与银行的“基金池”无缘,显然银行“基金池”在基金的选择上更多地追求了稳健,基金池的含金量其实并不高!

  “优选”基金不“绩优”

  收益是衡量基金优劣最直观的要素。记者对入选基金池的基金上半年的收益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2009年前成立的所有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涨幅达53.53%;然而,记者随机抽取的这两家银行“基金池”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分别为49.97%和50.65%。此外,上半年涨幅在40%以下股基的比例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占11.46%,而两个基金池中分别占比12.5%和16.67%。不难发现,这些“优质”基金的表现未达“及格线”。

  为何“优选”出来的基金却没能达到绩优的预期?对“基金池”建设颇有研究的银河证券分析师马永谙认为,这可能有两种原因,首先,或许是银行在选择基金时主要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其次,或许是其研究能力不强,没有选出好基金。

  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银行的“基金池”一般是根据第三评级机构的阶段性推荐产生,由于人为因素和业务水平的不足,这些推荐还是多少有些水分的。同时,部分银行出于对一些基金的“照顾”,也会将这些基金纳入“基金池”。

  专家:

  建立“基金池”应该更严谨

  有时候痛苦并非来源于没有选择,而是在于选择太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从几百只基金中做出选择实在是令人痛苦的事。“基金池”的出现的确帮助投资者完成了“初选”。

  不过当前银行的精选基金实在难言“精”,部分银行的“基金池”建设地相当粗糙——基金类型单一,而“基金池”几乎是照搬基金评级机构的研究结果。这在不断变换的市场面前,显然是不够的。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基金池”更适合“中庸”的投资者,池中很难选到黑马,不过,踩上地雷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同时,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不应过于迷信 “基金池”,被“基金池”排除在外的指数型基金、次新基金、封闭式基金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也有可能成为“优选”。例如在市场趋势性向上的过程中,指数型基金能在很大程度上享受市场的涨势;而在市场出现震荡或情况未明的态势下,仓位较为灵活的次新基金也不失为较好的防守型品种。而具有“折价率”这块安全垫的封闭式基金也能化解掉一部分市场风险,或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

  对于如何进行银行“基金池”改建的建议,马永谙表示:“建立‘基金池’应该像‘股票池’一样严谨进行,不应只是拉入几只基金,而应该是根据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设立不同投资组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