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私募诞生10亿元俱乐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7日 02:13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巩万龙发自深圳

  寒冬过后又是一个春天,今年的这个春天来得非常及时。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疯狂反弹,让2008年私募机构大面积缓过神来。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明星私募机构旗下的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大多实现了产品数量的翻倍,各家私募机构的资产总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大批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的私募“俱乐部”由此诞生。

  明星私募频发新品

  江晖掌舵的“北京星石”仅在上半年累计发行了8只产品,使得其管理的信托基金产品总数多达16只;与此同时,田荣华领衔的“武当”系列也连发8期产品,其管理的信托产品数量一举达到12期。

  私募大佬吕俊今年上半年总计发行了6只产品,公司旗下的产品总数量已达到9只产品,资产规模总计约超过15亿元,该公司目前在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和深国投三家信托公司均有新产品挂牌发行。

  记者注意到,私募大佬蔡明最近的动作也不小,从6月26日开始,其在深国投连发三期产品——“民森E号”、“民森F号”和“民森G号”。而去年刚刚离开广发转投私募的何震上半年也是连发3只新品,其管理的信托产品达到了4只。

  上海一家老牌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一些私募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突破了10亿元甚至20亿元,今年私募的业绩提成和管理费收入将实现大突破。

  该人士认为,如果一家私募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突破10亿元之后,这对稳定团队、人员配备和扩大业务均有非常大的帮助。

  “上海模式”遭冷遇?

  记者注意到,在私募信托产品中,曾经以结构式产品风靡一时的上海模式的风头,如今已被地方信托公司“盖过”。

  经记者粗略统计,上海国投、华宝信托、交银信托三家信托公司均不足5只,而以深国投为代表地方信托发行的私募信托产品数量大大超过“上海模式”。

  还有一个现象同样值得玩味,目前,阳光私募赖以生存的平台只有信托公司,各家信托公司为了争夺私募机构在自家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纷纷降低托管费,今年,中信信托、中融信托、北京信托等一大批后来者也来涉足私募发行“大餐”。

  有私募人士分析指出,结构式产品信托机构有保底承诺,并有严格的止损线,业绩收益相对较低,这种特性的产品非常适合熊市,如今的市场火爆中结构式产品就受到限制。

  私募发展方向求变

  目前,多数阳光私募机构投资领域多集中在A股,只有少数老牌私募涉足港股,而且信托产品结构单一。那么,做大资产规模的私募机构未来业务发展是如何自我定位的呢?

  “我们还是主要定位于资产管理机构。”有阳光私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在个性化的资产管理业务和产品结构上,未来私募机构将大有可为。

  事实上,已经有私募机构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提前迈出了一步。吕俊曾于今年4月底表示,打算在香港发起设立一只大中华对冲基金,投资于A股、香港和台北股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